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非常喜欢朱老总给我们讲军事课,他列举一、二、三次反“围 剿”的战例,把红军游击战的战略战术讲的活灵活现,特别是毛主席、 朱德归纳的“十六字诀”,在我们苏区中下级干部中深入人心,朱总的 课,我们记得住,用得上。
南溪、孙翊整理
朱德总司令在篮球场上
我们非常喜欢朱老总给我们讲军事课,他列举一、二、三次反“围 剿”的战例,把红军游击战的战略战术讲的活灵活现,特别是毛主席、 朱德归纳的“十六字诀”,在我们苏区中下级干部中深入人心,朱总的 课,我们记得住,用得上。
朱老总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修边幅,像 个老农。课余时, 一有时间,他就找我们高级班的学员一起打篮球,这 也是我们少得可怜的一点业余活动。
记得有一天晚饭后,朱老总找我们 打篮球,我没有上过洋学堂,不会打,也不知打球的规矩,经常是站在 球场外看热闹,给他们助威。
朱总司令打了一会儿,就叫我上去打,我 说不会。他拍着我的肩膀亲切地说:打篮球和打仗一样,没有天生就会 打的,不会就学嘛。
我上了球场后,抱着篮球满场乱跑。他看后,笑着 耐心地告诉我球场的规则。我比较聪明灵活,学得快,很快就能在球场 满世界乱跑。
一次抢球中,我不小心撞了总司令一下,差点把他撞趴 下。我心中害怕,心想如果撞坏了可不得了, 一千个我也换不来我们的 总司令啊!
他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哈哈一笑,说: “忠渭, 没事接着打。”
博古、李德也来授课
4月底,党校搬到黄竹坑。5月1 日,党校在操场召开庆祝会。在主 席台上,我们看到了几位首长,其中有一位留西洋分头、带眼镜的首长, 听说中央从白区(上海)搬到了红都瑞金,他就是临时中央的书记博古同志(秦邦宪)。另一位叫洛甫(张闻天),还有一位叫罗迈。
从此以后,党校的教学内容有了变化,改为以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运动史为主要教学内容,将中共党史和其他课程压缩了许多,当时我们不知 道是为什么。(后来才知道这些人占据了我党的统治地位,把毛主席排挤 出去搞地方工作,王明和临时中央总负责博古推行极左路线,把100%的 白区和90%的苏区给丢掉了,害得我们不得不进行了长征。)
5月3日,我们到下萧区一家大地主堂屋里上课,大家在课堂上等 了好久,博古同志才夹着一本厚厚的外语书本,走到讲台上。
在讲课之 前,他提问了5个人,我是其中的一个。记得他问我:中国为什么产生 共产党?
我回答:因为中国封建压迫厉害,为了打倒国民党,要有共产 党来领导,所以产生共产党。
他听后摇摇头,表示对我的回答不满意。 而后,他拿着那本俄语书说:“今天开始教联共党史。我们现在进行的 土地革命,必须以俄国为师,要走俄国的道路。”
接着,他滔滔不绝地 讲了起来。由于没有教材,他讲的那些苏联的人名、地名,我们听不懂 也记不住,什么孟什维克、民粹派,什么哥萨克、邓尼金,听的我们像 腾云驾雾一样,搞得我们头晕脑胀。
后来发了讲义,讲义第一页,就把 我们5个人的问答写了上去,以此说明我们高级班的理论水平太差,搞 得我们好没面子。
后来,李德也来给我们上军事课,旁边还跟着个翻译,讲了半天, 才说了两个问题,即袭击、伏击的战法。他举的全是拿破仑进攻俄国和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例子。
我心里想:“我们中国红军中游击战的好例子多得 是,他不举,可能他也不知道,讲的内容离实际十万八千里。真是说了一 大篇理论,我们用不上!”
毛主席讲的课我们最爱听
博古、李德和新来的党校校长洛甫讲的都是外国的东西,而且生搬硬 套那些洋教条,脱离中国实际,我们听不大懂,消化不了,心中一团疑 云,压力很大,我们内心希望学校能请毛主席、朱老总来讲中国革命的历 史和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希望多学点结合战争实际管用的内容。副校长 董老了解到我们的心情。这一愿望终于实现了。
5月23日,天蓝树绿。刚吃完午饭,我们在树林里席地而坐,静静 等待着。一会儿,毛主席在董老的陪同下走到一块黑板前,大家起立,欢 呼致敬。
毛主席身材魁梧,目光炯炯有神,用那浓厚的湘音给我们讲中国 苏维埃革命史:中国共产党从1927年秋开始独立自主地领导革命战争, 先是“八一”南昌起义,接着湖南的秋收暴动,然后是广州、省港罢工。 他们在城市里打了几个仗,都失败了,而秋收起义成立的工农革命军首先 转移到井冈山一带才找到了落脚点。
第二年四月,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 队在朱德、陈毅的带领下跋山涉水,转移到了井冈山,成立了红四军,建 立了边界工农红色政权。虽然国民党不断向我们进攻,但我们发动群众,组织革命武装,背靠大山,面对两江(赣江、湘江),坚持创建和扩大了 井冈山的红色政权,红旗始终不倒。与此同时,在闽浙赣、湘赣、湘鄂 西、鄂豫皖、左右江和陕北等地的共产党组织都领导了农民暴动,打起了 红旗,建立了红色根据地。
那么中国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毛主席 认真分析了中国的国情,指出: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人民 受多国帝国主义的压迫,民不聊生。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军阀混战、割 据,也有利于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再加上,我们有很好的党,有正在 发展中的能征善战的红军武装,有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地势,有广大被压 迫被奴役劳苦大众的支持,所以红色政权能够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存在和 发展,能够长久地发展下去。而印度和其他一些不发达地区就没有这些好 的条件,不能开展游击战争。
有的学员问到:我们为什么不能进行议会斗争和其他合法斗争?
