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大学开设微专业,给学生就业帮大忙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4 17:26 2

摘要:本学期,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农学院等高校新增微专业,课程多是面向本科生开展的专业技能培训。比如,农学院的树木医生微专业,课程内容包括树木病理学、树木健康诊断技术等知识,帮学生胜任树木健康管理和诊治的工作。这些微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不多,聚焦小切口或交

据北京日报报道,本学期,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农学院等高校新增微专业,课程多是面向本科生开展的专业技能培训。比如,农学院的树木医生微专业,课程内容包括树木病理学、树木健康诊断技术等知识,帮学生胜任树木健康管理和诊治的工作。这些微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不多,聚焦小切口或交叉、前沿学科,实用性很强,学生利用周末等闲暇时间上课,只需一两年就能修完。

开设微专业,是高校专业设置匹配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结果。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加快,尤其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学科兴起,产业结构急剧变迁,新兴职业雨后春笋般涌现,企业正在呼唤掌握前沿技术、知识类型多样的新型人才。然而,由于高等教育中的常规专业更看重系统性,注重具体学科的深度教学,专业培养往往周期长,且容易固化;尽管高校专业时有调整,在已成体系的专业设置之下,短时间内做出大的改变并非易事,难以跟上企业对人才的最新需求。此时,灵活性强、实用度高的微专业,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改革创新,可以很好地补常规专业之不足,对接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

微专业既是高校的“自选动作”,也是自上而下的规定动作。教育部日前部署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推动全国范围内开设1000个微专业,要求高校结合实际需要开设多种类型的微专业,优先开设急需紧缺型、应用技能型,发挥“小学分、高聚焦、精课程、跨学科、灵活性”等优势,支持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学习专业课程群3—10门课程。高校各有所长,人才济济,有资源开设实用性强、复合程度高或较为前沿的课程。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开设数字新闻与社会创新、短视频与数字文化传播等微专业;黑龙江大学等高校开设公务员能力与素养方面的微专业;中山大学开设“计算、数据与管理”跨学科微专业等。据报道,很多高校开设的微专业,名额均被一抢而空。

微专业受欢迎,因为能实打实地帮学生学新知识、长真本事,给学生就业帮大忙。每到求职季,不少高校学子因为不知道喜好何在、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接轨、只懂理论实践不足等问题发愁。通过微专业的技能培训,学生可以在本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职业发展兴趣点,提前规划就业方向,在较短的时间内、较高效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补齐知识和技能结构短板,提升就业能力,甚至拿到就业“敲门砖”。据报道,有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微专业虽不在专业目录内,结业证书也非全国通用,但因其现实针对性强,会给应聘者“添彩”。

微专业不仅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田”,也是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加速器”。大学自然“非有大楼之谓也”,但也不该只有“大师之谓也”,因为就业是学生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大事,通过微专业打通大学生就业“最后一公里”,也是大学之大的应有之义。

记者:张悦

来源:京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