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向上甩锅”指的是在舆情应对中,基层或下级部门遇到问题时,不主动处理或及时回应,而是层层上报,将本应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解决的问题推给上级部门。这种现象看似是在履行请示汇报的程序,实则是一种规避责任、拖延处理的消极行为。
“向上甩锅”指的是在舆情应对中,基层或下级部门遇到问题时,不主动处理或及时回应,而是层层上报,将本应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解决的问题推给上级部门。这种现象看似是在履行请示汇报的程序,实则是一种规避责任、拖延处理的消极行为。
在政务舆情处置中,有时会出现“向上甩锅”的现象,即基层或相关责任部门在舆情爆发后,将责任推向上级部门或外部因素,以期减轻自身压力。
01 “向上甩锅”的原因
应对压力大:舆情发酵速度快,基层往往担心处置不当引发更大风险。责任认定模糊:一些事件涉及多部门、多环节,责任划分复杂,容易出现推诿。缺乏预案与研判:事前缺乏舆情预警与演练,导致事发后急于摆脱风险。02 现象的负面影响
损害政府公信力:公众容易产生“政府推诿、不负责任”的印象。加剧舆情扩散:未能正面回应反而让舆论进一步发酵。影响内部治理:部门间相互推责,降低政务协同效率。03 正确的舆情应对思路
第一时间回应:及时确认事实,哪怕信息尚不完整,也要先回应关切。明确责任机制:事先建立舆情分级响应和责任追溯制度,避免事后推诿。科学研判:通过数据分析掌握舆情趋势,选择合适的回应方式。正面引导:既要回应问题本身,也要引导社会对政策和事件的理性理解。04 如何看待“向上甩锅”现象
1、从负面来看,“向上甩锅”是一种极为有害的行为:
贻误应对时机:舆情传播速度极快,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发酵往往以小时甚至分钟计算。层层上报会浪费宝贵的黄金应对期,导致谣言和负面情绪在信息真空期迅速传播,让一个小问题演变成一场巨大的舆论危机。损害政府公信力:公众最期待的是及时、透明的回应。当公众看到问题发生后,政府部门长期保持沉默或互相推诿,就会产生“无人负责”的印象,从而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滋生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向上甩锅”是“唯上不唯实”思想的体现。一些干部不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而是以“不犯错”为首要原则,将精力放在流程和汇报上,而不是实际行动上。这种做法助长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风气。打击基层干部担当精神:当基层干部遇到问题时,如果他们的主动作为得不到鼓励,而“向上甩锅”却能规避风险,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缺乏担当精神,不敢作为,最终形成恶性循环。2、要客观地看到,这种现象背后也有一些复杂的现实原因:
问责机制过于严苛:一些地方对“负面舆情”采取“零容忍”态度,一旦出现负面信息,无论是否由部门失职引起,都可能面临严厉的问责。这种高压环境使得基层干部为了“自保”而选择“向上甩锅”。基层缺乏赋能:基层部门在处理复杂舆情时,可能缺乏足够的资源、授权和专业能力。如果没有明确的授权和支持,他们很难独立应对,只能求助于上级。要真正解决“向上甩锅”的问题,需要从制度和文化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完善问责机制,区分“因不作为而问责”和“因主动作为但效果不佳”的情况,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松绑。另一方面,要强化基层赋能,给予他们足够的授权和专业培训,让他们有能力、有底气去独立应对舆情。
05 辅助工具推荐——蚁巡政务信息巡查系统
为了避免因信息延误或研判失误而导致“甩锅”现象,借助专业舆情监测工具十分关键。
蚁巡政务信息巡查系统可提供:
实时舆情监测:快速发现敏感信息,防止舆情突发失控。智能预警机制:在话题热度激增前提醒责任部门。多维分析:识别情绪倾向与传播路径,为科学回应提供支撑。一键生成报告:帮助领导快速掌握全局,减少推诿的可能。✅ 总结:“向上甩锅”在舆情应对中不仅无助于化解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大负面影响。真正有效的做法是:前置预警、快速回应、明确责任、数据支撑。借助如「蚁巡政务信息巡查系统」这样的专业工具,政务部门能够更高效、更有底气地面对舆情,避免陷入推诿困境。
来源:蚁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