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人作为一个邮票市场的看客,自认为还是相对客观的,评级邮票对市场的重新启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我认为评级票还是噱头多于实用,同时也是资本再次养韭菜割韭菜的前兆。
关于评级邮票,很多文章都进行了论述,褒贬不一,这其中不乏真挚的集邮爱好者,也不乏专家学者,当然也少不了水军作业。
本人作为一个邮票市场的看客,自认为还是相对客观的,评级邮票对市场的重新启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我认为评级票还是噱头多于实用,同时也是资本再次养韭菜割韭菜的前兆。
可能有的人更喜欢评级票,有的人非常抵触,不管大家什么看法,评级邮票在市场上是相当受宠,价格比没有评级的邮票高出很多,甚至可以翻几倍。你可以认为是人为操纵,但很多人已经开始习惯评级票了。
评级邮票从默默无闻到风生水起,真的是可以用迅雷不及掩耳来形容,作为这几年新兴的一种集邮模式,网友们戏称之为“装盒”,“盒子票”。这个形容很贴切,也是评级邮票早期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比较清醒或者抵触,用讽刺的口吻起的外号,这个形容在脑海里第一反应的不是安全保障,而是驾鹤西归的感觉。更有人至今都认为:装了盒子的邮票没有了灵魂。
大家心里也明白,从营销角度看,这就是一种变相的营销模式,邮市这几年什么鸟样大家都清楚,依靠过去那种打新模式已经很难再赚到钱,而老邮票也被市场拖下水,大量资金流入钱币等新锐收藏领域,留下了的资金大部分都被套牢,没有力量再掀起波澜。
靠过去那种炒题材?实在没有什么题材可以利用了,大家都是看衰。
盘面见底,也就需要彻底改变。上一次巨大变盘是电子盘市场,那也是吹爆气球的最后一口气,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在也不能再用这种模式,一是资金套牢太多,启动困难;二是大家已经趋于理智,市场一旦启动可能散户跑的比庄家还快;三是风口不容易控制,很可能两败俱伤。
所以只能使用更温和或者说更阴狠的手段。
目前邮票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盘子太大,资金太散,如何聚拢资金是重中之重。一个方法就是简单粗暴地切掉垃圾邮票,比如这些年的大部分编年票。看似短平快,但这种力度太大,很可能带来更绝望的市场情绪,而且很多邮商资金也在这块被套牢,粗暴切割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邮票市场现在就像一个痨病鬼,想让他好起来,必须用又能治还能养的方法。于是评级票悄然映入资本眼帘,上演一出釜底抽薪的大戏。
评级邮票最大的好处就是面对所有的邮票,当然重点肯定是老纪特,文字,编号这些,珍邮更不用说了。它通过评级对各种邮票进行微观上的区分,把以前的主观品相判断数字化,一切都拿分数说话,就好像考大学一样,你光说你学习好没有用,只看分数不看你个人。
这样一搞,现实就非常残酷了,邮票市场看着是都保全下来,实际上已经分为三六九等,好的就是人中龙凤,差的就等着自然灭亡。当然那些廉价编年票也一样可以有一席之地,只要你愿意,一样可以买到装盒的评级票,在鸡群里找找鸭子的感觉。
邮票交易也变得轻松简单,老板不用口沫横飞,购买者自己去研究品相和辨伪。那些通过科技狠活伪装的残次品也无处遁形。
邮票如何,只要看分数就知道怎么回事。而分数高低自然会和价格挂钩,以前品相出众的邮票可能也会被埋没,这下好了,有了身份认证,自然高人一等。
当然,这些评级必须找一个第三方机构来做才合适,谁也不会相信一个又当球员又当裁判的奸商。只有公开公正,哪怕是表面文章,至少让消费者放心,更重要的一点,是需要集邮者愿意拿出自己的邮票去评级,让这些珍珠都浮出水面。这样资本就能掌握全部市场的精华比例,在未来可以精准控盘。
