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这种东西,有时候不像课本里那样遥不可及,反而就像厨房抽屉里,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或者一本没捨得扔掉的笔记本。你没当回事,它却在暗处等着爆个冷门。2005年那个闷热的夏天,福建东山县小县城里的图书馆,进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没人记得他长什么样,只记得他踮着脚、左右
谜案黄纸:一个福建家庭的隐秘往事
历史这种东西,有时候不像课本里那样遥不可及,反而就像厨房抽屉里,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或者一本没捨得扔掉的笔记本。你没当回事,它却在暗处等着爆个冷门。2005年那个闷热的夏天,福建东山县小县城里的图书馆,进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没人记得他长什么样,只记得他踮着脚、左右张望,像是心里憋着天大的秘密。一张老黄纸,一位中年男人,还有一桩被锁进箱底多年的家事……说白了,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家宝”,背后埋着的事,刚好够我们吃几顿夜宵,越嚼越上头。
故事的出发点啊,不在别处,就在林如东的手里。林老师人儿挺普通,早年教书,脾气温吞,一辈子都觉得家里没啥了不起的事。谁承想,退休以后,他闲着无聊整理母亲遗物,在一堆老旧衣物和纸张中,掏出来个陈年老箱子。一般人这时候,顶多感慨两句“时光不饶人”,翻两张遗照就完事。他可好,手里突然黏上了一张写满密密麻麻小字的黄纸。上面歪歪扭扭,像是有人故意画了个什么图案——要说是藏宝图,也不是没有那么点悬疑感。
纸是纸,可更让林老师琢磨的,是那封信。纸张已经发软,摸上去还能闻见些许霉气。信里除了点遗愿碎语,还跟那幅文字构成的图纸搅在一起。林老师本来是想“缅怀母亲”,哪里想到,自己反倒像是被推上了悬疑剧主角的位置。这不,越琢磨,他越觉得:这事情,准得有点猫腻!
你说林老师头脑简单也好,说他心比天高也罢——但他对老家传下的话门道,那还真是个门外汉。这张图纸没两天就被邻里乡亲议论开了。你知道的,小地方的消息,比风还要跑得快。没多久,村口的二大爷、三婶子、还有混到县图书馆的历史迷们,全都来了兴趣。有见多识广的,还把这图纸和什么“天地会”扯在一起。要说福建老一辈,说起天地会那就是传奇——什么反清复明,什么埋金藏银。林如东这心里头,一时间也有点迷糊了:难不成我林家祖先还真整过一票大的?
但你别把这事想得太玄。要命的是,谜底的那头,不是黄金,也不是匕首斧头。等林如东慢慢解开这张图纸的线头,绕来绕去,绕进的还是自家几代人的家长里短。这中间,最多的其实不是秘密,而是失落和倔强。
信上开头就提到“陈氏”——那是林如东的外祖母。别看一辈子乐呵呵,年轻时日子并不顺。话说陈氏命不好,丈夫在去南洋讨生活那阵,撂下孤儿寡母。大洋彼岸的风,一吹十几年。陈氏以为盼来团圆,结果盼来的却是一纸离心。一张信纸,哭了几夜。别的女人这时候也许早麻木了,可陈氏抱着孩子,夜夜无眠,写信骂丈夫不仁,可笔下再冷,也逃不过那句“等你回家”。她其实懂,写信也罢,写遗愿也罢,最终什么都换不回来。家里人只记得她后来喜欢自言自语,到了老年,枕边总压着一堆零碎的图片诗文。
说句题外话,这年代的很多女眷,都不大识字。可在东山乡下头,有一种奇怪的“女书”流传下来。也不叫女书,就是自成一派的歌册,大多是女人之间记账唠嗑、闲聊解闷的东西,折着写,软绵绵、密密麻麻,不外乎些生活琐事、伤心事儿。这倒是中国很多地方的隐秘传统——男人忙外事,留下女人自己排遣心头的疼。这一点,倒让我佩服起那些老一辈女性。明明是社会边角料,她们却能悄悄咬牙活下去,还生出一堆自娱自乐的小智慧。
林如东琢磨不透,干脆请教起当地有名的老前辈张丽卿。张丽卿是啥人?包揽小县城一带各种手抄歌册的传承人,说白了,就是谁家哪户有裂缝,她都能用一两支小调腻好。两个人在深夜喝了一壶铁观音,对着那张老图反复琢磨。张丽卿指着图上某处,抽了根烟,说:“别瞎猜了,这东西其实我们小时候就见过——不是藏宝图,是女人们藏心事的法宝。”
话到这儿,其实悬念已经落地。原来那张图纸,是陈氏在丈夫休离之后,发自心底的一封“东乡家书”。借用歌册的体例,像画谜一样,把自己的委屈、盼望、无助和自尊都揉进了密密的纹理里。这种写法,外人根本看不明白。说实话,这种文化,才是真正的宝藏。外人要是拿去国家博物馆,也许两眼一抹黑;但家里人要是懂了,那眼泪可能直接掉下来。
我常在想,为什么这些东西,偏偏是在家庭最苦的时候才会流传下来?或许吧,许多女人只能在字缝里安放自己的八卦和深夜的痛楚,因为大声说出来没人听。林如东坐在自家小院子里,捧着那黄纸久久不语。那不是藏宝图,也不是抗金凭证,更不是“乱世基业”。不过是一个母亲的牵挂,和一个家族在暴风雨里没哭出来的声音。
张丽卿后来成了这一带名副其实的“民间文化活化石”。可她每回聊起这些故事,总带点无奈:“你看,年轻人现在谁还写歌册?都用手机秒回信息了。可这些东西,消失起来不会有谁大张旗鼓地怀念,也许一辈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丢。”
其实这也是我自己心里的结。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传统”、“血脉”、“家风”,到头来就是几张破纸、一两句不舍。等有一天,它们真的远去,你才会发觉,家里好像被挖掉了一块暖墙石,冬天一到,冷风直窜进来。
你说,这叫文化传承,还是人生一场宿命的循环?不知道。我只知道,每个家庭,其实都藏着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秘密箱”。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些老信、老图、老照片,也许会像火星子一样,一下蹦出你的眼眶。或许,你也像林如东那样,还没搞明白手里拿着的,是废纸还是宝藏。
说到底,这福建小县城的一则往事,不过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家庭的缩影。有人守着一纸旧歌册,有人守着一口老锅。哪怕睡到半夜醒来,家里人早已不在,也还有点什么,静静在回忆里长明。
过了这么多年,有时候我还会想:世界变得这么快,我们是不是太容易把这些普通得要命的故事弄丢了?你要是真想找到“藏宝图”,也许它就在你家老屋的某个角落,正等着一个有点闲、有点不死心的人,再翻出来。
来源:天空里翱翔的勇敢飞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