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盒挂人”是一种新式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开盒”是指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网络搜索、挖掘,搜集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姓名、个人照片、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社交账号等。“挂人”则指将非法获得的隐私内容在网络公开发布,直接曝光他人账号或信息,并引导网友攻
Law Express
纳雍县检察院
普法快讯
2025年3月24日 星期一
“开盒挂人”是一种新式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开盒”是指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网络搜索、挖掘,搜集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姓名、个人照片、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社交账号等。“挂人”则指将非法获得的隐私内容在网络公开发布,直接曝光他人账号或信息,并引导网友攻击,煽动网暴。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通过几个情景选择题,了解网上“开盒挂人”曝光他人隐私,可能面临什么后果?
1
小A因与网友发生争执,便将对方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发到社交平台,并配文“这种人就该被网暴”,导致对方频繁被骚扰。
A. 只是泄愤,不违法
B. 侵犯隐私权,需赔偿道歉
C. 涉嫌犯罪,可能被判刑
2
3
小C因不满邻居噪音,在小区微信群中发布:“302住户张某是老赖,电话138XXXX,大家避雷!”并附上张某的身份证照片。小C的行为属于?
A. 合法提醒,无法律责任
B. 侵犯隐私权,需删除并道歉
C. 构成诽谤罪和侵犯个人信息罪
4
网友小D自称“正义使者”,因怀疑某博主虐待宠物,便公开其家庭住址,号召粉丝“上门讨说法”,导致博主家门被泼油漆。小D的行为如何定性?
A. 合理监督,不违法
B. 涉嫌寻衅滋事罪和侵犯个人信息罪
C. 仅违反平台规则
法律解析
“开盒挂人”这类行为不仅违背公序良俗,更可能触犯法律,其法律责任覆盖民事、刑事、行政等多个层面:
1
民事责任
未经允许公开他人隐私信息(如身份证号、住址),侵犯公民隐私权,根据《民法典》需承担赔偿损失、公开道歉等责任。
《民法典》第1032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权。
2
刑事责任
若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如通过非法手段“开盒”获取信息),情节严重者可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最高可处7年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3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情节严重的可判3年以下徒刑。
3
行政责任
若在曝光信息时存在侮辱、威胁内容,还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处拘留或罚款。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10日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纳雍县检察院提醒:网络暴力维权,证据是核心!
如何维权?
保持冷静:避免与施暴者直接冲突,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立即取证:截图保存原帖、转发记录、评论内容,切勿删除或修改原帖及评论,避免证据灭失。
举报投诉:通过平台“一键举报”功能删除信息,或拨打12377、登录12377网站(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进行举报。
报警起诉: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保留经济损失证据:注意保存因网暴导致的直接损失证据,例如因网暴被迫离职的辞职证明、收入流水;起诉产生的律师费、公证费发票等。
部分文字、图片源自网络
来源:中国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