毛主 席又根据我国的国情,详细论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和“从农村包 围城市的武装斗争”的道路。这些光辉论述后来收集在《毛泽东选集》 里。
毛主席讲的课,言简意明,通俗易懂,解答了我们心中不太明白但又 迫切想知道的问题,打开了我们困惑的心结,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明了 我们今后战斗的道路。下课时我们热烈鼓掌,欢送主席。
后来,毛主席在 百忙中还给我们讲了好几课。给我们讲的课,是这11门课程中,我们收 获最大的。后来我们知道,王明“左”倾机会主义中央排斥、打击毛主 席,毛主席在逆境中坚持真理,坚持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坚持做群众工 作。他的讲课,我永世不忘。
为了使学员得到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消化消化肚里的“食 物”,董老宣布7月10日停课,12日全队出发到苏区南边的粤赣边区筠 门岭县去实习,那里对敌斗争环境比较艰苦。
我带上了《红军政治工作 条令》、《农村各阶级的分析》和《土地法》等,其余材料交给留守处的桂田同志,若我牺牲了,请他转交公略县曼玉同志。
走了两天,我们一行 来到会昌城,7月15日后,我同何金田、赖如昌、赖太超、王炳章等人 被分配到招财区苏维埃了解情况。
25天的实习中,我们主要做了三项工 作:
一是放手发动群众,使各个区、乡、村都成立了工农武装即赤卫队、 赤少队,防范靖卫团随时随地的进攻,对地、富分子实行工农专政。
二是 深入复查分田情况,了解到田岸村、河口屯、新许屯等3个村子有35% 的人没有粮食,处于饥寒交迫之中。为此我们提出建议,请县、区政府给 予适当的救济。
三是整顿了县独立营。
该营有384人,其中党员89人, 团员112人,地富成份13人,曾当过民团、土匪的42人。
我们来之前, 该营中队长、坏分子曾田吉,带3人3支枪反水。
这个营游击习气很重, 纪律涣散。我协助赵营长和曹副政委打了4仗,边打边整顿,并在战斗中 吸收19名苦大仇深的国民党俘虏兵当红军,开除了几名动机不纯分子, 组织战士学习背唱“十六字令”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落实到行 动中。经过一段整顿,纯洁了县独立营的队伍,使其战斗力不断提高。
7 月底,高级班在内部汇报时,带队的戴书记和王炳章认为我在招财区要求 救济农民群众的意见有严重的经济主义倾向,我反对他们乱扣帽子,双方 争得面红耳赤。回到学校后,董副校长做总结时,肯定和表扬了我们在招 财区调查的经验。
8月1日,在筠门岭县委进行实习总结。晚上,冠朝隶书记请高级班 的学员看演出。
军区陈漫远主任告诉我, 一军团在藤田开运动大会,庆祝 “八一”,罗瑞卿编的剧目《凶恶与反抗》,李卓然主任编的《庐山雪》, 许多军团和师的首长都参加了演出,林彪军团长演了一个地主狗腿子,刘 亚楼政委演蒋介石,严政演宋美龄,童小鹏演丫环,潘振武演农民娘,萧 华演富农婆,干部战士看后深受教育。
8月4日,实习班返回会昌城,邓 书记给大家讲了这次反“围剿”的情况,针对李德等人的战术原则,提 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我受益很大。
8月5日晨3时,阴雨濛蒙。我背着行李,和如昌、太超趁凉离开会 昌城回党校。如昌走在前面。我们边走边激烈争论着实习情况,也顾不上 看路,不知不觉中,如昌脚踩到一个软软的物体,我借着微弱的星光看去,那物体亮闪闪的,正在蠕动着。
“天啊!是一条碗口粗的蟒蛇!”
由 于赖如昌踩到了它,出于本能的反应,蟒蛇收起尾巴,把我们3人卷了起 来,越卷越紧,我们都感到呼吸急促。
我经过了不少险情,不怕地主、不 怕白军,但最怕蛇。生存的本能使我急中生智,“啪啪啪!”我掏出驳壳 枪朝蟒蛇的尾巴上打了几枪,它尾巴松开瘫软在地上,蠕动着。
趁此机 会,我们拔腿就跑,跑了大约半里路,看看蛇没有追上来,才停住了脚 步,那时我们心快跳到嗓子眼了,好大一会儿才平静下来。走了90里路, 回到下萧区的黄竹坑党校驻地,就瘫在床板上起不来了。
1933年10月,蒋介石纠集100万人马,开始向苏区发动第五次“围 剿”。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我们加大了学习量,压缩了学习时间,12月 12日,圆满完成党校学业,提前结业。
这天深夜,我打开日记总结了这6个多月党校学习生活:打开了学习 马列主义的大门,向老师、同学和校外广大工农群众学到了许多阶级斗争 的知识。尤其是毛主席、朱总司令、刘少奇、董老、徐老等首长给我们讲 课,对我们教育最大。我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文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能 看《红色中华》等报刊,写日记和写报告的水平也有所提高。我的个性 强、性情急躁等缺点有所改进。
12月15日,125名学员离开中央党校,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我们 决心不辜负母校的期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让苏维埃的红旗 插遍全国!
来源:大肥肥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