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葱作为石蒜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葱类作物中兼具食用价值与经济价值的重要变种,其鳞茎、假茎及嫩叶均可食用,风味清甜辛香,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钙、磷等营养成分,不仅是日常烹饪中提味增香的关键调味品,还可鲜食、腌渍或加工,在我国蔬菜产业及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
分葱作为石蒜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葱类作物中兼具食用价值与经济价值的重要变种,其鳞茎、假茎及嫩叶均可食用,风味清甜辛香,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钙、磷等营养成分,不仅是日常烹饪中提味增香的关键调味品,还可鲜食、腌渍或加工,在我国蔬菜产业及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分葱概述
分葱由大葱演化而来,与普通大葱的核心区别在于其植株形态更矮小、分蘖能力极强——成年植株可从基部萌发多个侧芽,形成丛生状株丛,无需通过种子繁殖即可实现种群扩张,因此得名“分葱”。其根系为须根系,分布较浅,主要集中在地表下15-20厘米的土层中;假茎(即日常食用的“葱白”)短而细,通常高10-30厘米,横径0.5-1厘米,肉质柔嫩,外被白色或淡紫色薄膜;叶片呈中空的圆筒状,颜色翠绿,表面光滑,具有明显的蜡质层,可减少水分蒸发;花薹较少抽出,若抽薹则顶端形成伞形花序,小花白色,但因分蘖繁殖为主,种子繁殖利用率较低。
从食用与营养价值来看,分葱的辛辣味较大葱温和,且含有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如大蒜素、葱辣素),不仅赋予其独特风味,还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每100克鲜分葱中含维生素C 15-20毫克、钙25-30毫克、磷30-35毫克,膳食纤维含量约1.2克,能为人体补充基础营养素,且热量较低(约20千卡/100克),适合各类人群食用。
二、分葱生长习性
分葱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但在适宜条件下能显著提升产量与品质,其核心生长习性可从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1. 温度
分葱喜凉爽气候,耐寒性较强,耐热性中等,属于“半耐寒性蔬菜”。其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在该区间内,植株分蘖速度快、叶片生长旺盛;当温度低于10℃时,生长速度减缓,低于5℃时基本停滞,但可耐受短期-2℃的低温,不会发生冻害;当温度高于30℃时,植株易出现徒长,叶片变薄、纤维增多,风味变差,且分蘖能力下降。
2. 光照
分葱属于“中光性蔬菜”,对日照长度要求不严格,无论是短日照(每天6-8小时光照)还是长日照(每天12-14小时光照)环境,均可正常生长,但充足的光照能促进光合作用,积累更多养分,提升假茎与叶片的品质。若长期处于光照不足的阴暗环境,易导致植株徒长、叶色发黄、分蘖减少,产量显著降低。
3. 水分
分葱喜湿润环境,但不耐涝,其根系浅、吸水能力弱,对土壤湿度要求较高。在生长期间,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70%-80%,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播种或分株定植后,需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出苗或缓苗;生长旺盛期(分蘖期与叶片生长期)需水量增加,应及时浇水,避免土壤干旱导致叶片干尖、假茎纤维化;但雨季或浇水过多时,需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引发根系腐烂或病害(如软腐病)。
4. 土壤与养分
分葱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长,最适土壤pH值为6.0-7.0。土壤质地以壤土或砂壤土为佳——壤土保水保肥能力强,能为植株持续提供养分;砂壤土透气性好,可避免根系缺氧腐烂。
