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生,我妈妈化疗后突然发烧到39℃,现在浑身发抖……”上周急诊室的一幕让我记忆犹新。李女士在化疗后因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没有及时就医,最终因感染性休克抢救无效离世,这样的悲剧并非孤例。
“医生,我妈妈化疗后突然发烧到39℃,现在浑身发抖……”上周急诊室的一幕让我记忆犹新。李女士在化疗后因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没有及时就医,最终因感染性休克抢救无效离世,这样的悲剧并非孤例。
癌症治疗期间,某些并发症的“黄金处理时间”仅有数小时,一旦延误,生存期可能直接缩短一半!
作为肿瘤科医生,我总结了临床中最危险、最易被忽视的4个“致命情况”,帮助患者和家属把握生命的关键时刻。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御细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化疗或放疗会导致骨髓抑制,使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0.5×10⁹/L(正常值1.8-6.3×10⁹/L),此时患者极易发生严重感染。
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患者若不及时治疗,24小时内死亡率可达10%,48小时升至20%。
血小板减少是化疗常见的副作用,但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⁹/L,就可能会出现自发性出血,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瘀斑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颅内出血。
若能够及时输注血小板可以将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降低60%。因此,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常规,一旦发现血小板明显降低,要立即与医生反映。
肿瘤溶解综合征是一种能够危及生命的肿瘤急症,常见于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或体积较大的实体瘤患者,尤其是在化疗初期。
化疗后肿瘤细胞大量崩解,释放钾、磷、尿酸,会引发肾衰竭、心律失常的问题。
癌症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7倍,尤其是接受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珠单抗)或长期卧床的患者。
据统计,肺栓塞死亡率高达30%,且50%的深静脉血栓患者没有典型的症状。
在抗癌路上,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致命情况"至关重要。建议患者和家属:
王主任建议
做好症状日记,详细记录异常情况
保持与主治医生的定期沟通
不要忽视任何异常症状
出现上述情况立即就医
上述并发症若在24小时内规范处理,患者生存期可延长40%以上。
生命的转机往往藏在细节里,您的警觉和果断,可能就是战胜癌症的关键一步!若您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们。
来源:肿瘤科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