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21年,邢州尧山,柴家庄里哭声一片,柴守礼望着襁褓中的儿子,愁得睡不着觉, 曾经的富豪之家,如今连孩子的奶粉钱都拿不出来。
文:水木史记
编辑:水木史记
——《前言》——
一个卖茶商人,39岁死在北伐前线,他在位6年,却被史学家誉为五代第一明君。
欧阳修说他是"雄杰贤主",司马光称他为"仁君明君"。
更关键的是,如果他不死,就没有赵匡胤什么事了。
——《壹》——
921年,邢州尧山,柴家庄里哭声一片,柴守礼望着襁褓中的儿子,愁得睡不着觉, 曾经的富豪之家,如今连孩子的奶粉钱都拿不出来。
这就是乱世, 唐朝灭亡了,天下大乱。
今天你是富豪,明天可能就是乞丐,十几岁的柴荣,拖着行李离开了家, 目标很明确,投靠姑母,姑母柴氏嫁给了郭威。
这个郭威,当时还是个小兵。
但柴氏有眼光,她看中的不是郭威的现在,而是他的未来,柴荣到了郭威家里,第一件事就是干活, 扫地、做饭、喂马,什么都干。
郭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孩子不一样。
郭威家里穷,养不起闲人,柴荣主动提出外出经商,贴补家用,于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开始了他的商人生涯。
江陵,当时的茶叶集散地。
柴荣背着包袱,拿着仅有的几两银子,开始了人生第一笔买卖,第一次被骗了, 买到的茶叶掺了沙子,血本无归。
第二次被抢了,路上遇到强盗,连人带货一起抢走,差点丢了命。
第三次才成功,柴荣学会了看人,学会了谈判,也学会了自保,这段经历,改变了柴荣的认知, 他看到了底层百姓的疾苦,看到了商人的狡诈,也看到了官吏的腐败。
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一项技能,识人。
回到郭威家里,柴荣不再是那个懵懂少年,他开始读书,练武,思考,郭威发现了柴荣的变化, 这孩子有头脑,有胆量,还有一颗善良的心。
于是,郭威做了一个决定,收柴荣为养子。
950年,转机来了,后汉隐帝刘承祐,害怕功臣造反,他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先下手为强,郭威在邺都的全家老小,一夜之间全被杀光。
包括郭威的两个亲儿子,还有柴荣的妻子和三个孩子。
郭威起兵了,建立了后周, 柴荣从一个商人,一跃成为皇子。
——《贰》——
954年2月26日,郭威病逝,33岁的柴荣,在棺材前登基称帝,没有大典,没有庆祝,只有沉重的责任,新皇帝的第一个问题,能当几年皇帝?
左谏议大夫王朴回答:"三十年后非所知也。"
柴荣笑了:"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这就是柴荣的三十年计划,在那个皇帝平均寿命不到十年的五代,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但柴荣是认真的,955年,柴荣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灭佛。
当时的后周,寺庙比学校多,和尚比农民多,全国有寺院三万多所,僧尼近百万人,这些人不种地,不纳税,不当兵,国家养着他们,却得不到任何回报。
更要命的是,老百姓把铜钱熔化了去铸佛像。
市面上的铜钱越来越少,经济运转困难,柴荣的决定很简单,毁佛铸钱,大臣们吓坏了:"陛下,这是要遭天谴的!"
一年之内,废掉寺院3万多所,6万多僧尼还俗,铸造了大量铜钱。
国库充盈了,农业恢复了,经济活跃了,天谴?没有,反而是国运昌盛,柴荣用人,有一个特点,不看出身,只看能力,他下诏让朝中大臣每人推荐一个人才。
条件很宽松,就算是推荐自己的亲戚也没关系。
但有一条铁律,连坐制, 你推荐的人如果贪污腐败,你要一起承担责任,这一招太狠了, 没人敢随便推荐关系户,都要认真考察候选人的品格和能力。
结果,后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官员。
柴荣在位6年,从来没有枉杀过一个人,这在五代十国,简直是奇迹, 那个时代的皇帝,动不动就杀人,杀大臣,杀将军,杀百姓。
柴荣不一样,他让大臣们写文章。
《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君臣之间,要坦诚相待,有大臣写道:"为君难,难在要考虑百姓疾苦,为臣不易,不易在要直言进谏。"
柴荣看了很满意, 这就是他想要的政治环境,君臣和谐,政通人和。
——《叁》——
高平血战定江山954年,柴荣刚当皇帝,就遇到了第一场大考验,北汉刘崇联合契丹,南下进攻后周, 敌军声势浩大,后周朝野震动。
宰相冯道建议议和:"陛下刚即位,根基未稳,不如暂时避其锋芒。"
柴荣的回答很干脆:"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亲自出征,朕为什么不能?"冯道继续劝阻:"陛下能比得上唐太宗吗?"
