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十岁的刘老太太身体愈差,叫回三个儿子商量轮流养老,每家住一个月。
七十岁的刘老太太身体愈差,叫回三个儿子商量轮流养老,每家住一个月。
大儿子刘建国嘴上应承,妻子吴芳却嫌她乱翻东西、弄坏衣物。
二儿子刘建军家,她凌晨锻炼吵人、嫌饭菜清淡,让儿媳李梅满是怨言。
小儿子刘建强家条件差,儿媳王丽直言 “别挑剔”,最终因做菜咸淡爆发冲突,王丽离家。
三兄弟商量无果时,刘老太太突然晕倒,查出心脏问题。
出院后她变得沉默,坚持回老宅独居。
三个月后,三兄弟发现母亲电话停机,彻底断了联系……
01
刘老太太坐在自家老宅的木椅上,望着窗外飘落的梧桐叶,不由得叹了口气。
七十岁的高龄让她的身体每况愈下,独自在老家生活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吃力。
今天,她特意把三个儿子都叫了回来,要商量一件大事。
"妈,您找我们回来有什么事?"大儿子刘建国坐在沙发上,一脸公事公办的表情。作为一名公务员,他的举止言谈都透着一股官腔。
刘老太太看了一眼大儿子,又看了看二儿子刘建军和小儿子刘建强,缓缓道:"我年纪大了,一个人住着实不方便,想轮流去你们家住住。"
这话一出,三个儿子面面相觑。
"妈,您住我们家当然没问题。"刘建国第一个开口,但语气里却带着一丝勉强。
刘建军摸了摸鼻子,笑道:"是啊妈,您想住就住,不过我家里生意忙,怕照顾不周。"
最小的刘建强憨厚地笑了笑:"妈,我家孩子小,怕吵着您休息。"
刘老太太看着三个儿子的表情,心里已经明白几分。
她故作轻松地摆摆手:"别担心,我又不是去当祖宗,就是想轮流住住,每家住一个月,这样也不会太麻烦你们。"
三个儿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刘建国拍板:"就这么定了,先从我家开始,然后是老二,最后是老三,一个月一换。"
就这样,刘老太太收拾了简单的行李,住进了大儿子刘建国的家。
刘建国家在市中心,三室两厅的房子宽敞明亮。
他的妻子吴芳是个干练的女人,在一家外企做高管,收入不菲。
两人育有一个儿子,正在上大学,平时不在家。
刘老太太刚住进去的那几天,吴芳表面上热情招待,每天变着花样做好吃的,但私底下却对丈夫抱怨连连。
"你妈住进来后,家里简直乱套了!"吴芳站在卧室里,压低声音对刘建国说,"她把我收拾好的厨房弄得一团糟,还嫌我做的饭不合她胃口,非要自己动手。"
刘建国无奈地劝道:"妈年纪大了,你忍忍就过去了,一个月很快的。"
吴芳翻了个白眼:"哼,我看你是不知道有多难熬!她昨天还翻我的衣柜,说什么要帮我洗衣服,结果把我的真丝衬衫全泡坏了!"
与此同时,刘老太太也对儿子媳妇的生活方式颇有微词。
"你们年轻人怎么这么懒?"刘老太太皱着眉头对刘建国说,"家里乱得像猪窝,衣服堆得到处都是,盘子也不洗,就那么放着。"
刘建国揉了揉太阳穴:"妈,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平时忙,都是周末一起收拾。"
刘老太太不以为然:"什么条件好不好,就是懒!我那时候再忙,也是天天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一个月的时间如同年关一般漫长。
到了月底,刘建国已经暗自琢磨着:"什么时候能轮到老二接手?"
吴芳更是迫不及待:"她走了,咱家才能清净!"
02
随着日历翻到新的一页,刘老太太收拾行李,搬到了二儿子刘建军的家。
刘建军是个小老板,在城郊开了家小型加工厂,家境不错。
他和妻子李梅住在一套小区别墅里,养了一条德国牧羊犬。
他们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
搬进去的第一天,李梅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笑脸相迎:"妈,您来了正好,尝尝我的手艺。"
刘老太太笑着点头:"好好好,真香!"
刘建军也笑呵呵地给母亲夹菜:"妈,您在这住着舒服,就多住几天。"
一家人表面上和和美美,但好景不长。
三天后,问题就开始显现。
刘老太太习惯早起锻炼,每天凌晨五点就起床,在客厅做广播体操,动作幅度大,声音也不小,把还在睡梦中的刘建军和李梅吵醒了。
"妈,您能不能稍微小声点?"李梅顶着黑眼圈,忍不住抱怨道。
刘老太太瞬间脸色一沉:"我这是为了健康,怎么?我在自己儿子家,就成了多余的人?"
