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共识 | 中国罕见病病种诊疗指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9 20:08 2

摘要: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ystemic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JIA)是以高热、皮疹、伴或不伴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是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一种亚型,约占 JIA 患儿的 10%。sJIA 缺乏特异

(

概述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ystemic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JIA)是以高热、皮疹、伴或不伴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是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一种亚型,约占 JIA 患儿的 10%。sJIA 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故需与感染性疾病和恶性病进行鉴别。该病多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全身重要脏器可受累,容易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而危及生命。

病因和流行病学

sJIA 发病可能与多种因素如感染、免疫和遗传有关。目前认为感染可能是该病发生的重要触发因素。吞噬细胞活化失控,NK 细胞功能异常,导致固有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引起固有免疫系统蛋白及信号途径被激活,进而激活炎症小体,产生大量的前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interleukin, IL)-1、IL-6、IL-18 和 S100 蛋白,另外,由于单核细胞中转录因子 NF-κB 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 的协同作用,炎症级联反应被放大,因此引起多系统高炎症反应和状态。

根据文献报道,sJIA 发病率大约是 10/10 万,以学龄前期儿童为主,平均发病年龄约为 6 岁,发病年龄高峰为 1~3 岁,无显著性别差异。地域特点以亚洲发病率最高,欧洲、非洲其次,sJIA 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改变。

临床表现

发热:高热是该病的突出特点,体温每日波动于 36~41℃之间,骤升骤降,一日内可出现 1~2 次高峰,高热时可伴寒战和全身中毒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肌肉和关节疼痛等,热退后患儿精神反应如常,无明显痛苦。发热症状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自然缓解后常复发。

皮疹:皮疹也是该病典型症状,其特征为发热时出现,随着体温升降而出现或消退。多表现为非固定部位的淡红色斑丘疹或荨麻疹样皮疹,可融合成片。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但以胸部和四肢近端多见,一般消退后不留色素沉着。危重患儿体温下降不满意时,皮疹可持续存在。少数病人于发热间歇期可出现皮肤划痕症。

关节症状:关节痛或关节炎是主要症状之一,发生率在 80%以上。可为多关节炎或少关节炎。常在发热时加剧,热退后减轻或缓解。以膝关节最常受累,手指关节、腕、肘、肩、踝关节亦常受累。少数病人表现为发热时,颈椎活动受限或强直、手足硬肿。反复发作数年后,部分患儿出现关节强直。关节症状既可首发,又可在急性发病数月或数年后才出现。半数以上患儿有不同程度肌肉酸痛,多在发热时明显。

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数患儿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可出现轻度腹痛。约半数患儿有肝脾大,其中肝脏增大更常见,可伴有轻中度肝功能异常,少数患儿可出现黄疸。体温正常后肝脾可缩小。

胸膜炎及心包炎:约 1/3 患儿出现胸膜炎或心包炎表现,可无明显症状。病情重时可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心肌亦可受累,但心内膜炎罕见。全身炎症反应重的患儿可有间质性肺炎,出现呼吸急促、咳嗽、低氧血症等非特异性症状。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白细胞计数多大于 15×10⁹/L,严重者可高达(20~40)×10⁹/L,并有中性粒细胞增高,核左移;中等程度正细胞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小板计数可明显升高。

炎症性指标:sJIA 患者急性期 ESR 明显升高,多在 50mm/h 以上,CRP 往往超过 50mg/L,严重患者 ESR 高达 100mm/h,CRP 大于 100mg/L。血清铁蛋白是检测 sJIA 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的指标,检测水平与疾病活动度一致,通常高于 400μg/L。

血清淀粉样蛋白 A(SAA)是一种敏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广泛应用于感染、炎症、外伤、肿瘤等。sJIA 患者疾病活动期可显著升高,一般在 100pg/ml 以上。S100 蛋白是一种酸性钙结合蛋白,血浆中一般检测不到。血浆中 S100 蛋白浓度增高与脑组织损伤及血 - 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有关,因此 S100 蛋白检测常用于脑损伤性疾病、心脏疾病、炎症性疾病、肿瘤等,sJIA 患者炎症反应高时,血浆 S100 蛋白浓度多大于 0.5μg/L,有临床指导意义。

其他化验指标:转氨酶升高、血钠及白蛋白降低;凝血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 D - 二聚体(D-dimer)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升高。

关节影像学检查:关节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关节病变情况,对 sJIA 伴关节症状患者具有指导意义。X 线检查用于评估骨质疏松及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情况,sJIA 患者可表现为轻度骨质疏松和 / 或周围软组织肿胀,亦可无阳性发现。关节超声用于了解滑膜病变、积液量及软组织肿胀情况,因为操作简便,常用于患者关节炎疾病动态监测。关节核磁可发现早期骨髓水肿、滑膜增厚等病变,在 sJIA 患者的关节病变评估中有较高临床价值。

