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谁也没想到,这场迎新仪式的弹幕,直接变成了“审判现场”:“图书馆还开吗?”“男生有湿疹能报考吗?”“建议报考隔壁华科,至少不随便给人记过。”
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的直播,本该是春风拂面、桃李芬芳的盛典。
可谁也没想到,这场迎新仪式的弹幕,直接变成了“审判现场”:“图书馆还开吗?”“男生有湿疹能报考吗?”“建议报考隔壁华科,至少不随便给人记过。”
十几万人在线围观,武大不得不紧急掐断直播。这哪是迎新?分明是“迎辱”。一场本该展示学术尊严的仪式,硬生生被一场未平的旧案拖进了泥潭。而导火索,正是那个至今未被妥善处理的“图书馆性骚扰事件”。
人人都在骂杨景媛——骂她败诉还嘴硬,骂她嚣张说“美美去港大读博”,骂她持续网暴肖同学。她确实有错,甚至涉嫌诬告。
法院已判肖某滔无责,武大法学院查监控也无实据,可她仍不罢休,还放话“追到天涯海角”。这种行为,不值得同情。
但问题是:一个女生,为何宁愿背负骂名,也要把事情闹上天?答案很简单:她最初不是在告肖同学,而是在告武汉大学的“不作为”!
事情发生在2023年7月,杨景媛向学校举报,肖某滔存在不当行为。
可武大怎么做的?不是第一时间彻查真相,而是火速给肖同学记过处分!理由更荒唐:“为了平息舆论,迎接130周年校庆。”
好一个“维稳优先”!为了不让校庆出岔子,就随便拿个学生当替罪羊?这哪是育人殿堂,简直是“危机公关公司”!
更离谱的是,处分完了还不算,竟然把肖同学的个人信息泄露出去——谁干的?聊天记录指向了两个人:辅导员刘迪,和校长张平文。
一个把学生信息转给投诉人,一个嘴上说着“等上级安排”,实则把锅甩给校党委书记。
好一出“领导互踢皮球,学生背锅到底”的官僚大戏!
你说这处分有依据?校方称是“不雅行为”。可监控都没拍到实质性证据,仅凭主观推测就给人记过,还公开信息,这不是惩罚,是“公开处刑”。这哪是大学?这是“文字狱”2.0!
而最讽刺的是,事发后武大曾承诺:尊重法院判决,复查处分,彻查杨景媛论文。
结果呢?一个月过去了,风平浪静。没复查,没通报,没道歉。反而把官网一关,对外“装聋作哑”。你封得住网站,封得住十亿网友的嘴吗?
于是,舆论反噬来了。新生还没进校,先在网上“领教”了武大的“双标”:胜诉的人,还得背处分,败诉者反而扬言读博去;校长不担责,辅导员乱传话,书记在幕后“遥控”——这哪是高等学府?这是“官僚主义养成所”!
有人说,杨景媛可恨,毁了武大名声。可真相是:不是她毁了武大,是武大自己一步步把自己架上了火堆。
若当初及时调查,何须三个月后靠网络曝光?若当初秉公处理,何须事后甩锅学生?若真有风骨,就该在法院判决后立刻撤销处分,而不是等全网怒骂才慢半拍“研究研究”。
现在好了,直播被冲,声誉扫地,校友痛心,考生疑虑。武大百年清誉,竟毁于一场本可避免的“懒政”与“怯懦”。
这起事件,真正该负责的,不是杨景媛一个人,是那三个关键人物:
——校长张平文,身为院士、一校之长,面对记者竟说出“等上级安排”这种推责之语,毫无担当;
——辅导员刘迪,泄露学生隐私,毫无职业底线;
——书记黄泰岩,躲在幕后,默许“维稳式处分”,是官僚思维的典型代表。
他们三人,构成了这场悲剧的“责任铁三角”。一个推诿,一个失职,一个默许,最终酿成信任崩塌。
大学之大,不在楼高,不在庆典盛大,而在公正与良知。当一所大学为了“面子”牺牲学生的清白,当一所学府为了“维稳”选择和稀泥,它就不再是灯塔,而是阴影。
武大,请记住:你可以关掉网站,但关不掉人心;你可以拖延复查,但拖不垮正义;你可以捧起130周年的蛋糕,但切不开公众的信任。
现在,不是喊“清者自清”的时候,而是该拿出勇气,撤销错误处分,彻查论文真相,问责相关责任人。
否则,下一个新生开学典礼,恐怕连直播都不敢开了。因为大家都知道——那不是迎新,是“迎雷”。
来源:小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