情绪调整小课堂开课啦!帮你从暑假“疯玩模式”回到“上学状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0 20:49 1

摘要:当暑假的蝉鸣渐渐淡去,校园的铃声再次在耳畔响起,我们又站在了新学年的起点。当校园生活的节奏取代了假期的松弛,不少学生都会遭遇 “开学综合征” 的困扰 —— 它并非真正的疾病,却会以情绪低落、作息紊乱、注意力不集中等方式,影响新学期的开篇状态。其实,只要掌握科学

如何缓解开学综合征?

情绪调整小课堂开课啦!

当暑假的蝉鸣渐渐淡去,校园的铃声再次在耳畔响起,我们又站在了新学年的起点。当校园生活的节奏取代了假期的松弛,不少学生都会遭遇 “开学综合征” 的困扰 —— 它并非真正的疾病,却会以情绪低落、作息紊乱、注意力不集中等方式,影响新学期的开篇状态。其实,只要掌握科学的调节方法,就能轻松化解这份 “开学焦虑”,让阳光心态伴随我们开启新的成长旅程。

01

开学综合征是指学生在新学期开始前,出现的一种急性应激状态,并伴有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反应,它并不是医学诊断的病症,只是一种通俗表达,是人在面对环境变化时产生的一种正常的不适反应。

开学综合征的典型表现

↓↓↓

若你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是适应期的正常反应:

1. 情绪波动:焦虑烦躁、抗拒开学话题,甚至莫名流泪;

2. 行为异常:拖延作业、沉迷电子产品、早晨赖床不起;

3. 身体信号:失眠头痛、食欲下降,到医院检查却无异常。

重要认知:这不是疾病!而是假期与学业节奏切换时的适应性反应,超80%学生会经历,通常2-4周缓解。

02

四步自助调节法

第一步:

接纳情绪,释放压力

允许自己说“我有点焦虑”,情绪通路如同单行线:只有接纳负面情绪,积极情绪才能流动。

和 “开学小情绪”

温柔相处

面对开学,出现“不想起床”“有点焦虑”“担心跟不上进度”的想法,真的再正常不过啦!就像我们从轻松的散步切换到慢跑,身体需要适应,心态也需要一个“缓冲期”。

不用急着否定这些情绪,不妨试着和自己对话:“我现在有点舍不得假期,不过新学期也能和同学一起学习新东西,好像也很有趣”;或者把担心写在笔记本上,比如“担心数学难”,旁边再补上一句“可以先从课前预习开始,不懂就问老师”。当我们把情绪说出来、写下来,那些小小的不安就会变成“可解决的小问题”,而不是压在心里的“大石头”。

第二步:

作息调整,重建生物钟

睡眠调整:用渐进式调整代替突击早起,每天比前一天早睡/早起15分钟。

睡眠是生物钟的核心组成部分,假期后的睡眠调整不能急于求成,需循序渐进,给身体适应的时间。

提前设定入睡与起床时间:从假期结束前1-2天开始,每天将入睡时间和起床时间提前30-60分钟,避免开学或上班第一天突然大幅改变作息导致身体不适。例如,假期习惯凌晨1点入睡、上午10点起床,可第一天调整为0点30分入睡、9点30分起床,第二天再调整为0点入睡、9点起床,逐步过渡到工作日的作息(如晚上11点入睡、早上7点起床)。

打造高质量睡眠环境: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因为手机、电脑等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入睡。可以将卧室灯光调至柔和的暖黄色,选择舒适的枕头和被子,保持卧室温度在18-22℃,湿度在40%-60%,为睡眠创造安静、黑暗、舒适的环境。

避免睡前刺激:睡前2小时内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也不要饮用咖啡、浓茶、酒精等刺激性饮品。若睡前思绪较多难以平静,可尝试泡脚(水温40℃左右,时长15-20分钟)、听舒缓的音乐、阅读纸质书或进行简单的冥想(如深呼吸练习,慢慢地吸气4秒,屏住呼吸4秒,再慢慢地呼气6秒,重复几次),帮助放松身心,快速进入睡眠状态。

第三步:

给新学期定个 “小目标”

新学年不用一开始就给自己“满分压力”,不如定个触手可及的“小目标”:比如“每周认识一个新同学”“每天认真听好一节课”“放学后坚持运动 20 分钟”。这些小目标就像一个个“星星任务”,完成一个就给自己贴一颗星星,积累起来就是满满的成就感。如果暂时没做到也没关系,比如“今天没完成作业”,不用责怪自己,而是想想“明天可以提前10分钟开始写”。成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一步慢慢来”,只要方向对了,每一点努力都算数。

把暑假的快乐

“打包”进新学期

暑假里的快乐从不是“过去式”,而是能为我们充电的“能量包” 呀!你可以试着做一件小事:准备一个“快乐收藏盒”—— 把假期拍的照片打印出来、捡的海边贝壳、和朋友交换的小礼物放进去,当学习累了的时候,打开盒子看一看,就能瞬间找回假期的轻松感;也可以在日记本里写下“暑假最难忘的三件事”,比如“学会了游泳”“和家人露营看星星”“读完了一本超喜欢的书”,这些经历里藏着你的坚持、快乐和成长,会成为新学期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小马达”。记住,带着快乐出发,脚步会更轻快。

第四步:

启动社交能量,

融入新集体

对于升入新年级、新学校的同学来说,“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也是“开学综合征”的诱因之一。提前熟悉环境、主动建立新连接,能让我们更快融入校园生活:

• 提前熟悉校园(或班级)环境:如果是新学校,可以在开学前和家长一起去校园里走一走,看看教学楼、操场、食堂、卫生间的位置,找到自己班级的教室;如果是同校升年级,也可以提前去新班级的教室看看,熟悉座位布局。当我们对环境不再陌生时,开学时的紧张感会大大降低。

• 主动认识新同学、新老师:开学第一天,不妨主动和身边的同学打招呼,比如“你好,我是 XX,我们可以做朋友吗?”“你也喜欢看漫画吗?”;遇到老师时,主动说一声“老师好”。其实很多同学都和我们一样,期待认识新朋友,只是不好意思主动开口——我们先迈出第一步,就能收获真诚的友谊。和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会让我们觉得校园生活更温暖,减少“孤独感”。

• 参与校园活动,找到“归属感”:开学后,学校或班级会组织班会、社团招新、运动会等活动,一定要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我们能看到同学们不同的闪光点,也能展现自己的特长,比如唱歌、画画、运动等。当我们在集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被需要、被认可”时,就会真正爱上校园生活,“开学综合征”也会随之消失。

03

新学年,遇见更好的自己

新学年就像一本空白的笔记本,等着我们用课堂的思考、和同学的相处、克服困难的坚持去填满。也许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也许会有和朋友闹小矛盾的时候,也许会觉得“我好像做得不够好”,但请一定记得:遇到难题时,老师和同学都是你的“后盾”,可以随时求助;感到沮丧时,给自己一个拥抱,告诉自己“我已经在努力了,这就很棒”。

这个秋天,让我们带着暑假的美好回忆,揣着对新学期的小小期待,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不用急着“变成更好的自己”,因为在认真生活、努力成长的每一天里,你都在悄悄靠近那个更棒的自己。

新学年,愿你眼里有光,心里有暖,脚下有力,在校园里收获知识、友谊和满满的成长惊喜!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