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春光美 “三农”气象新 山西晋城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4 10:28 1

摘要:当前,晋城市各地抢抓农时,有序开展各项春耕备耕工作,确保2025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市农业农村局近日印发《晋城市2025年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强调当前正是冬小麦增群体、搭建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该市各地要抓实控旺促弱,科学防控病虫草,因地因苗施

釜山精品康养片区。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振海 摄

一项项政策落实坚定守护底线任务,一个个特优产业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处处和美乡村建设日新月异……

2024年,晋城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步履铿锵。

日前,记者在泽州县巴公镇的高标准农田小麦示范田看到,冬小麦长势喜人,农技人员正在田间地头开展跟踪式技术指导服务,强化冬小麦田间管理。

当前,晋城市各地抢抓农时,有序开展各项春耕备耕工作,确保2025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市农业农村局近日印发《晋城市2025年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强调当前正是冬小麦增群体、搭建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该市各地要抓实控旺促弱,科学防控病虫草,因地因苗施策,搞好分类管理。

2024年,晋城市扎实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力推进粮食稳面积、提单产,实行“班子成员+农技人员”包县指导机制,将粮食生产年度任务全部分解明确到位、层层压实责任,全年印发粮食生产指导意见21个,针对寒潮、大风等极端天气发布预警信息12期、农事提醒106期,深入一线技术指导234次,全力防灾减灾、全程服务生产。

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1.22万亩,累计达到140.62万亩,占基本农田的53.7%。围绕灌区、河流周边谋划布局全市水浇地建设,启动编制《晋城市水浇地发展规划》,明确到2030年,全市新增恢复水浇地24.71万亩。

推广有机旱作高产集成技术51万亩次,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8.64%、79.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43万亩、产量13.77亿斤。探索形成高产示范技术模式,在高平市河西镇、阳城县润城镇两个试验田探索形成“优种+密植+滴灌+水肥一体+晚收”玉米提单产集成技术,春玉米、夏玉米产量分别达到1129.7公斤/亩、807公斤/亩,创下全市单产历史新高。

近日,记者走进“太行药乡”陵川县,只见漫山遍野的连翘树集中连片,中药材产业园区产品销往各地,“中药材+文旅康养”融合更加丰富,以连翘为“拳头”产品的中药材规模化开发、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融合化发展全产业链架构基本形成。

2024年,晋城市大力推动“6+3”特优产业全链条发展,瞄准“稳蔬菜,强生猪、家禽、甘薯、中药材,精蚕桑,提蜂业、黄梨、黑山羊”方向,启动生猪、家禽、肉羊、蜂业、蔬菜、中药材、甘薯、蚕桑、黄梨、小杂粮、小麦等11条全产业链建设,重点打造生猪、家禽、肉羊全产业链重点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拓展观光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年新认定丰益来农、朔增牧业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家,新增龙谷仓、绿之金等省级龙头企业10家。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35个,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9个、占全省比重超三分之一,11条“6+3”特优农业重点链成型成势。2024年,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营业收入99.69亿元、同比增长17.71%。

该市创新推广订单生产、入股合作、联合联营等联农带农模式,深化拓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0种模式”和联农带农利益联结“6项机制”,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全市三分之一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一半以上的村达到50万元、四分之三的村达到3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增幅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2024年6月,中国乡村发展协会组织高规格专家团队深入晋城市考察调研,评价晋城市“最有条件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市域示范样板”。

记者在高平市釜山村看到,整洁的道路、古朴的村居和碧绿的水库融为一体,景色美不胜收。近年来,借助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设的东风,釜山村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高平市农投集团合作,共同推进改厕、改水、改污等项目,并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提升,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

同样受益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还有皇城相府等古堡群,古堡环线使得游客能够一站式体验多个古堡的魅力,进一步巩固了“东方古堡看晋城”的美誉。

2024年,晋城市突出重大工程牵引,建设太行一号乡村振兴示范带,持续推进釜山精品康养片区、太行农副产品物流园等总投资616亿元的285个重点项目建设,年度完成投资88.62亿元,辐射739个村加快振兴、50余万农村人口增收致富,成为晋城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和强力引擎,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累计吸引2500余万人次来晋城观光旅游,带动8.1万人返乡就业创业。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协调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完成户厕改造6800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3%;

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1.8%,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

…………

围绕“一环两带、五指成拳、百村精品、千村共富”总体布局,晋城市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建成20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1000个以上提档升级村、20个特色片区和3条示范廊带。

2025年,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晋城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振海 通讯员 闫妮莎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