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气明星走进景区,是怎样的境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0 11:52 1

摘要:荧幕上的聚光灯曾为他们镀上金身——郑国霖是《唐宫美人天下》里挥斥方遒的“最帅李世民”,也是《欢天喜地七仙女》中温润的董永;马景涛以“琼瑶剧咆哮帝”的张力刻进一代人记忆;寇振海的“陆振华”是《情深深雨濛濛》里自带威严的“黑豹子”;翁虹的猫妖更是成了《春光灿烂猪八

荧幕上的聚光灯曾为他们镀上金身——郑国霖是《唐宫美人天下》里挥斥方遒的“最帅李世民”,也是《欢天喜地七仙女》中温润的董永;马景涛以“琼瑶剧咆哮帝”的张力刻进一代人记忆;寇振海的“陆振华”是《情深深雨濛濛》里自带威严的“黑豹子”;翁虹的猫妖更是成了《春光灿烂猪八戒》里无法复刻的“童年阴影”。他们曾是观众认知里“遥不可及的存在”,是影视剧工业体系中被仰望的“职业符号”。

而如今,他们的身影出现在了景区的石板路与戏台前。

郑国霖身着厚重龙袍,在杭州宋城的烈日下介绍西湖醋鱼、参与抛绣球,声嘶力竭地和游客互动,夜晚还要登台载歌载舞;60多岁的马景涛成了景区NPC,直播时因体力不支当场昏厥,康复后仍转身回到岗位;70岁的寇振海戴着墨镜跳反差舞,一遍遍重复“黑豹子”的经典台词,将严肃与诙谐揉进游客的镜头里;翁虹戴猫耳朵还原角色,在宋城的人流中掀起一波“童年回忆杀”,意外冲上热搜。

有人将这称为“落难的凤凰不如鸡”,叹昔日明星的“心酸”。可若跳出“明星光环”的滤镜,这场身份转换里藏着的,是职业价值的重构,也是时代潮汐的印记。

从行业逻辑来看,这是影视圈“金字塔结构”的必然显露。娱乐圈的资源分配从来向头部倾斜,当年轻流量占据主流市场,中生代演员的戏路本就会收窄,更何况是年逾花甲、古稀的前辈。景区工作于他们而言,或许是“无戏可拍”的退而求其次,但更该被看见的是:他们在用另一种方式延续“表演”的本质——郑国霖投入角色的专注,寇振海对互动节奏的把控,翁虹对角色细节的还原,这些都是多年表演经验的沉淀。职业本无高低,能将“被观看”转化为“让观众愉悦”,恰是专业能力的延伸。

从时代语境来讲,这是“祛魅”与“亲近”的双向奔赴。互联网消解了明星的“神秘性”,观众不再满足于隔着屏幕的仰望,更渴望“触手可及的互动”。景区恰恰提供了这样的场域:当“李世民”递来绣球,当“陆振华”笑着跳舞,当“猫妖”和游客合影,经典角色从“符号”变成了“活生生的人”。而明星愿意走进景区,亦是对“职业身份”的坦然接纳——他们不再执着于“顶流”的虚名,转而在真实的互动里寻找被需要的价值。马景涛被说“为儿子铺路”,寇振海被赞“紧跟潮流”,这些猜测背后,其实是观众对“他们仍在认真做事”的认可。

更值得深思的是“劳动价值”的本质。郑国霖靠互动挣钱,“不偷不抢”;马景涛带病工作,凭体力换报酬;寇振海、翁虹用专业能力引发共鸣——他们的付出与收获,和写字楼里的职员、田间的农夫并无不同,都是“用劳动换价值”的朴素逻辑。所谓“心酸”,或许藏着观众对“明星不该如此”的固有认知;可当我们放下这种认知,看到的不过是一群在时代里找位置、用专业讨生活的普通人。

他们曾是聚光灯下的“凤凰”,如今在景区的烟火气里做“认真的劳动者”。没有谁比谁“落魄”,不过是职业场景换了天地。而能在不同舞台上守住专业底色,本就是一种体面。

来源:90后生活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