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售乌3300枚导弹后,俄:愿和谈!乌血战袭俄本土,警惕核泄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0 01:36 2

摘要:本期话题:特朗普的态度又变了,批准向乌克兰出售3300枚“增程攻击弹药”,《华尔街日报》披露,这批导弹将在6周内运抵乌克兰,射程可达240至450公里,能够覆盖俄罗斯更深的战略纵深目标,这是不是意味着俄乌冲突要在升级了呢?

特朗普又开始卖乌克兰武器,目的并不简单

本期话题:特朗普的态度又变了,批准向乌克兰出售3300枚“增程攻击弹药”,《华尔街日报》披露,这批导弹将在6周内运抵乌克兰,射程可达240至450公里,能够覆盖俄罗斯更深的战略纵深目标,这是不是意味着俄乌冲突要在升级了呢?

实际上,在前两天泽连斯基就公开宣布,乌克兰已经在使用国产远程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不再需要就此类行动与美国进行协调。这就等于在告诉外界,乌方已经准备自行升级战场打法,不会被美方过多限制。与此同时,乌方已经在行动,袭击了俄罗斯南部的一座炼油厂。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方面的态度也变了,俄外长拉夫罗夫披露了近期阿拉斯加会晤的一些细节,并表示普京“愿意与泽连斯基会谈”,但强调会面的前提是要有明确、可签署的成果,而且签署方的合法性必须经得起法律检验,俄方把“会谈不是为了合影”当作一条硬线讲清楚了,拉夫罗夫的表态看似柔,实际上带着条件和底线,这在外交语言里等于把主动权留在了谈判筹备阶段。

万斯是特朗普的头号拥趸

与此同时,美国副总统万斯也放话称,俄罗斯已经做出了“重大让步”,包括承认无法在乌克兰建立亲俄政权,并接受乌克兰保持领土主权,这是三年多冲突以来,俄方首次在话术层面表现出某种退让。可问题在于,拉夫罗夫随即表示,核心议题分歧仍然存在,换句话说,美国人可能希望渲染俄方“松口”的姿态,但俄罗斯并没有实际准备签字画押。

那问题来了,俄罗斯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上一边高调释放和谈信号,一边却又强调分歧?我能想到的一个合理解释就是,美国给乌克兰的3300枚导弹让莫斯科感受到了压力,俄军虽然在前线维持攻势,但无法忽视乌方在远程打击上的能力提升,尤其是泽连斯基公开宣布使用国产远程武器攻击俄本土,这意味着俄境内的炼油厂、机场,甚至关键基础设施都将成为目标。俄罗斯一方面要表态愿意谈,以缓解西方的舆论压力;另一方面也在提醒美方和乌方,如果继续升级,后果可能失控。

此前乌军进攻库尔斯克,外界就曾猜测其目标是核电站

更让局势紧张的是,乌方的目标已经延伸到俄本土的核电站,根据俄方披露,库尔斯克核电站在24日凌晨遭到乌无人机袭击,虽然只是一个辅助变压器起火,但风险不容低估。国际原子能机构也紧急表态,所有核设施必须在任何情况下得到保护,俄方称此举违反国际法,是严重的战争罪行。换句话说,如果未来真的发生核泄漏,整个欧洲可能要付出惨痛代价,对此世界各国必须要提高警惕。

而乌克兰的这种攻击释放了什么信号?首先,乌克兰在告诉外界:我们不只是防守,还能主动把战火推到俄罗斯家门口。其次,这是向西方盟友施压,泽连斯基已经多次抱怨美国和欧洲对乌援助不足,通过直接打击俄本土,他在试图让西方看到,如果不加大支持,乌克兰可能会采取更极端的手段。最后,这也是对俄罗斯的心理战,显示乌方不惧怕俄方的所谓“红线”。

不过问题在于,这样的战术风险极高,一旦乌克兰的袭击真的导致核设施泄漏,后果可能是全欧洲的灾难。库尔斯克核电站距离乌克兰边境不足100公里,如果出现事故,放射性污染可能很快扩散到白俄罗斯、乌克兰和波兰。更糟糕的是,空气和水流动会让污染跨越边界,甚至传导到中欧地区,这不仅会引发大规模人道危机,还可能触发新的政治风暴。

普京去年修改了核学说,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

俄罗斯当然不会坐视不管,早已发出警告如果本土关键设施被袭击,将采取“对等或更严厉的回应”。从战略角度看,这可能意味着俄军接下来对乌克兰能源设施的全面打击,甚至扩大到运输网络和首都基辅,而且俄方还可能以“核安全”为由,在国际上争取更多同情,指责乌克兰鲁莽行事。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和欧洲的反应就很微妙,美国副总统万斯虽然放出“新制裁并非不可能”的狠话,但他也承认美国不会派地面部队,特朗普则明确表示,不会让美军直接介入冲突,只提供有限度的安全保障。这说明华盛顿在援助与升级之间小心平衡,不想彻底激怒俄罗斯,但又不愿让乌克兰失败,而欧洲国家的态度也很复杂,一边加大对乌的资金和武器援助,一边担心冲突升级殃及自身。

再看开头说的,美国批准大量ERAM导弹的供应,以及乌方把战线推进到俄本土的关键目标,这些迹象已经表明了俄乌冲突有可能进入更加危险的阶段,未来如果局势继续僵持,冲突可能出现两个走向。一个是战场再次升级,乌克兰利用美制和国产武器不断打击俄境内目标,俄罗斯则加大报复力度,形成恶性循环。另一个是政治压力加大,西方在担心核安全风险的情况下,可能强行推动和谈,以防止事态失控。

在西方的拱火援助下,俄乌冲突性质已经变了

最后引用一句名言来收尾,古人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今天俄乌冲突的走向,早已不只是俄乌之间的事,而是整个地区、乃至全球安全的考验。导弹、核电站、和谈、制裁,每一个环节都牵一发而动全身。

来源:小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