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6年10月,晏福生率领部下同敌人战斗的过程中,为了掩护其他撤离,身负重伤后纵身跳下万丈悬崖。
文:沧海一书客
1936年10月,晏福生率领部下同敌人战斗的过程中,为了掩护其他撤离,身负重伤后纵身跳下万丈悬崖。
事后,大家为晏福生举办了追悼会。
半个月之后,晏福生突然“死而复生”回来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晏福生是怎么做到的?
1935年4月,晏福生作为红六军团17师49团的政委,带领部下在陈家寨战役中和敌人拼杀。
战斗过程中,红军战士们将敌人围剿起来。这时,晏福生冲进寨头突然发现,有一股敌军正突破出包围圈往外逃窜。
情况紧急,晏福生来不及多想,大喊一声“跟我来”,就纵马追击敌人而去。
殊不知,因为当时战场上的枪炮声太大,只有晏福生的警卫员听到了指令,其他战士都忙着在一旁战斗,并没有听到。
因此,只有晏福生和警卫员两个人,去追击那一股敌军了。
当战斗结束的时候,众人才发现晏福生不见了。敌众我寡,晏福生恐怕凶多吉少。
团长吴正卿在得知晏福生不见之后十分担心,多次派人前去寻找,却一无所获。
最终,大家不得不接受现实,在那种情况下,晏福生或许已经光荣牺牲了。
一时间,众人都沉浸在悲痛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最终还是师长提议:为晏福生同志默哀3分钟。
就在大家正默哀的时候,晏福生大摇大摆的回来了。
听说大家正在为他默哀,晏福生笑呵呵的走进了屋,手里还拿着缴获的枪支,身后警卫员押着几个敌军。
众人一转头看到晏福生,还被吓了一跳。反应过来后纷纷上前抱住晏福生,询问他怎么死里逃生的。
晏福生爽朗的哈哈一笑,回答道:“革命尚未成功,敌人还没消灭,阎王都不肯收咱呢!”
晏福生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也成了军中让人称道的一件奇事。
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在一年之后,晏福生又经历了一次更加离奇的死里逃生。
1935年11月,晏福生担任红十六师的政委,随军进行战略转移。
1936年9月,晏福生跟随红六军团,向天水进发。晏福生所在的16师,在此过程中,作为部队前锋走在最前面。
当部队行进至罗家堡一带时,两队敌队突然冲出,将我军包围住。并且,敌军为了将我军围困在此处,源源不断的派援军前来打车轮战。
我军战士为了突围出去,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血战拼杀。在此过程中,晏福生所在的16师的师长张辉壮烈牺牲。
敌军不仅在人数上多于我军数倍,在武器弹药方面也更加精良和充足。敌军的飞机大炮不间断的轰炸。
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我军决定先将主力军团,进行战略性撤退。
晏福生当即制定了撤退策略,命主力部队突围,他带领一小波战士,从旁吸引敌人的火力。
很快,在晏福生的指挥下,他所带领的三营的战士们,成功的将敌人的主要火力吸引了过来。
十几台轰炸机同时转向他们,战士们丝毫不惧,在晏福生的带领下,突击到敌军侧翼,杀出一条血路。
就在这个时候,一枚炮弹突然落到了晏福生的身旁,晏福生来不及躲闪,炸弹直接在他的身边炸开。
晏福生的半边身子都被炸弹炸伤,整个人都被土掩埋住。他拨开身上的泥土,忍着伤痛从地上爬起来。
这时,身旁的战友发现,晏福生的右臂满是鲜血,几乎被弹片贯穿。
晏福生自己也清楚身上的伤太严重了,会拖累队友突围的进度。
于是,晏福生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密码本,将它交到一旁信任的警卫员手中,命令他们丢下自己继续突围。
战友们当然不愿意丢下晏福生,坚持要和晏福生共同进退。
眼看着敌人就要包围上来,晏福生为了不再拖累大家,做出了决定。
晏福生深深的看了一眼一旁的战友,又转头看向身后追击过来的敌人,随后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
形势紧急,战友们只能含泪带着密码本突围出去追赶大部队。
追赶过来的敌军气得往悬崖下放了好多枪,随后又派人下山崖搜寻。
等部队成功撤离出去之后,军团政委王震得知了晏福生的情况,派人前去搜寻。众人把整片地区都搜寻了一遍,最终却还是没有找到晏福生。
在确认遍寻无果之后,军团长陈伯钧万分悲痛的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十六师政委晏福生同志阵亡。
