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7日在北京表示,中美经贸关系是相互的、对等的。如果选择合作,将实现互利共赢;如果一味施压,中国必将坚决反制。
据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7日在北京表示,中美经贸关系是相互的、对等的。如果选择合作,将实现互利共赢;如果一味施压,中国必将坚决反制。
特朗普(资料图)
当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王毅说,相互尊重是国与国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前提。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幻想一边对华打压遏制,一边与中国发展良好关系。这种“两面人”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双边关系的稳定,也无法建立起彼此的互信。
特朗普当选之后,中美经贸博弈会更加严峻。他的动作可能会分为几步:第一步,对进口自中国的所有商品加征10%的关税;第二步,可能会对中国商品加征达到60%的关税;第三步,利用所谓的“中国是非市场经济”的借口,对我们的产品发起“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第四步,禁止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
美国罗伯特·莫里斯大学传播与组织领导系副教授安东尼·莫雷蒂3月21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界和媒体界散播负面信息,严重影响中美合作。如今看来,加强人文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对于改善中美关系至关重要。
《外交学人》杂志近期刊文称,当今西方主流媒体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无休止地抨击中国。这种抨击异乎寻常、令人厌倦,经常重复一些细枝末节或者编造故事,根本没有证据支撑,足以表明这些媒体对中国极度缺乏了解。然而,这样的报道仍在不断出现,看不到尽头。
频繁加征关税确实可以在短期内制造谈判筹码,但其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受到冲击的,是美国本土的企业和消费者。原材料成本上涨,商品价格随之水涨船高,直接加重了普通家庭的生活负担。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政策正在和特朗普当初的竞选承诺背道而驰。
他曾表示要控制通胀、改善经济现状,如今却因为一连串关税政策,反而可能把美国经济推向“滞胀”的边缘——经济增长停滞,物价却持续上涨。
戴恩斯(资料图)
美国对中国的全面竞争已从经济、科技扩展至意识形态领域。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加速了这一趋势,试图通过关税战(如拟议的60%对华商品关税)、科技封锁(如半导体制裁)重塑全球产业链,削弱中国竞争力。然而,不同于美苏冷战,中美经济深度依存——2023年中美贸易顺差仍达3361亿美元,美国难以承受“完全脱钩”的代价。这种经济纽带成为双方博弈的“刹车器”,迫使美国在施压与对话间反复摇摆。
尽管中美之间存在诸多分歧,但两国之间的合作空间依然广阔。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将取决于双方能否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能否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开展合作。美国需要认识到,军事手段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唯一途径,而通过对话和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与稳定。
特斯拉工厂(资料图)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通过多个外交渠道确认,3月20日,美国蒙大拿州参议员史蒂夫·戴恩斯(Steve Daines)抵达北京展开访问。据悉,戴恩斯此行将在北京同多位中方人士展开互动交流。
戴恩斯此次访华,正值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滥用关税政策,不断挑起贸易争端之际。特朗普1月上任以来,分别在2月4日和3月4日宣布两轮对华商品加征关税措施,中国商务部和财政部于3月5日宣布了有关反制措施。
来源: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