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汉辰出身在一个中医世家,是家里的第五代中医。他的祖父曾在哈尔滨开诊所,主治内科杂病;父亲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徐汉辰自小在祖父的诊所里玩耍,识字后便开始背诵《汤头歌诀》。
【医生小传】
徐汉辰,1988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特聘教授,第二十届“银蛇奖”一等奖获得者。
不到40岁的徐汉辰是同事眼中最忙碌的医生之一。科研、行政、教学几乎占据了他的所有时间,但他始终坚持每周至少出诊半天,不愿与患者“失约”。
“得了‘银蛇奖’一等奖后,患者更多了。”徐汉辰笑言,最近每次出门诊,总能遇到四五位患者拿着“银蛇奖”的报道来找他。
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有效吗?徐汉辰希望不仅可以回答“能”,还要有理有据地告诉患者“为什么能”。
从家传诊所走向国际实验室
徐汉辰出身在一个中医世家,是家里的第五代中医。他的祖父曾在哈尔滨开诊所,主治内科杂病;父亲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徐汉辰自小在祖父的诊所里玩耍,识字后便开始背诵《汤头歌诀》。
高考时他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长辈希望徐汉辰继承家学,做一名传统中医:坐诊、开方……然而,他的人生在遇见导师、知名中医专家季光后,迎来转折。
季光为徐汉辰指引了一条和他的父辈祖辈并不一样的中医发展道路——做科研。季光长期从事消化系统和代谢性疾病的病证结合研究。在季光的引导下,徐汉辰的硕士论文聚焦中医药在肝损伤治疗中的作用,为他打下科研基础,帮助他理解现代医学的研究范式。
博士阶段,徐汉辰又将目光投向消化系统肿瘤研究,探讨中医药“扶正治癌”的优势来源。他基于“扶正治癌”代表性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先后构建了上千个化合物库,历经一年多的筛选,最终锁定3个候选化合物。
季光对这位冉冉升起的科研新星爱护有加。徐汉辰读博期间,季光就推荐他到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癌症生物学系交流实习,后来又鼎力支持他去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遗传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徐汉辰格外珍惜:“我在国际顶尖学府学手艺、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习现代医学研究的思维方式。”
家里人曾困惑,中医讲究门诊经验,为何徐汉辰要花那么多时间泡实验室?对此,他本人给出的回答是:“创新才是最好的继承。”现代中医需要超越经验表述,用科学语言讲清楚机制,让更多人信服。比如,通过神经遗传学、光学成像,可以充分揭示针灸刺激穴位后的神经通路;分子水平、免疫学的研究,则能解释中药如何改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故此,中医不再“玄而又玄”,而是有数据、有证据的科学。
科研最大的意义是?反哺临床!
做科研,并没有让徐汉辰远离患者。恰恰相反,在他看来,“科研最大的意义是反哺临床,让治疗更有循证依据。”
许多研究灵感,正是来自门诊。比如,他发现肥胖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对某些治疗反应更好,而瘦人则效果差,这一临床现象促使他回到实验室,通过动物模型探索免疫机制。这种临床与科研的双向循环,是他最看重的模式。
门诊也是与患者建立信任的地方。徐汉辰的童年记忆里,逢年过节会有患者拎着自家种的农产品来串门。原来,不少经济困难的农村患者来祖父的诊所求诊时,祖父常主动为他们减免诊费和药费。“当医生诚心对患者,患者也会诚心待你。”徐汉辰默默记下了,现在,他也拥有了很多真心相待的患者朋友。
2023年,一对来自金山区的老夫妇走进徐汉辰的门诊,老先生患有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情况棘手。在找到徐汉辰之前,两位老人已经不知道看了许多家医院,均失望而归。看着受病痛折磨的老人,徐汉辰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全力!”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和调理,老先生现在已经控制在缓解期,尽管病已好转,这对老人依然每隔半个月准时到龙华医院随诊、调理,单程两三个小时、换几趟车,风雨无阻。
有一次,徐汉辰因临时出差不得不取消门诊,担心老两口白跑一趟,提前让团队联系并安排代诊。这样的事他做过不止一次。“他们信任我,我也要对得起这种信任。”他说,医患关系不是靠一张张冷冰冰的药方来维系的,而是基于长久陪伴的相互信任、是真正的“双向奔赴”。
中医持续“破圈”,需要科学当“翻译”
如今,徐汉辰最想做好的事,是让中医“破圈”。
“不能满足于把中医做成‘自己人才懂’的学问,我们更需要让世界看见中医。”他直言,当前中医发展的处境正呈现“两极化”的局面:一头是国内“养生热”火爆,短视频里的“网红方子”层出不穷;而另一头,在国际医学界,中医常因“语言不通”,难以与西医有效对话。
这让徐汉辰意识到:必须用现代科学“翻译”中医。
“中医药的系统性研究,离不开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分析等在内的多学科、跨团队的协同合作。”徐汉辰始终认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经验要获得现代科学的验证,将更有生命力。而另一方面,中医“破圈”也需要观念层面的更新,用他的话说,“不能神化,也不能全盘否定”。
眼下,一批以养生为主题的短视频让中医流量大增,但碎片化传播甚至健康谣言也带来误导。有人听说“清淡饮食好”,一滴油都不敢碰,反而营养不良,“所以‘破圈’不能只靠流量,更要靠有学术公信力的声音。”
近年来,徐汉辰牵头注册了多个针对消化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期望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转化成高级别的循证证据,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其中SCI论文30余篇。“当中药疗效通过高质量临床试验证明,不再只是‘替代疗法’,成为循证医学体系的一部分,就是中医真正走向世界的时候。”徐汉辰说。
来源:文汇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