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欧的小问题:美国为啥急着说要访华?欧盟难在哪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0 16:47 4

摘要:这话刚说出来,国际上的媒体就马上关注起来了,但往前数两天,就是8月26号,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刚说要延长301条款的关税豁免,一直到11月29号,技术转移、知识产权这些领域能拿到好处,可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却被单独挑出来,不在豁免的范围里。

最近国际上出了不少事,美国白宫刚说可能要访华,欧盟那边就忙着在医疗器械、汽车关税上给中方弄限制。

把这俩事儿放一块看,哪儿是什么“三方平衡”啊,明明是美国急着补之前的漏洞,欧盟在战略上拿不定主意。

8月28号那天,开日常记者会的时候,白宫发言人说:“正在考虑最近和中国方面接触的可能。”

这话刚说出来,国际上的媒体就马上关注起来了,但往前数两天,就是8月26号,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刚说要延长301条款的关税豁免,一直到11月29号,技术转移、知识产权这些领域能拿到好处,可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却被单独挑出来,不在豁免的范围里。

这里面的意思很清楚,这种豁免是挑着来的。

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还没变小,供应链也还是挺紧张的,他们想靠豁免减轻一点压力。

可他们也不想吃亏,把电动车、光伏这些领域留着,就是想等谈判的时候多要些好处。

8月27号,中方商务部也没闲着,派李成钢副部长带着团队去了华盛顿,他们谈的事很实在:让美国取消对中国的芯片出口限制,放宽农产品采购的要求。

有意思的是,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的时候,白宫居然说“中美经济互相依赖,谈不拢对谁都不好”。这和之前动不动就说“极限施压”的话,差得可远了。

但转头看美国国会,8月中旬刚通过了《芯片与科学法案》的修正案,把27家中国科技企业放进了实体清单,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这些领域都被盯上了。

这种前后不一样的做法,说白了就是美国没办法,在稀土产业链上,他们离不开中方,92%的加工能力都在中方,自己挖的稀土还得运到中方来提纯,不敢真的闹僵。

可国内那些“鹰派”还得安抚,只能在“想赚钱”和“要面子”之间来回拿不定主意。

欧盟调整了政策,这也暴露了他们在战略上的纠结。

6月20号,《国际采购工具》刚被他们实行,500万欧元以上的医疗器械采购,直接不让中方企业参加,还要求中标项目里中国产品的比例不能超过50%。

海关总署有数据在那儿呢,2025年第一季度,中方对欧洲出口的医疗器械就有62亿欧元,占了全球市场的18%。这一下,差不多直接断了不少企业的路。

7月6号,中方也没惯着他们,出台了对等的措施:4500万元以上的政府采购,欧盟的医疗器械没资格参加,50类进口设备还得严格检查。

这一招正好打到了欧洲企业的痛处,西门子、飞利浦在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占了六成多,要是没了中方市场,他们的收入跌两位数是肯定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关税领域的反复变化,去年11月,欧盟刚和中方谈好“最低价格承诺”,可欧盟委员会倒好,转头就改了主意,拿“中方车企没完全做到承诺”当借口,想重新开始反补贴调查。

这种做法,把德国车企急坏了,大众、宝马在中国的电动车销量占全球的四成,要是真加了关税,比亚迪、蔚来恐怕要趁机抢更多市场。

7月24号开的中欧峰会,倒是在气候合作上签了协议,碳捕集、氢能这些领域要一起合作。

但到了经贸的核心问题上,两边还是说不到一块儿,欧盟要求中方扩大农业开放,还让中国放宽稀土出口的数量限制。

中方的态度很明确:稀土管制是基于国家安全的国际常用做法,不会接受单方面的让步。

峰会刚开完,欧盟内部就吵起来了,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直接在公开场合说:“和中国脱钩会让德国汽车业每年少赚120亿欧元,这根本不是政策,简直是自杀。”

这话被德国《商报》在8月10号直接登出来了,法国那边更热闹,葡萄酒协会联合2000家企业给欧盟委员会写信,反对中方对白兰地加征34.9%的反倾销税,要求赶紧重新开始谈判。

其实说白了,美国急着说要访华的事,是因为他们在产业链上的控制力真的不行了。

单说稀土这一块,就被卡住了脖子,关税只能是“说得多,做得少”,虽然说要加200%的税,可最后也就对几个种类象征性地收点税,根本不敢来真的。

欧盟呢,一会儿想跟着美国站一边,一会儿又怕丢了中国市场,这种“既想这样又想那样”的心思,把自己逼到了死路上。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早就算过,按现在的关税政策,到2027年,欧盟电动车的市场份额得从28%降到15%,可中方车企在匈牙利、西班牙建了工厂,出口成本降了18%,欧盟这不是自己把市场让出去了吗?

现在中美欧之间的关系,早就不是“谁输谁赢”这么简单的事了。

美国要是真想访华,别光说好听的,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别一边谈合作,一边又搞限制。欧盟也该清醒点,跟着别人的节奏走,最后只会把自己的产业搞坏了。

来源:快乐说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