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说算法应该让生活更美好,那电厂数字化呢?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4 18:00 2

摘要:“我们所学的知识、商业模式、技术算法都不应该是用来压榨社会最底层的兄弟们的!我们的利润、市值和财富更不应该建立在底层百姓无保障的生活之上的!”

这几天,刘强东又被刷屏了!

“我们所学的知识、商业模式、技术算法都不应该是用来压榨社会最底层的兄弟们的!我们的利润、市值和财富更不应该建立在底层百姓无保障的生活之上的!”

刘强东经过近二十年的奋斗,践行了当初的诺言,为很多企业立了榜样。

我也一直认为科技的发展,应该是让生活更美好。

在之前的文章大话电厂数字化(三)里我曾经这么说过,“很多人认为发展数字化就是要减员增效,我坚持认为发展数字化哪怕增员了,只要增效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增加的效益,能够拿出一部分不断的反哺到一线中,进而反哺到数字化、自动化、机械、材料等底层技术的研发中,整个产业链也一定会健康起来。”

去年我也发过两条朋友圈,“无论是自动化还是数字化,目的是增效,不是减员。做了数字化,只要可以增效,增员都是可以接受的...技术可以让人更有尊严的活着 ,而不是取代!”

但现在很多企业主,一提数字化,就是希望能够降低人力成本,甚至很多企业都已经在这么实施了。虽然电厂里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但是,我相信未来很多电厂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我也看到了很多同行的留言,的确他们内心存在这样的隐忧。

当然,大多数同行还是比较乐观的。

从专业角度,电厂有他的特殊性,并不是他的底层逻辑在于自动化,专业的上限是安全,最后的底线是可控。

所以,对于电厂来讲,有些问题除了要通过技术的提升进行解决以外,还要想办法提高内部管理。很多新技术在投用前,需要经过反复论证,还要综合考虑其他维度。

换句话说,并不是一定要用最前沿的技术,但一定是安全可控的技术。

其实,这些年对电厂贡献最大的就是DCS系统的发展。作为自动化领域的关键突破,DCS既解决了控制的复杂性问题,也对风险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分散。更重要的是,DCS使用的是独立网络,所以避免了外部攻击的风险。

虽然后来大家把一些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电厂的数据采集和管理中,但是也是相当谨慎,不仅技术上要求进行网管隔离,而且各种管理的措施和手段还是非常严格的。

比如我们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DCS系统单向的向互联网发布数据,对外部信号的输入是隔离的,这也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DCS系统的安全。

所以,看到很多同行对数字化发展的担忧,可以理解,但也要理智对待。技术发展的太快,我们很难把控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一定能在当下做出一个初期的判断。

而且,前面我们也说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未必一定是取代人,更应该让人活的更有尊严。

所以,互联网上也有另一种思考。

我看了很多人的回答,这的确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人的思维里就是工作,很多人退休了也不想着去过清闲日子。

一生闲不住的中国人,眼里只有工作,只想着多挣点,为自己多挣点,为子女多挣点。所以当人工智能爆火后,就有了这样的思想,自己会不会被取代。

这其实跟自己公司来了一个能力更强的同事一样,自己也会有这种担忧,只是人工智能引起的担忧普遍性更大而已,就像问题后面的某回答说的一样。

我想起一部电影,《串流先锋》,这部电影的原型就是瑞典著名的音乐网站Spotify音乐平台。讲述的是网络时代刚来临的时候,唱片公司和网络音乐播放网站之间的角逐。在网络时代之初,唱片公司不愿意接受网络音乐的现实,但如今,正如大家看到的,网络音乐才是主题。

我想再次引用《浪潮之巅》名言,“在工业史上,新技术代替旧的技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生最幸运之事就是发现和顺应这个潮流。”

面对新的技术革命,主动拥抱才是正确之路!

往期回顾

1.电厂赠予我的!2.在电厂,我越来越小心…3.我在电厂“凑数”的日子~~~4.在电厂十六年,我走过王国维走过的路!5.在大火电,你不能用“消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6.漫谈智慧电厂(三):DeepSeek将如何改变电厂的工作?7.漫谈智慧电厂(五):一位电厂老专工对“智慧电厂”的乐观与担忧!8.大机组出专工,小机组出总工!从大机组跳槽到小机组到底好不好?9.35岁,电厂运行值长,这份工作还能坚持多久!10.永不消逝的电厂:那年在华能沾化电厂!

来源:能源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