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背后——记忆不容篡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0 00:57 1

摘要:俄罗斯继承前苏联,以5月9日为“伟大卫国战争胜利日”。按斯大林要求重签的时间为柏林5月8日22:43,因当时的时差关系,莫斯科已是9日00:43,导致“双胜利日”:欧洲为8日,俄罗斯为9日)

日本天皇裕仁在1945年的这天发布《终战诏书》,

但通篇不提“投降”二字,

仅称“为保全国体停止战斗”。

诏书发布后,日军在东北、缅甸等地仍在抵抗。

日本真正意义上的投降始于中国战区:

1945年8月21日至23日芷江洽降,

为后续正式受降仪式奠定了基础。

那天在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签投降书,

选这天就等于承认胜利是“美国主导”。

看看德国投降的前车之鉴:

德国因害怕苏联报复,

1945年5月7日在兰斯向英美投降。

斯大林坚持要求5月8日在柏林重签,

彰显苏联的决定性贡献和主导地位。

(注:俄罗斯继承前苏联,以5月9日为“伟大卫国战争胜利日”。按斯大林要求重签的时间为柏林5月8日22:43,因当时的时差关系,莫斯科已是9日00:43,导致“双胜利日”:欧洲为8日,俄罗斯为9日)

这是中国战区抗战正式结束的标志。

冈村宁次代表日本方面签署投降书,

一纸降书落金陵,

百万日军尽低眉!

军事意义上抗战受降形成闭环:

始于芷江,终于南京。

但这并非法律上的纪念日。

日本在“密苏里号”上签字投降后,

国民政府9月3日下令全国庆祝3天。

1951年政务院通告确认:

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最终敲定,

从法律上界定中国抗战胜利的历史叙事权。

一是日本的疯狂洗白。

2015年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后,

日本砸了560亿日元外宣自己的正面形象。

其外相还公开呼吁各国“审慎参加”中国阅兵,

以“避免中国主导的历史观扩大传播”。

二是美国的扭曲偏袒。

今年8月6日,美国务院发言人称:

“八十年前,美国和日本结束了太平洋地区一场毁灭性的战争”,

竟公然把敌对关系美化成同盟友谊。

定在9月3日,

是中国人民对历史的庄严宣告:

我们的记忆,

不容篡改;

我们的胜利,

由自己定义!

来源:飞哥乱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