而且这个第三方机构必须相对权威,最好是有国际上的口碑来背书的才好。于是ASG这样的公司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事实上ASG公司是以钱币鉴定为主要业务的,外国邮票市场以前也并没有这种打分制度,评级邮票往往只是一纸证书,上面有该邮票照片,然后判断真伪,用F(好)VF(非常好)这种粗犷方式进行一个简单的评级。
这种评级也只限于价格非常高,经常被伪造的邮票,谁也不会拿一枚面值都到不了的打折票去做鉴定。而装盒更是钱币的专利,你在外国邮票市场几乎见不到这种装盒的邮票。
打开ASG的网站,你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这家网站单独开辟了邮票页面,而且只有中英文,而所有的图片都是中国邮票。这说明什么大家肯定有自己的态度了。
我没有怀疑其鉴定水平的能力,虽然他们的邮票鉴定是从钱币的经验过来,可能有不足之处,但信誉保障还是有的。这里只是让大家明白资本运作的原理。
除了这家标杆公司,也不乏其它公司参与,国内公司也一样风生水起,虽然价格相对实惠,但本土公司更了解邮票市场,有的公司很会运作,有意无意放宽鉴定标准,毕竟这个东西还是一个主观意见,即便有点问题也能解释,这样的宽松政策虽然口碑差了点,但更多的人也愿意来鉴定,所有面对海量的邮票市场依然可以大赚特赚。当然这些公司和邮票一样,也给分了三六九等,相同评分的邮票价格也会有所区别。
有人排斥这种作为,但假设你自己有一枚带着可有可无的微弱瑕疵邮票,价值却天壤之别的时候,我相信你也会选择一家不那么苛刻的鉴定公司。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邮政自己的评级公司,实在是有点水,居然可以拿一整套不同年份的生肖邮票放到一个盒子里评级,而且还是批量出来的。另外作为邮票发行部门,自己评自己实在让人怀疑其公平度。
还有不少假公司和假评级,混迹在直播间,专骗小白,这里就不评述了。
看完上面这些,你似乎感觉一切都那么合情合理,各走各的路,各赚各的钱,两边都有保证,挺好的。实际上呢?资本早就把路给你画好了,你必须这么走,否则就是被无情抛弃。因为市场已经是一言堂,一枚猴票不管你怎么金灿灿,不入盒的就别想卖高价。人家买去鉴定完转手就捞一笔。你不舍得孩子就别想套到狼。就算是打完折的编年票进了盒子也能高出面值几倍卖出去。
有人会问,如果市场无级可评了,这些公司不都喝西北风了吗?
这就要从装盒的技术上来探讨了,一枚邮票作为有机物载体,装到密不透风的盒子里,完全和外界隔离,这种方式是否能稳妥保存邮票没有经过时间检验,是个问号。但细菌这个小东西是无处不在的,尤其是厌氧菌,盒子创造的这个密闭环境可能非常适合它们,尤其是那些分值不高的邮票,可能已经接受了各种污染源,这些看似有保障的安全屋很可能带来意外结果。而评级公司肯定不会对此负责,相反他们会更高兴,因为又来活了。
另外大家都知道,古墓中那些与外界隔绝时间久的陪葬品一旦接触空气就会迅速氧化,这些邮票虽然不会封装几百年,但风险肯定是存在的。尤其是背胶很容易附着肉眼看不到的污染物,长时间隔绝空气难免不出问题,这也是很多人买来评级邮票就立刻拆封的原因之一。不过一拆之后,再想出手,还需要再次鉴定,而且未来鉴定流程肯定还会强调一个时效性,让你没完没了去交钱。
即便没有以上情况,资本自然会想到其它的方法来,只要它还想赚这块的钱。即便这些公司完蛋了,也和它没有半毛钱关系,因为本身就是合作关系。
总之,评级邮票用一种温和的方式进入市场,以慢热的形势避免了市场反噬,等形态稳定之后,大家都趋之若鹜,反对者只能干瞪眼。
至于它靠谱还是不靠谱,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被这个评级票绑架了,评级就如同入场券,看似选择自由,其实是没有任何挣扎的机会。你只有接受它,或者抛弃自己,需要集邮者自己有一个态度才行。
本期内容到此结束,欢迎点赞评论哦!
来源:外邮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