心功能相关检查: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是通常用于评估心脏有无受累的检查方法,心电图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T 波轻度异常,心脏彩超可表现为室壁运动幅度减低和 / 或冠状动脉扩张,心功能轻度下降等非特异性改变。必要时可行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肺部高分辨 CT:部分患者可以合并肺间实质病变。肺部高分辨 CT 可用于评估 sJIA 患者有无肺部受累,对发现间质性肺疾病、胸膜炎等有重要意义。

其他辅助检查:腹部超声可表现为肝脾及腹腔淋巴结轻度增大。少数患儿消化道超声提示轻度肠淤胀或黏膜水肿。头颅 CT 或核磁共振检查用于评估有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有间质性肺疾病患者需进一步行肺功能检查,后者通常可表现为小气道通气功能异常。

诊断

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诊断标准是 2001 年国际风湿病联盟(ILAR)提出并修订的 JIA 分类标准。2019 年,儿童风湿病国际试验组织(PRINTO)提出 JIA 新的分型标准,强调 sJIA 是一种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与疾病的本质特点更加接近;另外强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 sJIA 诊断中的重要作用,两个标准的具体内容,详见表1。

表1 sJIA 2001 ILAR标准和2019 PRINTO标准的比较

鉴别诊断

sJIA 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因此鉴别诊断非常重要。需与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及其他风湿性疾病尤其是自身炎症性疾病进行鉴别。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依据病原种类不同,临床表现各异,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乏力、寒战等最常见;特殊病原感染后发热及皮疹特点具有各自特点,如疟疾、莱姆病、伤寒等。一般通过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寻找病灶,可作为鉴别要点,如血培养阳性、病毒 - PCR 定量分析、分枝杆菌培养、寄生虫找到虫卵、包涵体或鞭毛等病原学的依据等有助于与 sJIA 相鉴别。特殊寄生虫感染后的骨髓细胞涂片,可找到病原学依据,如杜氏利什曼虫的无鞭毛体、巴贝斯虫等。

感染是 sJIA 的重要触发因素,因此,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评估原发病活动性的同时,都需要警惕是否合并感染因素。

肿瘤性疾病:血液肿瘤系统疾病,临床可表现为慢性发热伴或不伴关节症状及皮疹,如白血病、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等恶性病患儿,临床可表现为发热、骨痛、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大、多浆膜炎等症状,需注意与 sJIA 相鉴别。通过筛查肿瘤标记物、骨髓细胞学、PET-CT、组织病理学或免疫学等指标,可与 sJIA 鉴别。

其他风湿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多样,如冻疮样皮疹、紫癜样皮疹、关节炎、发热等,但热型多为不规则热,发热与皮疹无明显相关性。皮疹多与紫外线照射有关。关节炎症一般不伴有骨质破坏。

幼年皮肌炎:可表现为面部、颈背部、肘关节及膝关节伸面皮肤潮红、粗糙或紫丁香样皮疹,与 sJIA 皮疹特点存在明显差异。关节炎症状一般较轻,致残率低。发热不是主要临床表现,少数病例以低热及不规则热为主。

血管炎性疾病(白塞病、川崎病、过敏性紫癜等):可伴不同程度的发热。白塞病以脓疱疹、黏膜溃疡为主要表现,与发热无密切相关性,热型缺乏特异性;关节症状并非主要临床表现。川崎病急性期表现为高热、充血性皮疹、黏膜炎症,关节炎多见于急性期表现。

自身炎症性疾病(NLRP3 炎性小体病、家族性地中海热等):临床可表现为关节肿痛、慢性发热、口腔黏膜溃疡、多形性红斑等症状,需注意与 sJIA 相鉴别。但该类疾病有家族遗传性特点,遗传学特点可表现为单基因突变,临床多以为全身炎症反应、多系统受累等为主要表现,可通过全外显子基因检测与 sJIA 鉴别。

治疗

sJIA 的总体治疗目标是在 6~12 个月内达到疾病临床缓解。早期治疗目标为:治疗后 7 天内,体温稳定于正常水平,同时 CRP 至少改善 50%。治疗后 4 周内,总体疾病活动度得到改善,即医生整体疾病活动评分(PGA)至少改善 50%,活动性关节数目和 / 或 sJADAS 评分至少改善 50%。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均衡饮食保证足够热卡摄入。物理降温,避免接触疾病触发因素,如感染、致敏源等;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对症处理。

药物治疗:尽早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快速减轻 sJIA 全身炎症反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联合应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改善 sJIA 发热症状、缓解关节疼痛,尽早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有助于控制 sJIA 全身炎症反应及糖皮质激素减量。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用于缓解 sJIA 患者的发热及关节炎症状。根据 sJIA 炎症反应程度不同,可与糖皮质激素及(或)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常用 NSAIDs 包括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塞来昔布。

布洛芬用于 sJIA 疾病活动期退热、抗感染治疗;双氯芬酸可用于 6 个月以上儿童;萘普生和塞来昔布用于 2 岁以上儿童。萘普生、双氯芬酸和塞来昔布主要用于缓解期病人控制关节炎症。不建议同时服用 2 种及以上 NSAIDs,以减少药物副作用。需引起注意的是,NSAIDs 不能阻止关节病变进展,主要用于缓解临床症状。需要关注其肝肾毒性作用及消化道不良反应,如腹痛、反酸、消化道溃疡等。

