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发声定性!投诉鲁迅夹烟女子遭网暴,闹半天她自己就是烟贩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0 15:43 1

摘要:有位孙女士当场“破防”,反手一个投诉:这画不能挂!会误导青少年!堂堂鲁迅,一代文豪,怎么能抽烟?这简直是给烟草做广告!

前几天,鲁迅纪念馆莫名其妙冲上热搜。

不是因为《狂人日记》重印,也不是《阿Q正传》翻拍电影,而是因为鲁迅在一幅墙画里,手指夹了根烟。

有位孙女士当场“破防”,反手一个投诉:这画不能挂!会误导青少年!堂堂鲁迅,一代文豪,怎么能抽烟?这简直是给烟草做广告!

好家伙,百年后的今天,鲁迅先生终于因为一根烟,被当代“健康先锋”盯上了。可问题是——鲁迅要是知道有人因为他抽烟而上热搜,怕是棺材板都得夹烟夹不住了。

先说句大实话:鲁迅抽烟,那是铁板钉钉的历史事实。他20岁开始抽,一抽就是35年,烟龄比很多人的年龄都长。

现存照片里,他十张有八张手里捏着烟;书信里写“烟卷不过麻醉药”;创作《呐喊》《彷徨》时,烟灰缸堆得比稿纸还高。

抽烟对他来说,不是炫酷,不是耍帅,是深夜写作时的清醒剂,是思想风暴里的镇定剂。

你把烟拿走,等于拿走了他创作时的呼吸节奏。你让他“清清白白”站在墙上,反倒成了对历史的篡改。

这就像非得让李白戒酒,说“举杯邀明月”太怂恿酗酒;让苏东坡不吃肉,说“东坡肘子”影响减肥风气;让朱自清他爹别翻站台,说“违反交通规则”——合着历史人物都得按2025年的标准,重新做人?

更魔幻的是,这位高举“保护青少年”大旗的孙女士,人设转眼就崩了。

网友一扒她社交账号,好家伙,满屏都在推广“尼古丁袋”——一种国内未获批、实为违禁品的新型烟草替代物。

她一边说“鲁迅抽烟会带坏孩子”,一边却把危害更大、更隐蔽的尼古丁产品吹成“戒烟神器”,还附上购买链接。

这操作,堪称“挂羊头卖狗肉”的2.0升级版:嘴上喊着“远离烟草”,手上推着更毒的“电子烟PLUS”,心里算着流量变现的账。

她不是在保护青少年,是在借鲁迅的流量,给自己的违禁品铺路。这不是道德卫士,这是道德碰瓷,用正义的外衣,干无耻的勾当。

而讽刺的是,她选的“靶子”还是鲁迅。

那个一生都在揭露虚伪、撕开画皮、痛打“正人君子”的鲁迅。要是先生地下有知,怕是要冷笑一声:“我骂了一辈子假道学,没想到死后还得被他们投诉。”

好在,这次舆论没让她得逞。

网友集体反攻,市长热线被打爆,留言清一色:“鲁迅抽烟是事实,别改!”

武汉大学教授尚重生也站出来说话:“青少年不会因为一幅画就去抽烟,但会因为被欺骗,而失去对历史的信任。”

最终,鲁迅故里回应:不改!

浙江省文旅厅更是神补刀,拿马克思的烟斗、卓别林的礼帽类比:烟,早已不是生理习惯,而是精神符号。鲁迅夹烟沉思,那是一种时代的凝重,一种知识分子的孤独与清醒。你让他把手放下,他思考的重量,也就轻了。

既保留历史真实,又传递健康警示。这叫什么?这叫“尊重+教育”双杀,比一刀切地“净化”高明一万倍。

这起事件,表面是“该不该抽烟”,实则是“我们该如何对待历史”的大考。

有些人总想把历史人物供上神坛,削掉他们的烟火气,抹去他们的不完美,变成毫无缺点的“圣人模板”。可那样的人,还真实吗?还可爱吗?还值得尊敬吗?

真正的伟大,不是没有缺点,而是在有缺点的躯壳里,活出了不朽的灵魂。

鲁迅抽烟,但他反封建、批愚昧、救国民;他肺病缠身,却笔耕不辍,字字如刀。他的伟大,不需要“无烟形象”来衬托。

最后,孙女士的账号被封了,投诉帖也删了。但她掀起的这场闹剧,却留下了一个问题:当“正义”成了流量工具,当“道德”成了生意跳板,我们还能相信谁是真的在为公共利益发声?

所以,请放过鲁迅吧。他抽过的烟,早就在文字里烧成了光,照亮了百年中国。而那些借他之名谋私利的人,终究会被时代的风,吹成一地烟灰。

来源:小佳人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