随后,军团政委王震组织大家为晏福生举办了追悼会,并集体默哀三分钟。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半个月之后,晏福生竟然回来了。
因为晏福生阵亡牺牲的消息,众人都很悲伤。特别是平日里和晏福生关系好的同志,更是十分伤痛。
但就在半个月之后的这天,晏福生突然回来了。
看到晏福生走进军营的那一刹那,众人都长吸了一口气。身负重伤从万丈悬崖跳下去,还能够活下来的人,大概只在武侠小说中存在吧,晏福生却做到了,还活着追赶上部队回来了。
在众人惊喜又好奇的目光下,晏福生向大家解释了他这半个月以来的经历。
原来,当时晏福生跳下悬崖之后,并没有掉下去,而是被恰巧被一颗树给借住了。
更加幸运的是,晏福生观察到不远处有一个隐蔽的山洞。于是他躲到了山洞中藏了起来。
晏福生在山洞中躲了好几天,一直等到敌人的搜查队伍过去之后,才跑出来。
跑出来之后,晏福生本想追赶上大部队。他奋力的向着部队所在的方向赶路,但是因为身上的伤太过严重,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和治疗,晏福生发起了高烧。
昏昏沉沉之间,晏福生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住,追赶上部队。但是最终还是因为高烧,体力不支昏倒在了路上。
幸好,有一个百姓路过,将晏福生救了起来,带到自己的家中。晏福生在百姓的救助下终于退了高烧苏醒,他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感谢恩人之后继续追赶部队。
那时,晏福生身上的伤口还没来得及处理,但他顾不上那么多,一瘸一拐的继续赶路。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晏福生追赶上了红军队伍。然而晏福生追赶上的并不是自己所在的部队,而是31军。
晏福生身上没有能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31军的战士不敢轻易的信任他。就在晏福生苦恼的时候,他在这里遇到了老熟人。
31军的军长萧克之前是晏福生的老熟人、老首长,半个月前他听闻晏福生牺牲的消息十分伤心,如今听手下汇报说来了一个自称叫晏福生的,萧克便好奇的过来查看。
见到真的是晏福生之后,萧克激动的流下了泪水。再看看晏福生身上的伤口,萧克便猜到晏福生一定是吃了很多的苦。
萧克赶紧叫来部下,带着晏福生去后方治疗。然而因为伤情太过严重,部队上条件有限,只能将晏福生送到总部医院治疗。
在医院经过了多日的治疗之后,晏福生身上的其他伤都好的差不多了。却唯独晏福生的右臂,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化脓感染,最终只能截肢了。
伤好之后,晏福生又继续投入到战斗当中。1937年,晏福生在祁连山和敌人战斗的过程中,和部队走散失联。
为了找到大部队,晏福生只能一路向陕北走,等到了陕北再找红军证明自己的身份。
然而,这一路又何其容易。
晏福生孤身一人,一路靠着讨饭,走了一个多月才终于到达了宁夏与甘肃交界。
可越是临近目的地,越是危险重重。
沿路盘查的敌军见晏福生只有一个手臂,便猜测他不是普通百姓,所以拦着他不让走。
情急之下,晏福生只能装作聋哑人,用手比划着表示自己的胳膊是上山砍柴的时候摔断的。
敌人刁难了晏福生一番,对他又打又骂,晏福生都装作不懂的样子,敌人见此,这才把晏福生放了。
走了将近两个月,晏福生终于在1937年3月份,成功来到红军援西军总部。
在之后的战争中,晏福生又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后来,晏福生又在南泥湾大生产中表现突出,毛主席对他大加赞赏,并亲自给他题词:“坚持执行屯田政策”。
1984年4月7日,晏福生在广州去世,结束了他光荣的一生。
尾声
两次死里逃生,人还活着就被开了两次追悼会,晏福生的经历堪称是传奇。就算是在战斗中身受重伤,晏福生心中想的也是战斗的成功,而不是自身的安慰。
死里逃生之后,为了追赶上大部队的步伐,晏福生身负重伤就连日赶路,一切都为了战斗的胜利,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支撑着他前进。
参考资料:
晏福生两次“光荣牺牲”——人民政协网
战将|独臂将军晏福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来源:孝艺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