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洗护界爱马仕启动收购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0 19:33 2

摘要:想了解全球化妆品行业发生了什么?本周(2025年8月25日—8月29日)全球资讯第372期,将聚焦美容巨头母公司被收购、国际巨头开设新工厂、原料巨头换帅等内容展开分析。

本周,美容巨头母公司超700亿被收购;花王、拜尔斯道夫等国际巨头开设新工厂;国际香精香料巨头首席执行官将卸任......

来源 | 聚美丽

作者 | 左祐

想了解全球化妆品行业发生了什么?本周(2025年8月25日—8月29日)全球资讯第372期,将聚焦美容巨头母公司被收购、国际巨头开设新工厂、原料巨头换帅等内容展开分析。

首次!洗护界爱马仕启动收购

重组!180名员工面临裁员

国际巨头加码全球战略布局

美国最大美容评论网将关闭

国际香精香料巨头换帅!

713亿!美容巨头母公司被收购

这家合成生物公司获1.43亿融资!

26日,据外媒cosmeticsbusiness报道,被称为“洗护界爱马仕”的Olaplex,收购了生物科技公司Purvala Bioscience,具体收购金额未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Olaplex成立11年来的首笔收购。

△图片截自cosmeticsbusiness官网

公开资料显示,Purvala Bioscience是一家总部位于波士顿的生物科技公司,由Dr Bradley Olsen于2020年创立,专注研发生物技术,应用范围涵盖健康与美容行业。该公司创始人Dr Bradley Olsen同时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教授,其研究重点是基于天然生物结构研发分子。

对于此次收购,Olaplex首席执行官Amanda Baldwin表示:“我们相信借助Purvala Bioscience,以及结合Olaplex自身受专利保护的键合修复技术Bis-amino,将有希望打造下一代颠覆性的、有科学依据的产品创新。”

结合Olaplex披露的最新财报来看,业绩持续低迷。第二季度的净销售额虽同比增加2.3%至1.063亿美元(人民币约7.63亿元),但净利润从盈利转向亏损,录得净亏损770万美元(人民币约0.553亿元),同比暴跌234%。

可以发现,Olaplex业绩还在持续恶化,而在激烈的竞争下,Olaplex通过收购生物科技公司Purvala Bioscience,为提升自身核心研发实力与竞争优势,

面对激烈的竞争,除了提高核心技术,国际美妆企业们还在通过重组的方式改善业绩。

25日,据外媒报道,法国美妆巨头Groupe Rocher近日宣布,已完成对以色列原生品牌Sabon的重组工作。此次重组通过与以色列零售连锁企业Golf Group达成协议,将接手Sabon在该地区的零售网络,而Sabon的生产业务则将全面迁至法国。

△图片截自premiumbeautynews官网

根据双方签署的五年期协议,Golf Group将以650万新谢克尔(约合人民币1395万元)的价格,获得Sabon在以色列线上及线下零售网络的独家特许经营权。该网络覆盖以色列22家门店,协议同时包含Sabon本地零售运营所需的资产及物业转让。在人员安置方面,Sabon现有门店的92名员工将全部加入高夫集团团队。

与此同时,Rocher集团计划关闭Sabon位于以色列基利亚特盖特的生产工厂,以及配套的物流与分销中心。此次关停工作预计将于2026年完成,可能导致约180名员工面临裁员。

公开资料显示,Sabon由SigalKotler-Levy与Avi Piatok两位创始人1997年创立,最初在特拉维夫的一家小店出售按重量计价的手工皂。此后数十年间,品牌逐步发展为国际护肤品牌,目前在14个国家运营180家门店,全球员工规模达1000人。

2016年,Sabon创始人将品牌70%的股份出售给Rocher集团,剩余30%股份则在2018年完成转让,品牌自此全面归入Rocher集团旗下。

而此次Sabon重组,是Rocher集团2023年启动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强化“美妆与健康”核心业务,集团已启动非核心品牌剥离计划,其中包括Petit Bateau与Stanhome两大品牌。