柴荣怒了:"冯相太小看朕了!" 当场罢免了冯道的相位。
然后,柴荣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御驾亲征,高平之战,是柴荣人生的转折点,战斗刚开始,右翼军队就溃败了, 樊爱能、何徽两个将军,带着部队直接逃跑。
战场上一片混乱,后周军队岌岌可危。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柴荣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震撼的事,他骑马冲向了最前线,箭雨如蝗,柴荣毫不退缩。 他举着剑,大声呼喊:"谁敢再退一步,杀无赦!"
皇帝都不怕死,士兵还怕什么? 后周军队士气大振,反败为胜。
北汉骁将张元徽被杀,刘崇单骑逃跑,契丹军队也撤退了,战后,柴荣干了一件更狠的事, 逃跑的将军樊爱能、何徽,连同70多个军官,全部斩首。
从此,后周军队再无逃兵。
高平之战中,有一个人表现特别出色,赵匡胤,这个家伙,原本只是个中级军官, 战斗中冲锋在前,立下大功,柴荣看中了他的能力,委以重任。
让赵匡胤负责军队整编,选拔优秀士兵组成殿前诸班。
这是后周的精锐部队,也是皇帝的贴身卫队,赵匡胤干得很好,他把老弱病残都裁撤了,留下的都是精兵强将,柴荣很满意,继续提拔赵匡胤。
殿前都虞侯,殿前都点检,一路升迁,没人知道,柴荣正在培养自己的掘墓人。
——《肆》——
北伐前线的陨落959年3月,春暖花开,柴荣站在地图前,手指指向北方, "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的屏障,不收复它们,后周永远不会安全。"
大臣们有些担心:"陛下,契丹毕竟是大国,不如再等等?"
柴荣摇头:"现在是最好的机会, 辽穆宗耶律璟昏庸无能,整天喝酒睡觉,被称为'睡王',契丹内部矛盾重重,正是我们出击的时机。"
3月29日,柴荣出征了, 这一次,他要彻底解决北方的威胁。
42天时间,兵不血刃,收复3州3关17县,这是五代以来对辽作战的最大胜利,柴荣站在瓦桥关上,遥望北方的幽州。 "再给我一个月,幽州也是囊中之物!"
5月1日夜里,柴荣突然发病。
5月30日,柴荣被迫撤军回京,在瓦桥关上,他最后看了一眼北方, 那里,就是燕云十六州,就是他毕生的梦想。
回到开封后,柴荣的病情急速恶化。
7月27日,一代英主柴荣去世,年仅39岁,柴荣死后不到半年,960年正月,"陈桥兵变"发生,赵匡胤身披黄袍,成了宋朝的开国皇帝。
柴家的江山,就这样拱手让人。
如果柴荣不死,赵匡胤绝对没有篡位的机会, 柴荣在世时,赵匡胤只是他的得力部下,燕云十六州也很可能被收复。
以柴荣的军事才能和当时后周的实力,完全有可能做到。
中国历史上可能不会有"弱宋", 柴荣的后周,文治武功并重,绝不会重文轻武,游牧民族南下的通道被切断,中原王朝会更加安全。
天不假年,39岁的柴荣带着未竟的事业离开了人世。
他留下的,是一个统一的中原,一支强大的军队,和一个关于燕云十六州的千古遗恨,宋朝继承了柴荣的基业,却没有继承他的雄心。
重文轻武的国策,让大宋成了历史上军事最弱的大一统王朝。
燕云十六州问题,困扰了宋朝三百年, 直到金朝南下,才彻底解决,以宋朝的灭亡为代价,所以说,柴荣的死,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如果他能多活20年,中华文明的轨迹将完全不同。
来源:渊林史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