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1年,以色列空军跨越沙特领空,轰掉了伊拉克的奥希拉克核反应堆。这是警钟。沙特上下看得清楚,自己一旦没有远程打击能力,在整个中东局势里只能被动挨打。
1988年,一条简讯看似轻描淡写:沙特向中国购买了“非核地地导弹”。看着不起眼,背后却是35亿美元的超级军火交易。
沙特不仅导弹买得爽快,还悄悄掏出超120亿,请中国帮忙建设、指导。这个被全球盯紧的中东石油国,为何一口气砸下巨资?
1981年,以色列空军跨越沙特领空,轰掉了伊拉克的奥希拉克核反应堆。这是警钟。沙特上下看得清楚,自己一旦没有远程打击能力,在整个中东局势里只能被动挨打。
可只要沙特一向美国开口,后面就跳出来一个以色列人横插一杠。华盛顿里的犹太游说团体,连“卖望远镜”都要看以色列脸色,更别提导弹。
局势步步紧逼:1984年,伊朗正式宣称封锁波斯湾。伊朗革命卫队快艇,专炸油轮,连美国船都不放过,沙特的油轮自然被重点照顾。
同年夏天,一架伊朗战斗机越过沙特边界,沙特空军居然没拦下来。王储苏尔坦亲王直接拍桌子:沙特必须有能“回敬一发”的家伙。
沙特石油出口被伊朗用导弹威胁得喘不过气,美国人却死活不松口,一枚“长矛”导弹都不卖,连120公里射程的战术导弹都不给。沙特一肚子火,开始悄悄寻找新出路。
1986年,班达尔悄悄飞往北京,他提出一个让西方完全无法想象的问题:“你们愿意出口东风-3吗?”得到的答得非常干脆:“可以”,直接打开了中沙军贸大门。
中国当时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独立研制中程弹道导弹的国家。美国不卖,苏联是伊朗后援,剩下就只有中国。
沙特不是没担心过中国这条路不好走,但现实就是,中国既不绑盟约,也不干涉内政,还能按时交货。于是,这场历史级军火交易,开始加速。
1986年年底,沙特王室再次发出决策指令:“谈妥,马上签。”彼时中沙尚未建交,连外交关系都没厘清。
两次秘密谈判之后,交易迅速达成,签字画押。金额超35亿美元,中国军贸史上“单笔最大宗”,一锤定音。
1986年12月16日至23日,沙特某个不对外公开的会议室里,中沙高层进行了紧张而刺激的谈判,7天里没有一次被西方情报机构侦知。
通过这次,双方互相有了底儿。随后,是中方向沙方做了现场实弹展示,然后就是紧锣密鼓的细节商谈。
整个交易过程,从谈判到交货,没有中介,没有中转,没有拖延。沙特人的付款速度比弹道飞行还快。
“您说的是美元?我还以为是人民币呢。”这是中沙谈判中流传下来的内部段子。中方开价,沙特人连眼睛都不眨就签了合同,从未见过哪国如此“干净利落”。
这批出口的,是“东风-3A”型地地中程弹道导弹,射程可达2800公里,战斗部载重两吨。发射平台、指挥系统、保障编制,全部交付。
这不只是卖一枚导弹,而是整建制复制一支“导弹旅”。部署地点设在沙特利雅得以南空旷荒漠,选址完全比照中国戈壁靶场标准。
中国军人不光送货,还要“带人带课”——指挥、操作、维修、保障,统统教。中国技术人员隐姓埋名进入沙特,长期驻扎。
每套导弹系统都配备了移动式发射架和高机动性后勤平台,中国提供整套战术计算系统。沙特士兵几乎零基础,中国专家手把手教会。
沙军方表示:“整个导弹系统,从培训到操作,中国人没有一次拖延。”从操作台到定位系统,全部是中文菜单,沙特人用手抄汉字标签贴在屏幕上。
整个部署过程前后不到一年,导弹连夜启运,沙漠边境变成中东防线的第一纵深。这期间,美情报系统完全蒙在鼓里。
直到1988年4月6日,央视才低调插播一句“我国政府已售出部分非核常规地地导弹”,外界才隐约察觉背后的大事。
利雅得请中方帮忙建造导弹基地,据说该工程累计投入超过120亿,这还是保守估计。沙特的态度只有一个关键词:值。
1987年,中国技术团队部署东风导弹时,沙特另一处基地正活跃着另一批“中方军人”。但这些人穿的同样是沙特军装,操的是台湾口音。
早在1979年,台湾空军启动“大漠计划”,派出飞行员与地勤进驻沙特空军基地,训练北也门政权的F-5战机部队。
当时的也门战争格局,沙特力挺北也门对抗亲苏亲伊拉克的南也门。台湾趁机搭线沙特,自诩“反共前线的可靠盟友”。
而这场“隐形较量”,在东风导弹一抵达沙特时正式翻盘。中国大陆一方面以战略导弹进入沙特军力核心,另一方面,以金轮工程切断台湾在中东最后一根军事命脉。
“金轮工程”是整个导弹部署计划的总代号,不仅涉及武器交付,还涵盖导弹操作人员的体系建设、阵地选址、防空掩体构造、后勤补给机制、军需资源调度等全流程整合。
沙特国内从王储到空军高级将领,全程和中国配合密不透风。导弹阵地紧邻王室专属空域,部署完成后,即使美国军方也只能“远观”。
1990年5月,南北也门合并,沙特空军支援团紧急撤离。台湾方面多名飞行教官被迫从也门逃离,仓皇回台。这也成了台湾军队最后一次踏足中东。
7月21日,中国与沙特正式建交,全面取代台湾在沙特的政治与军事存在。几周后,萨达姆进攻科威特,沙特高层立即宣布:导弹全部交由中国训练团队维护,保持待命状态。
中国技术员未曾退场,东风导弹未曾离岗,沙特资金未曾断供。这笔军贸交易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中国在中东落地生根的起点。
站在战略高度回看,“金轮工程”标志着中国打破美苏主导的军售垄断,以自主军力与外交智慧在中东站稳脚跟。
不靠军事基地,不靠联盟条约,只靠技术、信用与沉稳的执行力。这才是中国能在全球赢得真正信任的底气。
1987年,沙特亲王秘密赴华购导弹.晚报文萃.2013
军旗向远方!中国海外军事存在的变与不变.观察者网.2024-09-08
来源:加巴有布黄药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