当然,加码全球战略布局也是国际巨头们最频繁的动作之一。

25日,据外媒happi报道,花王集团(Kao Corporation)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新建叔胺生产厂,将提升其供应链效率,并减少与运输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

△图片截自happi官网

报道中提到,这座新工厂位于帕萨迪纳市,年产能达2万吨。花王官方表示,鉴于美国市场中长期需求有望增长,该工厂将进一步加强对美国市场的稳定供应。

对此,花王化学事业本部本部长滨田大辅(Daisuke Hamada)表示:“该工厂融合了花王独特的技术、安全运营经验及质量控制专长,将成为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它不仅能为北美市场,还能为全球多个行业提供更稳定的叔胺供应。”

据悉,叔胺是重要的化学原料,广泛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进而应用于消毒剂、清洁剂等产品。此前,花王已在日本、菲律宾和德国设有三座采用独特技术的叔胺生产基地,产能规模位居全球前列,可生产高品质叔胺产品。

此次美国新工厂的投产,将使花王形成“美、欧、亚三地生产基地体系”,从而为全球市场提供更稳定、更快捷的叔胺供应。

无独有偶,26日,拜尔斯道夫墨西哥公司宣布将投资3.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9亿元),用于扩建其位于瓜纳华托州锡劳市的生产工厂,此举将进一步巩固墨西哥作为拜尔斯道夫关键生产及出口枢纽的地位。

△图片截自globalcosmeticsnews官网

据悉,这笔投资将用于支持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以及推进拜尔斯道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议程,包括其2045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目前,锡劳工厂约70%的产出用于出口,此次扩建凸显了墨西哥地区在拜尔斯道夫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性,既能够让公司满足不断增长的国际需求,又能推进可持续发展承诺,同时加强在拉丁美洲的区域布局。

这两家国际巨头在全球地区布局新工厂,除了扩大产能之外,想进一步拓宽市场,为自身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

不过,也有顶不住“倒闭潮”而关停的化妆品相关企业。

据外媒BOF25日报道,美国最大美容评论网站MakeupAlley,将于9月27日正式关闭。

△图片截自BOF官网

其在X(原推特)、Facebook和Instagram上发布的消息中写道:“我们由衷地感谢大家多年来的信任、热忱与支持。”据Makeup Alley官网公告显示,在关停日期前,网站仍将保持正常访问;截至10月7日,所有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将被永久删除。

公开资料显示,Makeup Alley是1999年在纽约创立的美妆产品评价在线论坛。

成立后,该网站凭借其真实不加修饰的产品评价与活跃的社区氛围,吸引了许多用户。且用户可在专属留言板上讨论各类话题,既有“每日妆容(FOTD,FaceoftheDay)”这类美妆主题,也有“闲聊区(Café)”这类泛兴趣话题。

2000年,该网站被电商平台Beauty.com收购,但一年后便被剥离,之后一直独立运营至2017年。随后,它被日本电商巨头Istyle株式会社的美国子公司以10亿日元(约合920万美元)收购。

截至目前,该网站已拥有超100万名会员,积累了超过300万条产品评价。

同时,各美妆上游企业也在积极求变。

8月27日,国际香精香料巨头奇华顿(Givaudan)宣布,现任首席执行官Gilles Andrier将于2026年3月卸任,其职位由Christian Stammkoetter接任。

△图片截自Givaudan官网

与此同时,奇华顿董事会主席Calvin Grieder将在任职满12年后,于2026年退出董事会。在2026年年度股东大会上,Andrier将被提名为董事长候选人。

奇华顿表示,在Andrier的带领下,公司实现显著增长,成为了“香精与美妆”及“风味与健康”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2004年末至2024年末,公司销售额从27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239.53亿元)增至74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656.50亿元)以上,实现近乎三倍增长。

