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先行试点,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正在以系统性的实践路径,为“园区级零碳发展”提供全新范式。去年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集成风电、光伏与储能的新型电力系统陆续投入使用。该项目风电、光伏总装机规模达500 MW,通过220 kV输电线路直接与园
作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先行试点,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正在以系统性的实践路径,为“园区级零碳发展”提供全新范式。去年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集成风电、光伏与储能的新型电力系统陆续投入使用。该项目风电、光伏总装机规模达500 MW,通过220 kV输电线路直接与园区连接,实现风光储耦合,一方面满足园区内部需求,包括生产线与动力电池工厂的绿色用电;另一方面在电力供给的结构中实现高比例新能源的稳定渗透,为未来国家级零碳园区的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具备产业基础与治理能力的现实通路。
园区生态系统的电力中枢
项目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实现“能源内循环”的关键一环。项目真正体现出源侧与储侧的扎实能力。根据人民日报报道,该园区依托丰富的风能与太阳能资源,通过风光储一体化装机和调度,使区内企业绿电使用比例接近70%。与此同时,其构网型储能样机——全球容量最大的5.5MW/14MWh实体样机已成功在园区投用,支撑起“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的高效协同运行。稳定的供电基础不仅构筑起工业负荷持续运行的坚实基石,也彰显了远景新型电力系统在新能源构建方面的深厚实力。
注: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500MW风光储一体化项目
在鄂尔多斯新的零碳产业生态中,该项目作为能源供给的核心枢纽,以扎实的源、储建设,保障负荷侧需求。首先,通过将本地丰富的风能与太阳能整合为约80%的直供绿色电力,该供电结构不仅精准满足园区内部需求,也显著提升了绿色电力的配置效率,在推进清洁能源与工业生产同步发展的路径上提供了清晰可行的示范。
其次,在技术层面,该项目突破了传统储能与新能源系统的局限,打造了全球最大容量的构网型储能样机(5.5 MW/14 MWh),并成功验证了离网长时运行、并网/离网无缝切换和黑启动等关键技术,其性能均通过国际权威测试,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不仅体现了构建“1+4”全栈解决方案——涵盖部件、整机、场站与系统四个层级——的战略高度,也验证了新型电力系统在高比例新能源场景下运行的可行性。
与此同时,项目以扎实的技术硬实力正在迅速吸引实体产业集群。截至目前,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已构建了包括风电、光伏、绿氢、储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内的“风光氢储车”核心产业链,形成完整上下游协同产业体系,吸引了包括远景动力、隆基绿能、华友钴业等新能源企业入驻,其中远景动力的电池超级工厂一期已投产10.5 GWh,每日可产3万颗电芯,为园区绿色制造体系提供稳定支撑;隆基也已实现年产5 GW高效光伏组件的规模生产。
注: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鸟瞰图
技术与产业的协同互动使得构网型能源系统不再是单一技术部署,而真正成为推动产业生态落地、增强园区绿色竞争力的核心引擎;产业链各环节的联动,也不断巩固鄂尔多斯作为全国零碳园区示范样板的市场基础。
此外,源侧发电与储能系统的深厚技术可靠性,不仅能够保障园区产业负荷的平稳运行,更构筑了真正意义上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核心能力,充分展现了远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硬核实力。从实操层面看,它为负荷侧提供了稳定的绿色电力支撑;从政策层面看,《国家碳达峰试点(鄂尔多斯)实施方案》明确将园区建设纳入重点布局,推动绿色供电与系统一体化路径,为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此外,该园区已建立零碳数字操作系统、绿色电力标准与能碳监测平台,并推动绿色标准落地,形成了“技术+产业+政策+数字治理”的综合运作格局。
来源:全国能源信息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