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媒体最近对中国空军的新装备议论纷纷,特别是成飞研制的歼-36战斗机,这款飞机从去年年底首飞以来,就不断出现在各种报道中。一些分析认为,它的外形和定位有点像苏联当年的米格-23,都是在技术竞赛中先一步亮相,但最终可能被对手的反制超越。
美国媒体最近对中国空军的新装备议论纷纷,特别是成飞研制的歼-36战斗机,这款飞机从去年年底首飞以来,就不断出现在各种报道中。一些分析认为,它的外形和定位有点像苏联当年的米格-23,都是在技术竞赛中先一步亮相,但最终可能被对手的反制超越。
米格-23是上世纪60年代苏联空军的主力,采用变后掠翼设计,试图在速度和机动上占优,可惜遇上美国F-15的先进导弹和雷达系统,从此苏联在空战技术上开始拉开差距。
美媒觉得歼-36也面临类似风险,中国空军虽抢先,但美国NGAD项目还能借此观察,推出更优的F-47战斗机,重新拉回优势。
歼-36的曝光让西方观察家吃惊,它采用菱形双三角翼,无尾布局,三台发动机,重量约50吨,座舱是并排双座,能让飞行员分工处理情报和武器。
去年12月底在成都黄田坝机场首飞,今年3月又进行了多次测试,6月正面照片流出,显示机背进气道和宽大武器舱。美媒像《战区》网站报道说,这机型强调超音速巡航和战场感知,内部弹舱能带大型导弹,甚至可能衍生轰炸机版本。
中国空军用它来验证第六代概念,射程和载荷都针对太平洋区域。
回溯历史,米格-23是苏联回应美国F-4的产物,1967年首飞,1970年服役,出口到中东和非洲国家。它的变翼机构在高速时后掠,低速时展开,试图兼顾多用途,但雷达和导弹落后,1982年贝卡谷地空战中被以色列F-15轻松击落。
苏联空军从那以后在航电领域追赶不上,美国F-15用Aim-7导弹远距锁定,米格-23还靠近战机炮。美媒借此比喻歼-36,说中国先发制人,但如果路径不对,美国能避开问题。
NGAD在2024年一度暂停,因成本高到3亿一架,但今年3月选定波音F-47,鸭翼布局,智能集成,预算19.6亿五年内推进。
中国航空工业不光成飞一家,沈飞的第六代机也同步推进,去年12月26日在沈阳首飞,外形锐利,后掠翼,双发动机,DSI进气道。
两家竞争像内部赛跑,避免单一方案风险。中国研发成本低,风洞群领先,绵阳和北京的设备模拟高超音速。美媒承认中国产量大,歼-20已超百架,歼-36测试密集,今年5月照片显示武器舱挂架,今年8月飞远航跨省。
相比,美国波音和洛马内部问题,F-35延误,波音737事故影响,NGAD虽重启,但进度慢。
米格-23当年在中东战场上飞,叙利亚和伊拉克用它投放炸弹,避防空网,但维护难,故障多。苏联后期改进MLD版加雷达,在安哥拉作战,但仍落后F-16。美媒观点,中国歼-36虽新,但美国经验足,能改设计。
CNN报道说,这像米格-23的分水岭,苏联领先却被F-15扭转。F-15开发时在圣路易斯工厂测试,1976年服役,在阿拉斯加部署巡逻。
苏联米格-23出口伊拉克,1980年代伊朗战争中用,但技术差距大。
歼-36座舱细节,并排让一人管雷达,一人管武器,触屏选目标。今年7月加无人机伴飞,指挥独立任务。沈阳机型测试电子战,干扰模拟雷达。
中国空军多路并进,不给美国追空间。米高扬设计局后继米格-35,2019年服役,但俄罗斯经济限,产量少。
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说NGAD太贵,今年3月重启,特朗普推F-47,就业多。F-47概念单发或双发,S形进气,风洞测截面。但波音和洛马比烂,中国成飞沈飞内卷猛。
世界舆论海啸未结束,美国广泛讨论。中国曝光未官方证实,但掀起波澜。
来源:斋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