据悉,Christian Stammkoetter现任职于达能集团,担任亚洲、中东及非洲区总裁,同时是达能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他拥有超25年快消行业全球从业经验,业务覆盖个人护理、食品、饮料及营养等多个领域,足迹遍及全球多个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奇华顿此次管理层调整与2030年战略发布同步进行。根据新战略,公司设定的核心目标包括:有机销售额年均增长率达到4%-6%,自由现金流年均占比超过12%。

“董事会坚信,Christian Stammkoetter是推动我们2030年战略落地的合适领导者,将为所有利益相关方创造长期价值,同时延续‘创新与卓越’的文化,这是我们能成功的关键。”Calvin Grieder表示。

2025年上半年,奇华顿销售额为38.64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342.80亿元),同比增长6.3%;净利润为5.92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52.52亿元),利润率为销售额的15.3%。

28日,据外媒报道,美国私募股权Sycamore Partners以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3亿元)收购了Walgreens Boots Alliance(以下简称WBA)。

△图片截自theindustrybeauty官网

据悉,收购后它将拆分美国的WBA,成立 “The Boots Group” 独立运营。

这家新企业的总部将设于英国,业务范围包括博姿英国及爱尔兰门店、Boots Opticians、No7 Beauty Company,以及位于泰国、墨西哥和德国的药房业务。

而曾担任WBA国际业务首席运营官的Ornella Barra,将领导The Boots Group。

不过,作为交易的一部分,意大利亿万富翁兼WBA老板Stefano Pessina和他的家人,将保留Boots的股份。

对此,Ornella Barra表示,将Boots分拆为独立业务的举动将有助于其“转型和长期发展。”。

此外,他还补充道:“Sycamore在零售领域的经验,加之我们的业务基础,助力The Boots Group实现战略目标,成为市场中的行业领导者。”

在今年,生物合成仍是块“香饽饽”,相关企业频频获投。

近日,据外媒wwd报道,合成生物公司Debut已完成2000万美元融资(约合人民币1.43亿元),截至目前其融资额累计达8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09亿元)。本轮资金来自欧莱雅、新加坡国有私募股权投资公司、Wealthberry等多家机构。

△图片截自wwd官网

据悉,Debut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生物制造和合成生物学公司,专注于深耕护肤创新前沿,曾于2024年推出自有护肤品牌Deinde,其业绩表现亮眼。

此次融资将用于Debut推进皮肤长寿领域的创新研究,并扩大其在美国与亚洲市场的配方业务规模。

具体来看,在原料研发领域,Debut正聚焦下一代美妆原料,此类原料将针对性作用于14项皮肤衰老标志物。

对此,Debut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oshua Britton表示:“Debut专注于稳居护肤创新前沿,凭借性能最佳、最具差异化的成分,将尖端生物科技带给每一个美妆品牌。”

与此同时,Debut正计划布局亚洲市场,首站将落地新加坡。Debut将通过与头部品牌合作,为“皮肤长寿”类护肤品开发定制化原料及配方。Joshua Britton指出:“人工智能技术与皮肤生物学知识的深度结合,让我们得以针对不同地区打造定制化配方解决方案,这在以往是难以实现的突破。”

不仅如此,Debut还与欧莱雅达成合作协议,双方计划联合开发十余种生物原料。这些原料,将替代欧莱雅目前使用的传统来源原料。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欧莱雅旗下风险投资部门Bold领投了Debut的B轮融资,金额达4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6亿元)。而本次合作,正是双方资本合作后达成的首个重大联合项目。

此外,Debut还于2024年1月推出了自有护肤品牌Deinde。Joshua Britton表示:“该品牌表现十分出色,今年有望再次实现或超越既定目标。”

信息来源:Givaudan官网,外媒cosmeticsbusiness、premiumbeautynews、happi、wwd、globalcosmeticsnews、BOF、theindustrybeauty官网

视觉设计:乐乐

来源:聚美丽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