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秋风一起,街边的糖炒栗子摊就开始排队了。香气一飘,人就走不动道。可门诊里,有高血脂的患者一边啃着热栗子,一边问我:“医生,这栗子我能吃吗?甜不甜?会不会升血脂?”
每年秋风一起,街边的糖炒栗子摊就开始排队了。香气一飘,人就走不动道。可门诊里,有高血脂的患者一边啃着热栗子,一边问我:“医生,这栗子我能吃吗?甜不甜?会不会升血脂?”
说实话,这不是能靠一句“能吃不能吃”就打发的问题。栗子虽好,可一不小心,它就成了血脂高人群的“隐形雷区”。别把它当成零食瞎吃,高血脂的人吃栗子,真得讲点讲究。
研究数据显示,中国35岁以上人群中,血脂异常的比例已超过40%。高血脂不只是“油多了”,它背后的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风险,是慢慢“熬”出来的。栗子虽不像肥肉那样油乎乎,但它含糖量高、碳水丰富,吃错了,同样会“添乱”。
那高血脂的人到底能不能吃栗子?吃的时候该注意什么?医生今天就掰开揉碎地和你说清楚。
第一关:别被“养生栗”迷了眼,栗子不是越多越养人
很多人觉得栗子是“药食同源”的好东西,补脾胃、养肾气、强筋骨,吃再多也没事。但临床上见得最多的,是病人把栗子当红枣吃、当饭后甜点吃,结果血糖飙、甘油三酯涨,反而把身体吃进了麻烦里。
每100克板栗含糖约40克,热量接近200千卡。这相当于一碗米饭的碳水含量。很多人逛街一边走一边吃,十来颗下肚,热量和升糖指数全上来了。高血脂患者如果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或代谢综合征,吃多了栗子会让胰岛素负担更重,加速动脉斑块形成。
想吃?可以,但别多吃。建议一次最多别超过5颗中等大小栗子,约30克左右。当零食吃就别再吃甜点,当主食吃就少吃饭。
第二关:糖炒栗子香喷喷,糖可不是白给的
糖炒栗子之所以香,是因为加了糖。高温炒制时,糖分焦化,产生美拉德反应,那股“香爆了”的味道,就是它。可惜,这香气背后,是额外的空热量。
现场糖炒栗子的锅里,往往会加白糖、麦芽糖甚至糖精,有的摊贩为了上色,还会用焦糖色素。这些糖一进嘴,胃肠吸收得飞快,会让血糖和血脂在短时间内“上蹿”,尤其是甘油三酯,最容易被这个组合牵着走。
有研究指出,高血脂人群摄入过多高GI(升糖指数)食物,会加速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从而加重动脉内皮损伤。而糖炒栗子,正是高GI食物的典型代表。
建议你选水煮栗子、蒸栗子,少碰糖炒类。家里自己做的,啥都没加,那是最“本味”的栗子,吃起来也更安心。
第三关:当零食吃栗子?不如换个吃法让它“降级”
如果你老是把栗子当成“嘴里没味”的解馋零食,那就容易陷入“吃着没负担”的假象。比起当零食,不如把它当主食的替代品,搭配正餐更靠谱。
用蒸栗子配一碗青菜瘦肉粥,或者把栗子切碎、拌进燕麦里当早餐。这种搭配能让栗子释放糖分的速度慢下来,血糖指数就不那么高了。同时,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加入,也能减缓碳水吸收速度,保护血管内皮不被“糖浪”冲击。
这就是临床上常说的“食物血糖负荷”,不是只看单个食物的升糖指标,而是看整个餐的组合。调配得当,栗子也能吃得更安全。
第四关:板栗+高油=心血管双杀组合,别再做“栗子烧鸡”了
有些人嘴馋,会做“栗子烧排骨”“栗子炖鸡”,香是香,但对高血脂的人来说,这组合就是“踩雷”。板栗高糖,鸡肉高脂,两者合体,就是升甘油三酯+升总胆固醇的“双通道打击”。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22年一项研究指出,高脂高糖饮食会显著增加LDL-C(坏胆固醇)水平,且对血管弹性造成持续性损害。这类组合吃得多,血脂控制就难上加难。
如果你实在想炖肉加栗子,建议选鸡胸肉、瘦牛肉,少油清炖,加点洋葱、胡萝卜、番茄提味,不放糖不加酱油,尽量减少“脂糖同煮”的风险。
第五关:秋冬栗子当饭吃?小心血脂和血糖一起起飞
很多老人喜欢秋冬用栗子煮饭,说是暖胃。但白米饭+板栗,这组合升糖快、饱和度低。饭后两小时的血糖峰值和甘油三酯峰值会重叠出现,容易诱发“饭后脂血症”。
饭后脂血症指的是餐后2小时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是目前被公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高血脂患者如果长期吃这类饭食,血管“淤堵”会悄悄加快。
建议:如果你非得吃栗子饭,请把米饭量减半,用糙米、燕麦、藜麦等粗粮搭配栗子,主食中加入豆类提高蛋白质比例,才是相对友好的组合。
第六关:不要空腹吃栗子,尤其是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
很多人饿了就抓几颗栗子垫肚子,这种行为对高血脂患者尤其不友好。空腹时血糖低,栗子一吃下去,快速吸收的糖分会激发胰岛素大释放。
如果你本身有胰岛素抵抗(一种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的状态),这时候会导致更多胰岛素被迫分泌出来,长期这样会让胰岛素水平居高不下,反过来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甘油三酯,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建议你吃栗子一定要“夹在”正餐中间或饭后,而不是空腹或深夜吃。糖在饭后进入血液时,其他营养素的存在能有效延缓吸收速度,减少代谢冲击。
话说到这,栗子不是不能吃,而是得会吃。它是秋天的馈赠,也是血脂管理的“边缘食物”。你可以享受它的香甜,但不能忘了它的“本性”。它不是清水萝卜白菜心,它是带糖带热量的“甜主食”。
门诊里,我最担心的不是你怕吃,而是你以为“这点小栗子”没关系。高血脂不是一天吃出来的,是一口一口忽略出来的。
这个季节,街边的糖炒栗子香得让人走神,可你的血管不会走神。它记得你今天吃了几颗栗子,也记得你有没有搭配青菜豆腐。
吃,是一门生活的艺术。对血脂高的人来说,更是一门自我照顾的修行。你可以享受秋天的味道,但请多一点了解,少一点“随心所欲”。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海涛.高脂血症与糖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机制[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22,30(4):241-246.
[2]李晓红.食物血糖负荷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营养,2021,31(6):58-61.
[3]张蕾.栗子摄入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影响的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40(12):934-937.
来源:何医生健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