在养分需求上,分葱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约为3:1:2:氮肥是促进叶片与假茎生长的关键,缺乏氮肥会导致植株矮小、叶色浅绿;磷肥能促进根系发育与分蘖,播种或定植前施足磷肥可提高成活率;钾肥可增强植株抗逆性(如抗寒、抗病),并提升品质。此外,分葱对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也有一定需求,缺乏硼元素易导致假茎开裂。
三、分葱分布范围
分葱原产于中国,经过长期栽培与传播,目前已成为全球温带、亚热带地区的常见蔬菜,其分布范围与气候条件高度相关,主要集中在以下区域:
1. 国内分布
我国是分葱的主要栽培国,栽培历史超过2000年,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但因气候差异形成了明显的区域集中性:
- 南方主产区:以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为主,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四川、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该区域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长,可实现一年多茬栽培(如露地栽培2-3茬/年,设施栽培可周年生产),是我国分葱产量最高、供应最稳定的区域,其中江苏如皋、浙江义乌、四川成都等地的分葱以品质优良、分蘖力强而闻名。
- 北方栽培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份,因冬季气温较低,露地栽培多为春播秋收(1茬/年),冬季需通过温室或大棚进行设施栽培以保障供应,主要满足北方市场的本地需求,部分产品通过冷链运输销往南方。
2. 国外分布
分葱在国外的分布以亚洲国家为主,如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这些国家受中国饮食文化影响较深,分葱是当地料理中常见的调味品,栽培方式与我国南方类似,多为露地多茬栽培;此外,在欧洲(如法国、荷兰)、北美洲(如美国、加拿大)的部分温带地区,也有少量栽培,主要用于满足亚裔市场需求或作为特色蔬菜种植,栽培规模较小,以设施栽培为主。
四、分葱品种类别
根据栽培区域、形态特征及用途的差异,我国分葱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不同品种在分蘖力、抗逆性、风味等方面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栽培场景与市场需求:
1. 按栽培区域划分
- 南方分葱品种:以适应温暖湿润气候为主,分蘖力强,耐湿热,假茎较细,叶片翠绿,风味清甜。代表品种有:
- 义乌分葱:原产浙江义乌,株高25-30厘米,单株分蘖10-15个,假茎白色,耐涝性强,适合露地多茬栽培,主要用于鲜食。
- 成都小分葱:原产四川成都,株高15-20厘米,分蘖密集(单株15-20个),叶片细短,辛辣味淡,适合大棚周年栽培,常用于火锅、凉拌菜。
- 北方分葱品种:以耐寒性强为核心特点,分蘖力中等,假茎稍粗,耐干旱,适合北方露地春播秋收。代表品种有:
- 山东分葱:原产山东潍坊,株高30-35厘米,单株分蘖8-12个,假茎横径0.8-1厘米,耐低温(可耐受-3℃短期低温),产量高,主要用于加工腌渍。
- 河北大分葱:原产河北保定,株高35-40厘米,叶片宽厚,分蘖力中等(单株6-10个),抗逆性强,适合大面积露地栽培,鲜食与加工均可。
2. 按形态与用途划分
- 细叶分葱:叶片细窄(直径0.3-0.5厘米),分蘖力极强(单株15-20个),假茎短细,风味清甜,主要用于鲜食(如炒菜、做馅),代表品种为义乌分葱、成都小分葱。
- 宽叶分葱:叶片较宽(直径0.6-0.8厘米),分蘖力中等(单株8-12个),假茎稍粗,叶片质地柔嫩,适合腌渍加工(如制作葱油、腌葱),代表品种为山东分葱、河北大分葱。
- 紫皮分葱:假茎与叶片基部呈淡紫色,是稀有品种,分蘖力较弱(单株5-8个),风味浓郁,富含花青素,具有一定的特色市场需求,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等地,代表品种为云南紫皮分葱。
五、分葱种植技术
分葱的种植技术以“分蘖繁殖”为核心,结合环境调控与田间管理,可实现高产优质,具体流程包括地块选择与准备、繁殖方式、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环节:
1. 地块选择与准备
- 地块选择:优先选择前茬为非葱蒜类作物(如水稻、玉米、豆类)的地块,避免连作(连作易导致土壤养分失衡、病害加重);地块需满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条件,土壤以壤土或砂壤土为宜,pH值6.0-7.0。
