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南一姑娘把几棵广寒宫、落霞直接摁进院子泥里,三年就长到半米大,叶片层层叠叠,像刚下过霜,太阳一照,边缘直接闪粉光。
原来多肉也能这么疯?
云南一姑娘把几棵广寒宫、落霞直接摁进院子泥里,三年就长到半米大,叶片层层叠叠,像刚下过霜,太阳一照,边缘直接闪粉光。
看完第一反应:我们小心翼翼挤在小花盆里控水控肥,人家干脆撒手,反而长成巨人。
差别到底在哪?
答案其实不玄——她把土换了。
园土、腐叶土、煤渣、有机肥随手一拌,疏松得跟爆米花似的,根想扎多深就扎多深,水一浇就透,干得快,不闷根。
根一舒服,冠幅就放飞。
很多人怕地栽“徒长”“摊大饼”,其实那是品种没选对。
广寒宫、落霞天生个头大,根系粗,塞小盆才憋屈。
反过来,桃蛋、熊童子这种小可爱,盆越小越精神,一大就散架。
一句话:大娃给大地,小娃给小窝。
云南自带外挂:太阳管够,晚上凉快,白天攒糖,晚上上色,多肉像打了高光。
没这气候也别酸,阳台党直接换大一号盆,土照样按她的比例调,效果也能打个七八折。
再聊布景。
她把矮树桩、破花盆、小草往多肉边一丢,视觉立刻分层,像把盆栽放大成实景。
手边没院子?
泡沫箱、旧抽屉,底下钻几个孔,一样能整出迷你小山头。
说到底,养多肉不是比技术,是比“顺毛摸”。
摸清品种脾气,给够空间,配好土,剩下的交给时间。
小盆精致,地栽霸气,两种快乐并不冲突,只是别把大苗硬塞小盆,也别把小苗扔进大荒地。
看完想不想把角落里那盆半死不活的“小可怜”挖出来,换个思路?
也许它只是缺一块真正能伸脚的地儿。
来源:夜里看流星的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