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0日,加拿大外交部长梅拉妮·乔利突然发表声明,对中国今年早些时候对4名加拿大公民执行死刑提出“强烈谴责”,称加方曾多次请求宽大处理未果。这场外交风波迅速引发全球关注,更将中加关系推至风口浪尖。
2025年3月20日,加拿大外交部长梅拉妮·乔利突然发表声明,对中国今年早些时候对4名加拿大公民执行死刑提出“强烈谴责”,称加方曾多次请求宽大处理未果。这场外交风波迅速引发全球关注,更将中加关系推至风口浪尖。
一、事件核心:毒品走私引发“死刑之争”
据中国外交部通报,4名加拿大籍被告人因参与国际贩毒网络,利用物流夹层走私2.3吨芬太尼至中国,该数量可制成2300万剂致命剂量,相当于对一个中等城市人口的毁灭性打击。尽管加方声称4人拥有“双重国籍”,但中国法律明确不承认双重国籍,且案件均严格遵循司法程序。
审判细节:
• 2024年立案侦查,2025年1月终审判决,3月执行死刑;
• 加方领事权利全程得到保障,包括会见、通信等。
二、加方指控:从“请求宽大”到“政治化谴责”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与外长乔利曾多次公开施压,称“近几个月持续请求中国宽大处理”,但最终未能阻止死刑执行。乔利在声明中指责中国“漠视生命”,并称加方将“继续支持同类案件中的加拿大人”。然而,中国驻加大使馆驳斥称:“任何触犯中国法律者都须依法追责,加方应停止干涉司法主权”。
加媒反应:
• 《环球邮报》评论称,加方“将司法问题武器化”;
• 《多伦多星报》担忧此举可能影响150万在加华人权益。
三、中方立场:法治原则不容挑战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20日记者会上强调:
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国对不同国籍被告人一视同仁,2019年谢伦伯格案、2020年澳籍毒贩案均依法判处死刑;
2. 禁毒决心坚定不移:中国是全球首个整类列管芬太尼的国家,2024年破获毒品案件同比下降17%;
3. 反制外交施压:大使馆直指加方“混淆历史”,讽刺其“忘记八国联军侵华旧账”。
四、地缘博弈:中加关系再遇寒流
此次事件正值中加关系敏感期:
• 2025年2月,加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扩大对中企投资审查范围;
• 分析认为,加方选择此时高调谴责,或为转移国内对经济衰退的关注。
专家警告:
“加拿大正在重蹈澳大利亚覆辙,将司法问题政治化将严重损害双边合作基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指出,若加方继续执意挑衅,中方或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五、未来走向:司法主权VS外交压力
目前,4名死囚家属已启动法律复核程序,但成功几率渺茫。加拿大国内呼吁政府“务实对话”的声音渐强,但保守党议员仍坚持“人权牌”策略。中国外交部则明确表示:“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权干涉中国内政”。
来源:乡野小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