- 整地施肥:定植前15-20天进行整地,深耕土壤20-25厘米,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透气性;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如鸡粪、羊粪)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整平地块后,做宽1.2-1.5米的平畦(南方多雨地区可做高畦,畦高15-20厘米,防止积水),畦沟宽30-40厘米,便于浇水与田间操作。
2. 繁殖方式
分葱主要采用“分株繁殖”,少数情况下采用种子繁殖(种子繁殖周期长,分蘖慢,仅用于品种改良或扩繁),分株繁殖的具体步骤如下:
- 种株选择: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分蘖密集的成年植株作为种株,在收获时选取单株分蘖数10个以上、假茎无损伤的株丛,去除老叶、病叶及枯萎根系,保留健康的须根与分蘖芽。
- 分株处理:将种株的株丛轻轻掰开,分成单株或2-3个分蘖为一丛的小株,注意避免损伤根系;分株后,将种株浸泡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中10-15分钟,进行消毒处理,捞出后晾干表面水分,即可用于定植。
3. 定植
- 定植时间:分葱定植时间需结合气候条件确定,南方地区可周年定植(春季2-3月、秋季8-9月为最佳定植期,夏季可在阴凉处定植,冬季需大棚保温);北方地区露地定植在4-5月(土壤温度稳定在10℃以上),设施栽培可在2-3月定植。
- 定植密度:根据品种分蘖力调整密度,分蘖力强的品种(如义乌分葱)每亩定植2.5-3万株,行距20-25厘米,株距10-12厘米;分蘖力中等的品种(如山东分葱)每亩定植2-2.5万株,行距25-30厘米,株距12-15厘米。
- 定植方法:采用“开沟定植”或“穴栽”,开沟深度为5-6厘米,将种株垂直放入沟中,覆土至假茎1/2处,轻轻压实土壤,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定植后立即浇透定根水,促进根系恢复,提高成活率。
4. 田间管理
- 水分管理:定植后1-2周内,保持土壤湿润(土壤相对湿度75%-80%),促进缓苗;缓苗后进入生长旺盛期,每隔7-10天浇一次水,浇水要均匀,避免大水漫灌;雨季及时清理畦沟,排出积水,防止根系腐烂;收获前7-10天停止浇水,减少水分含量,提高贮藏性。
- 施肥管理:分葱生长期需追肥2-3次,遵循“薄肥勤施”原则:
1. 缓苗后(定植后2-3周):每亩施入尿素10-15公斤,促进叶片生长,施肥后浇水,防止烧根。
2. 分蘖期(定植后4-5周):每亩施入氮磷钾复合肥(15-10-15)20-25公斤,促进分蘖与假茎发育。
3. 叶片旺盛生长期(定植后6-7周):每亩施入硫酸钾10-12公斤,增强植株抗逆性,提升品质。
- 中耕除草:缓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3-4厘米,疏松土壤,促进根系生长;此后每隔15-20天中耕一次,结合除草,防止杂草与分葱争夺养分;中耕时避免损伤根系,靠近植株基部的土壤宜浅耕。
5. 病虫害防治
分葱病虫害较少,主要病害为软腐病、霜霉病,主要虫害为葱蓟马、葱蛆,防治需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
- 病害防治:
- 软腐病:避免田间积水,发病初期喷施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 霜霉病:选用抗病品种,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连续喷2-3次。
- 虫害防治:
- 葱蓟马:采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发病初期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 葱蛆:定植前每亩施入辛硫磷颗粒剂2-3公斤,防治幼虫;发病初期浇灌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时每株浇药液50-100毫升。
6. 采收
分葱采收时间灵活,可根据市场需求与植株生长情况确定:当植株株丛密集、假茎长10-15厘米、叶片翠绿时即可采收,南方多茬栽培的采收期为定植后30-40天,北方露地栽培的采收期为定植后60-70天。采收时,用镰刀从基部割取整株,去除老叶、病叶及泥土,即可上市销售;若需贮藏,可将采收后的分葱晾晒1-2天,去除表面水分,放入阴凉通风处贮藏,贮藏期约15-20天;也可采用分株留种的方式,选取健壮株丛,保留在田间,待次年作为种株使用。
来源:淇泉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