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口探索“国储林+”: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9 18:44 2

摘要:八月的重庆城口,草木葱茏,绿意正浓。大巴山南麓的茂密林间,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在庙坝镇香溪村,村民们正抢抓时节进行天麻菌材埋放;在高燕镇星光村,成片的淫羊藿迎来采收旺季。

八月的重庆城口,草木葱茏,绿意正浓。大巴山南麓的茂密林间,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在庙坝镇香溪村,村民们正抢抓时节进行天麻菌材埋放;在高燕镇星光村,成片的淫羊藿迎来采收旺季。

近年来,城口县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国储林+林下经济”,不仅让青山更绿,更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天麻菌材埋种忙 林下孕育新希望

“沟槽要挖到25公分深、70公分宽,木材和菌种摆放要到位。”8月18日,在庙坝镇香溪村的林下仿野生天麻基地,52岁的村民张礼荣正带着20多名工人将切好的木材分装掩埋,为天麻菌种培育做准备。

作为小组长,张礼荣每天有160元的劳务收入。“以前在外打工,照顾不了家。现在在家门口干活,收入不错,还能顾家。”她说。

“天麻生长与蜜环菌密不可分,菌材埋放和菌种培育直接关系到次年的收成。”城口县大巴山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巴山林开公司)产业部负责人施后勇介绍,7月至10月是埋菌的最佳时期,每天有50至60名村民在此务工,日薪130至160元,预计可带动就业3000人次。

据统计,截至目前,基地已累计发放劳务工资31万元和土地流转金6万元,辐射香溪村及周边2个行政村的100余户家庭。

“今年以来,公司在庙坝镇香溪村建成500亩林下仿野生天麻基地,计划于2026年3月完成播种,同年10月进入采收期,盛产期年产值预计可达700万元。”施后勇说。

值得一提的是,该基地种植天麻所使用的木材,均来源于森林抚育过程中间伐的板栗、樱桃等杂木。这些原本被视作废料的林木,最终化作孕育天麻的养分,完成了一次“变废为宝”的生态循环。

淫羊藿迎采收季 绿叶变成“金叶子”

与此同时,在高燕镇星光村的淫羊藿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收叶片。一簇簇淫羊藿叶色翠绿、枝繁叶茂,长势喜人。

过去,高燕镇曾是城口县的工业重镇,锰矿开发曾为该镇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却也让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为此,当地果断转变发展思路,将目光从地下投向山林,决定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空间资源,大力发展以中药材为核心的林下产业。

淫羊藿是多年生植物,种下后次年可采收,第三年进入丰产期,最长可持续采收10年以上。同时,淫羊藿的喜阴特性使其非常适合林下种植,不仅不会破坏原有林木,施肥后还能促进树木生长,实现林药共赢。

星光村七社社长胡建森家中共有40余亩林地流转给大巴山林开公司,每年流转费近2000元,老两口在基地务工,一年还能增收1万至2万元。“基地常年用工,一天最多时达40余人,主要为无法外出务工的留守老人与妇女等群体,每年可带动就业3000人次,发放劳务工资40余万元。”他说。

据悉,去年11月,高燕镇淫羊藿种植基地还通过了国家中药材GAP延伸检查,为全国首个箭叶淫羊藿GAP基地,有效提升城口淫羊藿产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目前,公司通过以商招商、资源招商等模式,引入多家企业共建示范基地,种植规模达3860亩。”施后勇说。

创新机制促增收 绿了青山富了民

城口县地处大巴山腹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凭借丰富的森林资源,该县于2019年引入中林集团重庆国储林项目,以8.34万亩国有商品林地入股重庆林投公司,合资成立大巴山林开公司,负责实施林地收储、施工建设和产业运营。

成立以来,大巴山林开公司将带动农户增收作为重要发展目标,通过“村民+村集体+企业”模式,让群众深度分享产业发展成果,带动村集体和林农流转林地获租金、基地务工得薪金、入股分红享股金、种养经营赚现金,真正实现了一地生“四金”。

在促进就业务工的同时,公司还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带动农户自主发展天麻、淫羊藿种植。此前在外务工的周溪乡村民刘跃文,看到家乡林下经济的发展前景后毅然返乡种植天麻,从最初的几亩试种,发展到如今的100余亩,种出了一条致富路。

截至目前,全县已流转林地60万亩,每年为林农带来流转收益2400万元,直接带动全县1.7万户农户增收,户均年增收1400元。同时,公司营林项目及林下产业全年带动务工15万人次,创造农民劳务收入近2000万元;在成林采伐环节,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60个,新增农民林木采伐分红150万元。

青山不负人,林下生万金。层林叠翠间,菌材埋希望,绿叶变“金叶”;笑语欢歌处,人人劳作忙,户户有增收。在大巴山深处,蓬勃绿意绵延不绝,一幅生态与生计兼顾、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赢的和谐画卷正在绘就。

来源:村庄全记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