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糖尿病,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糖吃多了”。但事实上,血糖升高、诱发糖尿病的“凶手”远不止甜食,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习惯,才是潜伏在身边的“血糖刺客”。
提到糖尿病,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糖吃多了”。但事实上,血糖升高、诱发糖尿病的“凶手”远不止甜食,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习惯,才是潜伏在身边的“血糖刺客”。
这些“日常习惯”,其实是藏得最深的血糖刺客
1
顿顿吃到撑,尤其偏爱精米白面:白米饭、白面条、白馒头消化快,会让血糖像坐火箭一样飙升。如果每顿饭都吃到“扶墙走”,多余热量转化为糖原储存,长期下来胰岛素敏感性会越来越差。
2
睡前吃宵夜,尤其是高碳水零食:睡前1-2小时吃面包、饼干、粥等,身体代谢变慢,血糖无法及时消耗,不仅影响睡眠,还会让夜间血糖持续偏高,加重胰腺负担。
3
久坐不动,饭后直接躺平:饭后半小时内久坐或躺下,会导致葡萄糖吸收速度加快,血糖峰值更高。哪怕只是饭后站10分钟、散散步,都能帮身体更好地代谢糖分。
4
熬夜、压力大,情绪反复波动:睡眠不足或长期焦虑,会让身体分泌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升糖激素”,这些激素会对抗胰岛素,导致血糖失控。
糖尿病并不是“吃糖多”那么简单,这3个误区要避开
只要不吃甜的,血糖就不会高
糖分为“添加糖”(如糖果、奶茶)和“碳水化合物”(如米饭、土豆、红薯),后者消化后同样会转化为葡萄糖。哪怕一口糖不吃,顿顿吃大碗米饭、大量油炸食品,也可能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是“老年病”,年轻人不用防
现在糖尿病越来越“年轻化”:长期熬夜、喝奶茶、吃外卖、久坐不动,这些年轻人的“标配习惯”,会导致体重超标、胰岛素抵抗,患上糖尿病。
血糖高没症状,不用管
早期高血糖可能没有明显不适,但长期血糖超标会悄悄损伤血管、神经、肾脏,等到出现视力下降、手脚麻木、肾功能异常时,往往已经晚了。定期测血糖才是早发现、早干预的关键。
守住血糖健康,只需这几点
饮食
粗细搭配,七八分饱。把1/3的白米饭换成糙米、燕麦、藜麦,多吃蔬菜和优质蛋白,每顿饭吃到不饿、不撑即可。
(图源:网络)
运动
每天动一动,不用“高强度”。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比如每天快走30分钟、跳10分钟操,哪怕是工作间隙站起来伸伸懒腰、走几步,也能帮身体代谢糖分。
(图源:网络)
作息
少熬夜、少焦虑,规律生活。尽量晚上11点前睡觉,学会通过散步、听音乐缓解压力,情绪稳定了,血糖才会更平稳。
(图源:网络)
血糖管理从来不是“一次性任务”,而是融入日常的“小坚持”。
健
康
同
行
《健康同行》栏目是河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与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
播出时间:
每周日上午9:20
栏目热线:
新媒体矩阵: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来源:健康热线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