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推进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总体目标,切实培育一批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相称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北京市科协开展“首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从支持集群试点、单刊建设、服务办刊人才和优化学术生态等方面促进首
为推进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总体目标,切实培育一批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相称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北京市科协开展“首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从支持集群试点、单刊建设、服务办刊人才和优化学术生态等方面促进首都科技期刊健康有序发展。
科协频道特设置“首都科技期刊风采录”,集中展示“卓越行动计划”典型案例与创新实践,呈现首都科技期刊在内容建设、融合传播、人才培育等方面成效,彰显首都科技期刊在聚焦学术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使命担当。
期刊介绍
《中国工程科学》是中国工程院院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被Ei Compendex、DOAJ、JST数据库收录。入选2024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中文领军期刊、“首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中文科技期刊,获得“2022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入选2019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梯队期刊。主要刊登工程科技战略咨询研究成果、工程科技各领域及产业发展前瞻性研究成果、重大科技攻关及重大工程项目综合性研究成果。
办刊策略
坚持四个面向,科学遴选出版专题
《中国工程科学》聚焦“四个面向”抓好出版选题,致力于讲好工程科技创新“中国故事”,传播工程科技创新“中国理念”,提供工程科技创新“中国方案”,反映院士专家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期刊紧密结合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体系,优化选题的学科分布,设计期刊出版专题布局,精准组约单一咨询项目的优质研究成果,同步吸收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自科基金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的战略性、综合性、交叉性、前瞻性研究成果,以高端定位的咨询项目研究成果、关联细分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成果共同构成期刊特色稿源,保障了出版综合质量。
严把录用关口,着力提高稿件质量
《中国工程科学》始终将稿件质量放在期刊建设的第一位。加严“初审–外审–终审–编辑加工”等主要环节的质量把关,优选质量过硬稿件,全面驱动稿件质量提升。采用编辑部主导的审稿模式,着力控制送审稿件的基础质量,利于审稿人精准开展评价;遴选活跃的小同行作为审稿人,快速获得有效且具建设性的评审意见,切实保障了稿件评审质量。强化稿件高质量编辑加工,发表论文赢得院士团队、学术共同体的高度认可。
强化内部建设,持续提升出版效能
《中国工程科学》注重加强办刊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编辑出版效能,增强服务作者能力,汇聚一流学术成果。积极参与期刊出版行业学习交流,持续提高编辑出版的专业能力。采用先进排版生产方式,优化编辑部生产流程和分工,挖掘编辑部生产潜力。开辟知网论文首发渠道,建立1113出版节点控制机制,加快论文出版进度,实现到稿后1周内出具初审意见、送审后1个月内形成外审意见、录用后3个月内首发上线,实现优质论文快速首发,获得作者的普遍好评。
搭建传播矩阵,积极扩大期刊影响
《中国工程科学》着力强化期刊品牌形象建设。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刊,期刊积极搭建立体多元学术传播矩阵,充分利用期刊自建网站、微信公众号、、AMiner邮件推送等数字化传播渠道,立体化开展论文宣传推广。自建网站内容全部论文上线(pdf+html)和免费获取,自建网站下载量为10万次/年。高质量运行“中国工程科学”微信公众号,结合社会热点开展选题并精心制作推文,精准报道重大领域和工程技术进展,关注人数为11.2万人、阅读量为120万次/年。知网的Web即年下载率为963,Web下载量超过38万次。
下一步计划
《中国工程科学》始终坚持以服务科技强国建设为己任,以建设世界一流工程科技期刊为目标,在持续巩固“工程综合+科技战略”出版特色的基础上,深化“高端科技发展战略–中端工程科技成就–基础工程技术综述”协同互补的出版格局,力争做到“篇篇皆精品、期期有佳作”。深挖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体系的稿源增量,在重点出版方向上增加约稿专题的数量,优质高效处理稿件;积极纳入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自科基金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的战略性、综合性、交叉性、前瞻性研究成果,探索刊登技术新意强、应用大场景类的基础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好科协及主管主办单位提供的政策性扶持条件,确保业务能力提升、扩大优质产出,努力把期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成精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滑动查看更多栏目
来源:小郑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