刘建军赶紧打圆场:"妈,梅子不是那个意思,就是我们平时睡得晚,您要不去院子里锻炼?"
"那多冷啊!"刘老太太不满地说,"我看你们就是嫌我碍事!"
饮食上的冲突更是避无可避。
李梅平时饮食清淡,做菜基本不放油盐,刘老太太却习惯了农村的大油大盐。
"这菜是给人吃的?一点油水都没有!"刘老太太嫌弃地放下筷子,"我连咸淡都尝不出来。"
李梅努力保持微笑:"妈,现在提倡健康饮食,少油少盐对身体好。"
刘老太太冷哼一声:"我都活了七十年了,还用你教我什么对身体好?"
刘建军见状,赶紧岔开话题:"妈,您想吃什么,我明天专门给您做。"
李梅在厨房里切菜,忍不住抱怨:"要不是看在建军的面子上,我才不会伺候她!"
刘建军苦笑着安慰妻子:"忍忍吧,再过半个月就轮到老三了。"
一天晚上,刘老太太听到卧室外李梅的抱怨声,眼泪瞬间流了下来。
她在黑暗中悄悄拿出手机,拨通了小儿子刘建强的电话:"小强啊,妈想你了,你什么时候来接我?"
电话那头,刘建强沉默了一下:"妈,按照约定,再过两周才轮到我家。"
刘老太太强忍着委屈:"好吧,妈就是想你了,没事。"
挂了电话,刘老太太无声地流泪。
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只会更加难熬。
03
终于,在刘建军和李梅的千盼万盼中,刘老太太收拾行李,搬到了小儿子刘建强的家。
刘建强在外地一家公司上班,收入不高,住在一套六十平米的小两居里。
他的妻子王丽比他小五岁,性格直爽,育有一个六岁的儿子。
刘老太太刚踏进家门,王丽就直言不讳:"妈,咱家条件不好,您来了就别太挑剔了。"
这话虽然是实话,但听在刘老太太耳里却很不舒服:"我还没嫌你们穷呢,你倒抱怨上了?"
刘建强赶紧打圆场:"妈,丽丽不是那个意思,她就是性格直,话说得急了点。"
王丽撇撇嘴,没再说什么,转身去厨房准备晚餐。
刘老太太环顾四周,心里一阵失落。
这房子确实比大儿子和二儿子家差远了,家具陈旧,空间狭小,连她住的房间都是孙子腾出来的儿童房。
晚上,刘老太太习惯看电视,声音开得很大,吵得正在做作业的孙子直皱眉。
"妈,您能不能小声点?孩子要写作业。"王丽忍不住说道。
刘老太太当场翻脸:"我还不能看电视了?都是一家人,有什么关系?"
王丽压抑着怒火:"是一家人,但也要互相体谅啊!"
刘建强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妈,要不您戴个耳机看?丽丽,你让孩子去卧室写作业好不好?"
结果两边都不满意,王丽气得直拍桌子:"这日子没法过了!"
刘老太太也委屈得直掉眼泪:"这是我生养的儿子家吗?"
情况在一周后达到了爆发点。
那天刘老太太做了一桌子菜,却被王丽当面批评:"妈,您做菜太咸了,孩子吃不了这么咸的!"
刘老太太顿时火冒三丈:"我养大三个儿子,还用你教我怎么做菜?"
"那是以前,现在科学证明吃太咸对身体不好!"王丽针锋相对。
刘建强试图调解:"妈,丽丽,都少说两句吧..."
刘老太太气得直发抖:"你倒是向着你媳妇,我这个老娘算什么?"
王丽也火了:"就你事多!住哪都不消停!"
一句话彻底点燃了导火索,刘老太太摔了碗筷,王丽直接摔门离家出走。
刘建强头疼不已,一边安抚母亲,一边给妻子打电话。
等事情稍微平息,他立刻给两个哥哥打电话,希望他们提前接手,但两人都找借口推脱。
"大哥,妈和丽丽闹得很僵,能不能提前接去你家?"刘建强恳求道。
刘建国在电话那头支支吾吾:"老三,我最近工作太忙,吴芳她...你知道的..."
刘建军也不接招:"老三,再忍忍吧,我这边厂里正忙,李梅最近身体也不好..."
挂了电话,刘建强无奈地想:"真不知道这样轮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04
一个星期后,三兄弟约在一家茶馆,商量如何解决轮流养老的问题。
"妈年纪大了,咱们都忙,轮流照顾已经很不容易了。"刘建国端着茶杯,一副公事公办的语气。
刘建军附和道:"对啊,我这边生意忙,哪有时间天天伺候她?再说了,她那些老习惯,谁受得了?"
