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谦和,是智者的品质。正如老子所言:“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真正的智者,拥有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却能保持一颗质朴、谦逊的心,如同未经雕琢的原木般真实,又如空旷的山谷般包容。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这句话出自当代作家周国平。这句话体现了智者和善者的内在品质,强调了谦和与宽容的重要性。
这句话的含义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必然谦虚和气;真正有善心的人必然宽容和善。谦虚和宽容是智慧和善良的体现,而咄咄逼人和斤斤计较则是小智慧和小善的表现。
谦和,是智者的品质。正如老子所言:“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真正的智者,拥有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却能保持一颗质朴、谦逊的心,如同未经雕琢的原木般真实,又如空旷的山谷般包容。
孔子,这位万圣师表,一生周游列国,传播仁爱与智慧。他面对不同的见解和质疑,总是虚心倾听,从不固执己见。他的谦和,使他能够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的学说,最终成为千古传颂的圣人。
而宽容,则是善者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之所以广阔无垠,是因为它能容纳无数的江河溪流。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挑衅,以宽容之心对待,最终感化了廉颇,成就了“将相和”的美谈。这种宽容,不仅化解了矛盾,更彰显了人格的高尚。
谦与容,相辅相成。智者因谦和而更能理解他人,善者因宽容而更具智慧。
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对大臣的直言不讳予以包容,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他的谦和使他能广纳贤才,倾听各方意见;他的宽容让臣子们敢于直言进谏,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出谋划策。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能看到谦和与宽容的力量。那些在不同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翘楚,大都是虚怀若谷,与同行交流时谦逊有礼,不断推动学术的进步。而那些心怀善念、宽容待人的人,总能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营造出和谐美好的氛围。
然而,要做到谦和与宽容并非易事。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时代,人们容易变得自负和狭隘。当面对他人的成功时,心生嫉妒;当遭遇不同意见时,固执己见。但我们应当明白,自负只会蒙蔽我们的双眼,狭隘只会限制我们的格局。
处世之道,唯“谦”字能胜。若过度狂妄自负、骄傲自大,便会失去处世之根基,最终落得孤苦无依、众叛亲离之境地。而那些真正优雅的人,必定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面对强于己者不卑不亢,面对弱于己者平等视之。
有道是:“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无论年龄多大,权位多重,只有保持谦和的态度,才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只有拥有宽容的胸怀,才能化解矛盾,赢得尊重。
希冀每一个人,都能以谦和为舟,宽容为桨,在人生的海洋中破浪前行,驶向智慧与善良的彼岸。
一一写于2025年3月24日晨
来源:书法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