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求恩、林迈可、文幼章、何明清、唐森、甘扬道……8月29日,昔日平西地下交通线经过的阳台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众多国际友人的后人齐聚海淀大西山,参加“致敬国际友人-京津冀反法西斯走廊论坛”,抗战时国际友人的后人,成了如今新的国际友人。
白求恩、林迈可、文幼章、何明清、唐森、甘扬道……8月29日,昔日平西地下交通线经过的阳台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众多国际友人的后人齐聚海淀大西山,参加“致敬国际友人-京津冀反法西斯走廊论坛”,抗战时国际友人的后人,成了如今新的国际友人。
林迈可儿子林杰慕观看《并肩战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国际友人》展览
当天上午,参会人员共同徒步“林迈可小道”。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北平燕京大学英籍教师林迈可从广播里听到消息,曾数次前往抗日根据地、多次为八路军运送药品、通讯器材等物资的他预感事态紧急,赶紧驾着校长司徒雷登的汽车,带着夫人李效黎以及同事班威廉夫妇和两只装有无线电零件的箱子,踏上逃亡之路,经平西秘密交通线前往抗日根据地。
如今,阳台山上的一条古香道被命名为林迈可小道,它途经大觉寺、贝家花园、沐容亭、沐春亭、金山寺、中法友谊亭、圣-琼·佩斯纪念亭及故居、七王坟等地。
林迈可儿子林杰慕发言
林迈可的儿子林杰慕也在其中。循着父亲当年走过的道路,他感触颇深,对没能走完父亲曾经走过的道路感到遗憾。他说,父母本可以选择大学里的安稳生活,但他们选择的是另外一条路,和中国人民并肩抗战。如今走上父母当年逃亡的这段路,更能体会他们为“中国抗战”及“国际反法西斯”奋斗的决心。
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林迈可、贝熙叶等大批国际友人来华开展医疗援助、技术支持、宣传抗战,他们与中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感人事迹,已成为彰显中外人民友谊的珍贵记忆。
白求恩后人沃伦·白求恩观看《并肩战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国际友人》展览中白求恩的照片
论坛环节,来华国际友人代表纷纷讲述起了先辈与中国人民并肩抗战的故事,传递跨越国界的友谊力量。
白求恩后人发言
一直以来,海淀区积极挖掘、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与京津冀兄弟地区紧密协作,携手打造的“两道一线”文化地标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京津冀反法西斯走廊”也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精神地标。
论坛现场,“并肩战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国际友人”图片展启幕,该展览图文并茂地系统梳理了国际友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永恒的铭记:海淀抗战历史主题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览”也同步启动,该展览将在阳台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段的林迈可小道旁展出,通过丰富史料展现海淀地区的抗战历史与国际友谊。
“永恒的铭记:海淀抗战历史主题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览”也同步启动
此外,阳台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牌了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国际主义教育基地、史志北京阅读空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际交流基地,推动海淀北部地区打造国际交流文化符号。
据悉,“致敬国际友人-京津冀反法西斯走廊论坛”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海淀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海淀区新时代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联合举办,汇聚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比利时、保加利亚、德国等国际友人后人代表以及京津冀等地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回顾国际反法西斯历史,传承红色文化与国际友谊。
备注:“两道一线”即位于河北保定的“白求恩大道”和位于北京海淀的“林迈可小道”、贝熙业自行车“驼峰航线”,串联起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的国际友人援华抗战活动。
记者:孙颖,王海欣
来源:子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