刘建强苦笑:"你们好歹条件好,我这边勒紧裤腰带都快撑不住了。丽丽整天抱怨,孩子也受影响,可不是光我一个人的事啊!"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各自诉苦,却没人提出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要不,凑钱送妈去养老院?"刘建军犹豫地提议,"现在有些养老院条件很好的。"
刘建国皱眉:"这怎么行?外人会怎么看我们?再说了,妈那脾气,肯定不会同意的。"
刘建强也摇头:"我看还是按原计划轮着来吧,大不了咬咬牙忍一忍。"
正当三人争论不休时,刘建强的手机突然响了。
是王丽打来的,语气惊慌:"老公,快回来!妈晕倒了!"
三兄弟闻言,立刻放下茶杯,匆匆赶往医院。
医院走廊上,三兄弟焦急地等待着检查结果。
医生走出来,表情严肃:"病人是因为情绪波动过大,导致心脏问题加重。虽然现在稳定了,但年纪大了,要格外注意情绪管理。"
看着病床上苍老憔悴的母亲,三兄弟都有些内疚。
刘建国低声说:"妈要是真有事,咱们谁也承担不起。"
刘建军叹气:"是啊,不管怎么说,都是咱妈,总不能真不管不问。"
刘建强红着眼眶:"是我照顾不周,让妈受委屈了。"
三天后,刘老太太出院回到刘建强家。
与以往不同,她变得沉默寡言,对三个儿子也明显冷淡了许多。
"妈,您感觉好点了吗?"刘建强小心翼翼地问。
刘老太太淡淡地回答:"好多了,不用担心。"
"妈,要不我们找个保姆照顾您?"刘建国提议。
刘老太太摇摇头:"不用了,以后我自己过,你们不用管了。"
这句话让三兄弟心里一惊,但又松了口气,觉得少了一个麻烦。
"妈,您身体还没好,怎么能一个人住?"刘建军假意挽留。
刘老太太看透了儿子们的心思,只是淡淡地说:"我这把年纪了,不想成为你们的负担。过几天我就回老家去。"
一周后,刘老太太坚持回到了老家的房子。
三兄弟心里各有各的想法,但谁也没料到,一场意外正在悄然逼近。
05
三个月后,刘建强打电话给母亲,却发现号码已经停机。
他有些担心,连忙联系两个哥哥。
"大哥,你最近和妈联系过吗?我打她电话一直关机。"刘建强问道。
刘建国也一头雾水:"没有。"
刘建军也表示最近一个月没联系过母亲。
三兄弟这才意识到,母亲已经与他们断了联系。
"不会出什么事了吧?"刘建军皱眉,"妈年纪大了,一个人在老家..."
三兄弟立刻决定回老家看看。
当他们赶到老家时,却发现母亲的房子已经人去楼空,门上贴着一张出售告示。
"房子卖了?妈去哪了?"刘建国一脸震惊。
他们连忙询问邻居,却得到一个更让人意外的消息。
"刘大娘啊,卖房子有两个月了,说是要去享清福,也没说去哪。"邻居王大爷回忆道,"当时她收拾了两个箱子就走了,看起来挺高兴的。"
刘建军急问:"她没留下什么话吗?"
王大爷摇摇头:"没有,就说如果她儿子们找来,就说她过得很好,不用担心。"
三兄弟面面相觑,更加担忧了。
"咱妈不会是想不开吧?"刘建军小声说道。
刘建强摇头:"妈根本不会离开自己的老家,她肯定有苦衷。"
他们决定在老房子里找找线索。
翻箱倒柜一番后,在一个旧抽屉里,他们找到了一封信。
信是刘老太太留下的,上面简单写着:"你们不用找我,我过得很好。"
刘建国盯着这短短的一行字,眉头紧锁:"妈这是什么意思?"
刘建军叹气:"明显是不想再麻烦我们了。"
刘建强却紧张地说:"不对劲,我总觉得妈有什么难言之隐。"
三兄弟决定继续寻找母亲的下落,他们去了派出所报案,查询了医院记录,甚至联系了远方的亲戚,但都一无所获。
"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刘建国疲惫地说。
就在他们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刘建强收到了一条短信,是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如果你们真的想找到你们的母亲,明天中午去青山镇的福寿园。"
三兄弟看到这条短信,心头一震。
福寿园?那不是一家墓地吗?难道妈妈...不敢再想下去。
他们连夜驱车赶往青山镇,内心充满了不安和恐惧……
来源:城市套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