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着沈腾依旧在舞台上“努力营业”,一个接一个地抖包袱,但换来的不是全场爆笑,而是稀稀拉拉的掌声和尴尬的沉默,我只想说没有默契的搭档还真玩不起来。
看完《王牌对王牌》第九季,真心感觉这季不是来逗大家笑的,而是来让大家体验尴尬的。
看着沈腾依旧在舞台上“努力营业”,一个接一个地抖包袱,但换来的不是全场爆笑,而是稀稀拉拉的掌声和尴尬的沉默,我只想说没有默契的搭档还真玩不起来。
过去七季里,沈腾和贾玲是节目的“顶梁柱”,沈腾擅长抛梗,贾玲能接住,还能反手甩回去,观众的笑点一波接一波,两人的默契,别人是模仿不来。
让人不解的发布会”,主咖宋亚轩被安排在最边上,镜头少的可怜,一堆名字都叫不出来的糊咖被硬捧,甚至有人身上还背着“塌房”的黑料;这是要干什么?这到底是在给谁铺路?大小王彻底分不清了。
最搞笑的是凌晨十二点的直播,节目组还强行让宋亚轩录舞台,真的是一团糟。
为什么第四季和第五季那么成功?原因很简单:那时的“王牌家族”是最完美的组合。
沈腾负责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贾玲机智接梗化解冷场,华晨宇音乐实力强,偶尔一本正经的“呆萌”反差感拉满,关晓彤青春洋溢,调侃吐槽都不违和。
四人再加上常驻嘉宾,形成了一种“家族感”,观众看他们斗嘴、互损,就像在看一群朋友聚会,真实、自然、舒服。
第九季大换血后,节目瞬间变味,杨迪、金靖虽然努力,但更像是“救场的活宝”,能打辅助,却撑不起一档综艺,更尴尬的是,节目组请来了唐国强老师。
唐国强老师的实力和地位毋庸置疑,他是戏骨,是艺术家,但问题是——他真的不适合综艺,在游戏环节,所有人都要被泼水,唯独唐老师例外,观众心里自然会有落差:凭什么别人要被泼,他就不用?
吃芥末环节更让人无语:唐老师抽到“芥末签”,欧豪抽到“普通签”,结果欧豪硬是要“尊老换签”,本来公平的环节,瞬间失去了看点。
一档综艺的魅力就在于大家放开玩,可有了唐国强在,全场都在小心翼翼,生怕冒犯,气氛绷得死死的,观众想笑,却笑不出来。
我的观点是:尊重前辈当然重要,但如果不能玩,那就不该接这样的节目,强行硬塞,只会让整个舞台失去灵气。
再说游戏设计,总导演吴彤当年豪言壮语,说每期只保留一个经典游戏,其余全新升级,可首期一看,全是旧梗:泼水、抽签、吃芥末……大家早就看腻了。
更糟的是广告,刚要进入状态,硬生生插进来一段广告,嘉宾的情绪被打断,观众的耐心也被消耗,综艺节目的节奏,本该像跳舞一样紧凑而自然,可现在却像卡带的磁带,一顿一顿,让人烦躁。
不得不承认,《王牌对王牌》曾经代表了一代观众的青春记忆,沈腾的鬼马,贾玲的幽默,华晨宇的舞台,关晓彤的少女感——那是一种陪伴,也是一种情怀。
可第九季首播,我们看不到笑点,只看到硬凹。看不到默契,只看到尴尬。看不到惊喜,只看到广告,一档综艺,如果只能靠情怀支撑,却没有新的内容和氛围,那就是在透支观众的耐心。
综艺的本质,不是拼嘉宾阵容有多豪华,而是化学反应是否真实,一句话:这不是观众不再爱王牌,而是王牌,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王牌了。
问题是:导演组是否敢承认错误?是否愿意改?如果一味沉迷于“情怀绑架”和“广告至上”,那《王牌对王牌》距离彻底凉凉,恐怕真的不远了。
来源:星圈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