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宣布取消三星、SK海力士对中国的芯片设备供应豁免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0 15:19 1

摘要:美国政府已采取行动,拆除全球半导体产业中最后几根关键的支柱之一。特朗普政府周五宣布,将撤销韩国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和SK海力士(SK Hynix Inc.)向其在华工厂出口美国先进芯片制造设备和技术的豁免权。此举被视为中美

路透社8月30日报道,美国政府已采取行动,拆除全球半导体产业中最后几根关键的支柱之一。特朗普政府周五宣布,将撤销韩国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和SK海力士(SK Hynix Inc.)向其在华工厂出口美国先进芯片制造设备和技术的豁免权。此举被视为中美科技战的一次重大升级,它不仅将韩国两大科技巨头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给本已脆弱的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这项决定由美国商务部在一份简短的通知中公布,标志着一项长期政策的终结。此前,尽管华盛顿在2022年10月实施了全面的对华半导体技术出口管制,但考虑到对全球市场稳定性的冲击,三星和SK海力士获得了为期一年的豁免,并在此后得到延续。这一豁免允许它们在无需为每批货物申请独立许可证的情况下,继续为其在中国西安和无锡等地投资巨大的存储芯片工厂提供维护和技术升级所需的美制设备。

如今,这扇窗口已被猛然关闭。白宫的逻辑清晰而强硬:任何有助于中国维持或提升其在全球半导体领域地位的渠道,都必须被切断,即便是以牺牲盟友利益和短期市场稳定为代价。这一决策的背后,是华盛顿日益加深的战略焦虑——担心中国利用这些先进的存储芯片,为其人工智能、超级计算和尖端军事应用提供支持,从而挑战美国的技术霸权和国家安全。

对于韩国而言,这无异于一场外交和经济上的噩梦。三星位于西安的工厂是其NAND闪存芯片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产量占据其全球总产量的约四成。同样,SK海力士在无锡的工厂也承载了其近一半的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产能。这两类芯片是构成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数据中心服务器等一切现代数字设备不可或缺的基石。

失去豁免权意味着,这些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先进生产线将面临“断炊”的风险。它们不仅无法引进更新一代的设备以保持技术竞争力,就连现有设备的维修、更换零部件和软件升级都将变得异常困难,每一次操作都需经过美国商务部漫长且不确定的审批流程。行业分析师普遍认为,这将在事实上导致这些工厂的技术水平被“冻结”,并在未来几年内逐渐落后于时代,最终被市场淘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韩国半导体行业高管表示:“这不仅仅是财务损失的问题,这是对我们全球战略布局的根本性打击。我们在中国设厂,是基于全球化分工的商业逻辑,现在却被地缘政治的断头台所挟持。”

韩国政府和企业此前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密集游说,希望能够保住这一豁免。他们强调,其在华工厂生产的芯片主要供应全球市场,并且已经采取了严格的“最终用户”审查,确保产品不会流向中国军方。然而,在华盛顿鹰派主导的对华政策面前,这些商业和技术层面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现在,三星和SK海力士面临着一个残酷的抉择:是逐步缩减甚至放弃在中国数十年的巨额投资,还是试图寻找绕开美国管制的复杂且充满风险的路径。

从华盛顿的角度看,撤销豁免是其对华科技围堵战略的必然延伸。此前,美国的管制主要集中在逻辑芯片和先进制造工艺上,旨在扼制华为等科技巨头的发展。然而,政策制定者们逐渐意识到,存储芯片虽然在技术复杂性上不如尖端处理器,但其作为数据的载体,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同样具有战略意义。允许盟友企业在中国大规模生产先进存储芯片,被视为一个亟待弥补的“漏洞”。

此举的意图是双重的。首先,它直接打击了中国本土的电子制造业,增加了其获取高性能存储芯片的难度和成本。其次,它试图迫使三星和SK海力士等企业将供应链“去风险化”,将未来的投资转移出中国,向美国本土、东南亚或其他“友好国家”倾斜,从而重塑一个由美国主导的、排斥中国的全球半导体生态系统。

然而,这一策略并非没有风险。对于北京而言,这无疑是又一次“卡脖子”的行径,只会进一步坚定其不惜任何代价实现半导体技术自主的决心。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已经投入了数千亿美元用于扶持本土芯片产业,从光刻机到蚀刻设备,再到存储芯片设计与制造。尽管在高端领域与世界顶尖水平仍有巨大差距,但在相对成熟的NAND和DRAM领域,长江存储(YMTC)和长鑫存储(CXMT)等本土企业正在奋力追赶。

美国的强力施压,短期内会给中国市场带来阵痛,但长期来看,它为中国本土企业创造了一个没有外部强大竞争对手的、受保护的国内市场。一位驻上海的技术分析师评论道:“华盛顿的每一次加码,都在为中国的‘芯片长城’添砖加瓦。它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强迫中国企业放弃幻想,加速进行技术攻关和国产替代。”

短期内,全球存储芯片市场几乎可以肯定会迎来一轮剧烈的价格动荡。占全球供应量相当大份额的产能面临中断或萎缩的威胁,将直接导致供应紧张。依赖这些芯片的下游企业,从苹果、戴尔到全球的汽车制造商和云服务提供商,都将面临成本上升和潜在的供应短缺问题,最终传导至全球消费者。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一事件彻底打破了过去三十年支撑着科技产业繁荣的全球化合作模式。一个高效、协同、基于比较优势的全球供应链正在被地缘政治的壁垒分割得支离破碎。企业在进行未来的投资决策时,首要考虑的将不再是经济效益,而是政治风险和阵营归属。

当最后的豁免被撤销,一个时代也随之落幕。芯片战争已经没有缓冲区,所有参与者都被推到了悬崖边缘。华盛顿赌的是,通过极限施压能够永久性地遏制竞争对手的崛起;北京则赌的是,凭借巨大的市场和国家意志,能够最终突破封锁,建立起独立自主的技术体系。而夹在中间的韩国以及全球无数的企业和消费者,则被迫为这场巨头间的豪赌承受代价。未来的科技版图,无疑将在这场剧烈的碰撞中被重新绘制。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