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后一位皇太后,活到康熙朝,还有个英文名叫玛利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6 06:30 2

摘要:系列内的上一辑,咱们讲述了明朝的最后一位嫡母皇太后,永历帝朱由榔的嫡母孝正皇太后王氏的故事。王太后为了南明永历朝能够获得罗马教廷的支持,将自己的一封书信请传教士带去罗马,但是却没能得到回应。除此之外,也为了体现自己的诚意,他还为自己取了一个教名叫Helena。

副标题:明朝三百年变迁史18-历史课本上没有讲过的知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

(本文共计 1800 字,阅读完毕大约需要 5 分钟)

系列内的上一辑,咱们讲述了明朝的最后一位嫡母皇太后,永历帝朱由榔的嫡母孝正皇太后王氏的故事。王太后为了南明永历朝能够获得罗马教廷的支持,将自己的一封书信请传教士带去罗马,但是却没能得到回应。除此之外,也为了体现自己的诚意,他还为自己取了一个教名叫Helena。

可惜的是,那封没有能得到回应的书信最终随着王太后的离世,永远湮灭在历史的沉睡记忆中。加之于满清几百年对于明朝历史,尤其是南明历史真相的刻意回避,导致人们对此疏于了解。

南明的历史,或许才是整个明朝历史的高潮

公元1651年农历四月,王太后去世之后,谁成为了她的继任者呢?这位继任者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用简短的几分钟时间,去了解永历帝生母昭圣太后马氏的故事。

·生卒年记载迥异

有一个不接受反驳的事实,南明时期很多故事记载不符合常理,比如南明最后的这位皇太后马氏,她是永历帝的生母,史料对其生年记载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说其生于1578年,另一个版本说其生于1698年。

相差二十年的生年版本,流露着非常不合理的历史现状。

现在普遍认为,她应该出生于1578年,如果这是真的,实在是难以细说。因为确切史料显示,她的丈夫桂王朱常瀛出生于1597年。作为桂王的妾室,比桂王大19岁,这确定是找妾室而不是找妈?确切史料记载,朱常瀛的母亲李敬妃确实是在朱常瀛出生11天后过世,史料未记载其享年,所以朱常瀛毫无疑问没能接受到过母爱,但是用这种方式去寻求母爱,似乎讲不通。

再者,如果马氏真是出生于1578年,那么确切史料记载她是永历帝的生母,永历帝生于1623年11月1日,那么马氏45岁生育?在明朝的历史进程中,有过类似的情况出现,但确实是有一点难为当时的妇产生育医疗技术了。所以,个人认为,她生于1578年,也即是万历六年的说法很可能是误传。她极大概率生于1598年,也即是万历廿六年。很可能是史料缺失了“廿”字,导致的乌龙。

如果鄙人的推测属实,那么她所谓享年91岁的说法也应该是不对的,她极大概率享寿71岁。

·她的名字叫玛利亚

前序文章,讲述王太后的时候,曾提及南明永历朝的女眷们,在当时的对外联络上起到了重大作用。向当时的罗马教廷示好,以求得到罗马教廷的支持,是她们的愿望。

所以,昭圣太后马氏与永历帝嫡母王太后一样,也在晚年选择信奉天主教,并且为自己取名Maria-玛利亚。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寓意的名字,与圣母同名,她毕竟是永历帝的生母,说明至少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永历帝或许就是那个能够力挽狂澜的人。

·离奇的故事折射出那段历史的不可信度

关于这位名叫玛利亚的明朝皇太后,其实有着一个极为玄幻的传说。

当时,永历政权后期,南明在清军的不断进攻下节节败退,最终退入缅甸。永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61年,缅甸发生朝堂变故,缅甸的新君主莽白发动“咒水之难”,诛杀了永历帝的大部分随从,随后将永历帝、马太后等人扣押。

次年1662年,缅甸王将永历帝、马太后等人移交早已经叛变的原明朝总兵现清军将领吴三桂。同年,永历帝朱由榔在昆明被吴三桂用弓弦绞杀。

得知儿子死讯,马太后悲痛欲绝,据记载曾痛骂吴三桂:“吴三桂你这个逆贼!你立志谋反,而以我家作计。我死不瞑目,看见你一定碎尸万段!”当然,这是翻译成白话文的记述。

此后,马太后与其他被俘人员,这里面主要是永历帝的孝刚匡皇后王氏,两人一起被押送往北京。在途中的黄茆驿,发生了记载中颇为惨烈的一幕:马太后与王皇后相约自尽,方式竟是“二人自相扼喉”,也即是互相掐住对方的喉咙。结果,王皇后身亡,而马太后却幸存下来。

读到此处,不知道该如何论述,这一记载细节令人震惊,玄幻到难以置信。但足以反映当时这些亡国皇族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和绝望。

到达北京后,清廷对这位前朝太后并未进一步加害。出于多种考虑,当然可能包含怀柔或者对前朝身份的些许尊重等,一个年迈的老太太,本质上很难带来什么影响,所以清廷给予了马太后一定的哀怜与尊重,并由清廷赡养其终身。根据记载,其在1669年过世。

所以,让我们总结一下,明朝的最后这位太后,曾改名玛利亚,也曾经历过最后的绝望,最终见证了最后的山河破碎。无论是否有风雨飘絮,这在历史过往中,成为了消逝记忆里的一抹晦涩,难以捉摸。南明的这段历史,记录了太多的不可捉摸的细节,这是整个历史的悲怆,让人唏嘘不已。

来源:省愚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