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国胖子较多,但脑梗率却较低?医生:“1少”可借鉴学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0 17:10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129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说到肥胖率,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美国。数据显示,美国成年人的肥胖率已超过42%,是全球最高国家之一。但令人意外的是,尽管这么多人体重超标,美国的脑梗发病率却并没有同步飙升,反而比我们低不少。

反观我国,虽然整体肥胖率不如美国,但脑卒中(脑梗)的患病人数却长期居高不下。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显示,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超过300万人,其中脑梗占了约70%,并已成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首位原因。

这就让人疑惑了,怎么在美国和中国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健康走向?美国人到底做对了什么?国内医生指出,答案可能藏在他们长期坚持的一个生活习惯里——“1少”

别误会,美国人并不是没有脑梗,只是发病率相对较低。根据《柳叶刀·神经病学》2020年的全球脑卒中负担研究,美国每10万人中约有95人患脑梗,而中国的数据高达275人,是美国的近3倍

为何差距如此明显?医生指出,“少盐”或许是关键。

美国虽然饮食油腻、热量高,但相较之下,他们的钠摄入量却比中国人低不少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的数据,美国成年人每日平均摄入钠约为3400毫克,而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每日钠摄入量超过4800毫克,几乎是推荐摄入量(2000毫克)的2.4倍

钠摄入过多,直接关系到高血压,而高血压正是诱发脑梗的头号危险因素。可以这么说,吃盐过多,是中国人脑梗高发的“隐藏杀手”

很多人以为,脑梗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其实不然。近年来,脑梗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曾指出,我国40岁以下人群中,脑梗的发病率在近十年翻了两倍。特别是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的年轻人,已经成为脑梗的新“重灾区”。

医生表示,脑梗的形成并不是一夜之间,而是血管在长时间高压状态下逐渐硬化、堵塞的结果。高盐饮食让血压慢慢升高,血管逐渐变得脆弱,一旦某天早上起床,突然一侧手脚麻木、说话不清,那就可能已经“中招”。

美国人虽然吃高热量食物多,但他们在控盐方面做得更早、更系统。早在2010年,美国就通过国家层面的“钠减计划”,对食品企业进行减盐指导,并对外包装实施严格的营养标签制度。

在美国超市,绝大多数加工食品都标明了钠含量,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低钠产品。餐厅菜单也常常提供“低盐版”选项,有些餐厅甚至会主动提醒顾客:这道菜含盐量较高,是否需要调整?

更重要的是,美国人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国内。很多人从四十岁开始,就会定期监测血压,发现异常就立刻干预。而在中国,很多人即使血压已经飙到160,也觉得“没啥感觉”,一拖再拖,等到血管彻底堵住,才发现为时已晚。

很多人不觉得自己吃咸,甚至觉得“我饭都不怎么放盐”。但真正的问题,往往不在厨房的那一撮盐,而是隐藏在各种加工食品和外卖里的“隐形盐”

比如:

一碗牛肉面,钠含量可能高达3000毫克;

一份外卖炸鸡套餐,钠含量接近日推荐摄入量上限;

一瓶酱油、火腿肠、榨菜、咸鸭蛋,都含有惊人的钠盐。

很多人一整天不觉得咸,却早已悄悄超过了每日推荐摄入量的两倍。长期下来,血压升高,血管负担加重,脑梗自然就来了

“少盐就不好吃”是很多人的误解。其实,只要掌握方法,低盐饮食一样可以做得美味可口

医生建议大家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用天然食材提味,比如葱、姜、蒜、柠檬、醋等,既增香又健康;

减少酱料使用量,尤其是酱油、蚝油、豆瓣酱等高钠调料;

学会看营养标签,选择钠含量低于每100克600毫克的产品;

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少盐、少酱油”,很多餐厅都能配合。

只要一点点改变,就能降低高血压和脑梗的风险,而且不影响生活质量。

脑梗并不总是没有征兆,出现这些症状时要特别警惕:一侧肢体短暂麻木或无力,尤其是手臂、腿;言语不清、口齿含糊,或突然听不懂别人说话;突发视力模糊或失明短暂的意识模糊、头晕想吐

这些都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梗“发作前的敲门砖”。如果你或身边人出现这些情况,必须第一时间就医,千万不要“忍一忍”。

谁都不想中风卧床,谁都想健康长寿。可脑梗这个病,不会因为你年轻就放过你,也不会因为你没症状就不来找你。

美国人胖,但控制住了盐;我们瘦,却把盐吃得太多。这场看不见的较量,其实早已在每一顿饭、每一口菜里打响。

医生说得很清楚:“脑梗不是命,是吃出来的。”我们不能改变基因,但我们可以从今天开始,把“少盐”这件事,放在心上、落实到嘴上

参考资料: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2年)》
[2]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官网发布《Sodium Intake in the United States》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年)》
[4] 《柳叶刀·神经病学》.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stroke and its risk factors, 1990–2019. The Lancet Neurology.

来源:老年病科安医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