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宫鲁鸣近期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前中国女篮知名球员马增玉在直播间直言:“如今那种老旧的‘骂着练’方式不行,00后这批女篮主力不太能适应这类训练方式,鼓励式教学才是未来的趋势”,这话很直爽,也正好说出众多女篮球迷的想法,队伍需不需要转型,真得好好思量思量。
宫鲁鸣近期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前中国女篮知名球员马增玉在直播间直言:“如今那种老旧的‘骂着练’方式不行,00后这批女篮主力不太能适应这类训练方式,鼓励式教学才是未来的趋势”,这话很直爽,也正好说出众多女篮球迷的想法,队伍需不需要转型,真得好好思量思量。
现场的女篮集训其实挺有代表性,云南高原,强度拉满,仔细分析细节能发现问题还真不少:18岁新秀张子宇高原反应比较明显,教练组立刻降低训练强度照顾她,要是别的年轻队员碰到类似情况,大概也会得到特殊对待,外表看是人性化,可球员之间的心理落差就出现了,有人觉得“练得不狠不公平”,团队气氛开始有点怪,允许犯错,但边界模糊,到底什么是鼓励、什么算放纵,谁也说不清,这不是现代篮球该有的科学标准。
现代化训练也上了阵,外国的体能教练和NBA的战术数据库体系,表面上看着像高科技,实际用起来却不适应,比如在亚洲杯对阵日本队时,数据显示内线是个突破口,就全力展开进攻,可没想到对方一加强逼抢,中国女篮的传球体系立马就乱了阵脚,找了很久数据,试了好几种办法都没成,球员们只能自己想办法保命,整支球队三分球命中率就26%,两个中锋总共才得18分,“科技训练”沦为了空架子,根本没办法落地去助力实战,数据,也仅仅就是数据,竞赛的时候谁都不当回事儿。
宫鲁鸣自身更看重大运动量,每日训练4个小时来打基础,从外教的角度而言,却倡导心率监测、科学恢复,认为不累垮就行,于是有的球员因心率超出标准暂停训练,可又得加练以补上指标,科学与高强度理念正面冲突,致使球员心理压力大,伤病风险也高,球队如同“高原锅炉房”般运转至极限。
更大的问题是代际沟通不畅,李楠在那个阶段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严格的纪律,而如今的零零后新生代运动员,则更倾向于展现自我、参与战术的制定,两代人之间的这种差异相当明显,现在战术会议还是主教练一个人说了算,年轻人想提建议却被拒绝,队员在场上处于被动,没什么主动权,亚洲杯里的犹豫、失误其实就是这类沟通有隔阂导致的,宣传了很多变革,但实际操作还是老样子,现代器具成了摆样子的,真正的体制改革还差得远。
个人觉得,女篮如果真想走出困境,必须让鼓励和训练标准并行,不能单靠表面“科学”和虚假的人性化,若想让资料切实发挥效用交流达到实在且有成效的境地,需留意新生代球员的心理与行为,莫让他们沦为管理工具的牺牲品,宫鲁鸣搞的“激励加科学”改革没戳到要害,得把老包袱给扔了,大胆来真变革,中国女篮才有机会真的崛起,现在的温和改良,只是表象和口号。
大家怎么看?评论区聊聊吧
来源:大气百灵鸟fKJ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