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滨州市滨城区始终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共建共享”的原则,将城乡文化书院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深度融合,通过城乡文化书院的多点布局,打造了一批集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惠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乡文化书院,真正让文化惠民落到实处,逐步实现了从“一处美
近年来,滨州市滨城区始终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共建共享”的原则,将城乡文化书院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深度融合,通过城乡文化书院的多点布局,打造了一批集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惠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乡文化书院,真正让文化惠民落到实处,逐步实现了从“一处美”到“处处美”的转变。
在滨城区梁才街道白鹭湖社区,“心安•乐业”文化书院,正成为城乡文明融合的典范。书院以“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为核心,打造了“五安学堂”,课程涵盖职业技能、健康养生、文化艺术等5大类20余项,既有面点制作、电工培训等实用技术课,也有书法绘画、瑜伽健身等素养提升课。今年以来,累计开课30余场,惠及群众近千人,让“文化充电”成为新时尚。社区居民李秀兰在电商培训课上兴奋地表示:“没想到50岁还能学直播!”
此外,针对回迁群众“离地失业”难题,“心安•乐业”文化书院还通过“书院+工坊”模式,孵化出草柳编、鱼钩加工、粗布纺织等10余家社区工坊,为回迁群众提供了200余个灵活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在“家门口”端稳“幸福饭碗”。全职宝妈张大姐在鱼钩加工工坊找到了新坐标:“既能顾家又有收入,每月能挣2000多元!”梁才街道通过文化书院与社区工坊的双轮驱动,推动了民生幸福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走进滨城区秦皇台乡鑫隆新村文化书院,一排排书橱整齐划一,书架上摆放着政治、文化、科技及儿童等各类书籍,这里不仅是群众读书学习的好去处,更是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活动、技能培训的“精神家园”。村民耿兴芬高兴地说:“现在我可是这里的‘常客’,以前村里没啥文化活动,现在有了文化书院,经常有老师来教我们唱歌跳舞,还有农业知识培训,既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非常实用!”
以文化书院建设为牵引,各村文化广场也热闹非凡,村民们在这里散心、锻炼身体、跳舞,丰富了夜生活。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张树民表示:“以前没有这个大舞台,晚上村民大多只能在家看看电视或者聚在一起聊天,如今建起了文化广场,大家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在滨城区秦皇台乡,通过送戏下乡、阅读分享、非遗传承、心理关爱等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文明新风尚送到群众身边,真正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客厅”。
“多彩的文化活动,凝聚了群众力量,激发了内生动力,真正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配送到家门口’,让乡村焕发了新活力。”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丹丹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文化书院建设为抓手,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文化惠民新高地,让乡村文化书院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促进和谐的精神家园。”
来源:传承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