(2)糖皮质激素:因糖皮质激素具有快速、强效的抗炎作用,建议 sJIA 患儿应早期加用,以达到迅速缓解疾病进展、降低炎症反应的目标。

应用激素的剂量取决于全身炎症反应的程度。全身炎症反应呈轻中度的 sJIA 患者,可口服醋酸泼尼松 1~2mg/(kg・d),每日总量不超过 60mg/d。炎症反应重、疾病活动度高的 sJIA 患者,需大剂量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剂量为 20~30mg/(kg・d),每日最大量不超过 1000mg,连续 3~5 天为一个疗程,随后给予 1~2mg/(kg・d) 口服剂量泼尼松序贯治疗。根据疾病缓解情况,必要时可间隔 3~5 日行第 2 疗程大剂量激素冲击加强治疗。

糖皮质激素虽有良好的抗炎作用,但长期、大量应用会出现库兴综合征、高血压、高血糖及生长发育受抑等副作用;容易合并细菌、真菌、病毒和 / 或结核感染;少数儿童可出现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症甚至股骨头坏死。因此要严格把握糖皮质激素适应证、药物剂量及疗程,监测不良反应。可依据达标治疗原则,病情控制后可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3)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全身炎症反应重的 sJIA 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炎,可能不能及时达到临床缓解,建议环孢素 A 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炎。环孢素 A 口服剂量为 2~3mg/(kg・d),每天分 2 次口服,一般最大剂量不超过 100mg/d。应用环孢素 A 治疗的患者,可出现高眼压、高血压、皮肤多毛、牙龈增生伴色素沉着等症状。需监测肝肾功能和环孢素血药浓度,避免药物中毒。

(4)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起效缓慢、抗炎效果较弱,主要用于缓解关节炎进展并延缓骨质破坏,可于早期糖皮质激素抗炎起效后联合应用。

甲氨蝶呤(MTX):用于减缓骨质破坏,减轻症状和体征。推荐剂量为 10~15mg/m²,每周 1 次顿服。MTX 不良反应可表现为不同程度胃肠道反应、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胃炎和口腔溃疡、贫血和粒细胞减少等。口服 MTX 24h 后,推荐口服叶酸以减轻药物副作用;剂量一般为 MTX 剂量的 1/3~1/2,最大剂量 5mg / 周。

来氟米特(LEF):推荐用于 MTX 不耐受或不能完全应答的、较大龄的 sJIA 患儿。可减轻滑膜炎症,缓解骨质破坏。体重 > 30kg 的患儿,剂量为 10~15mg/d,常见的副反应是腹泻、肝转氨酶升高、脱发、皮疹、白细胞下降和瘙痒等。

(5)其他:沙利度胺用于改善 sJIA 关节症状和控制体温,早期应用有助于控制炎症反应及激素减量。口服剂量为 2~4mg/(kg・d),最大剂量 100mg/d,治疗期间需要注意有无妊娠,该药有致胎儿畸形、嗜睡及末梢神经炎等神经系统副作用。

(6)生物制剂:根据 sJIA 达标治疗的总原则,针对应用糖皮质激素、NSAIDs 治疗不耐受或不完全应答的 sJIA 患者,应尽早联合应用生物靶向药治疗。推荐 sJIA 无合并 MAS 的患者,尽早规律应用 IL-6 拮抗剂。针对长期治疗后,仍遗留有关节炎症状的 sJIA 患者,推荐联合应用 TNF 抑制剂及 DMARDs 治疗,而非通过增加糖皮质激素剂量或延长其用药时间达到治疗目标,详见表2。

应用生物制剂治疗前,建议筛查患儿是否有活动性感染性疾病,尤其注意有无活动性肝炎病毒感染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如存在感染性疾病,需规律抗感染治疗至感染完全控制。针对 PPD 阳性但无活动性结核感染患者,至少 4 周异烟肼口服预防抗痨治疗后,可酌情加用生物制剂。治疗 sJIA 期间,需要动态监测上述病原学是否有再感染,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表2 sJIA 常用的 bDMARDs

(7)小分子靶向药:JAK 抑制剂可减轻 sJIA 患儿的全身炎症反应,对改善关节症状有效。应用 JAK 抑制剂治疗前,建议筛查患儿是否有活动性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如存在感染性疾病,需规律抗感染治疗至疾病完全控制方可用药。

预后

sJIA 患者的预后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大约一半 sJIA 患者具有持续性疾病活动过程,其特征是持续活跃的全身炎症反应和关节症状。在该类病例中,全身症状最终得到缓解,但关节炎仍然持续存在,可能会导致功能性残疾。大约 30%~40% 的 sJIA 患者具有单相疾病过程。这些患者有单一的全身症状和关节炎发作,通常持续不到 24 个月,随后药物完全缓解,没有复发。这些患者预后很好,致残可能性很低。最后,小部分(10%~20%)sJIA 患者具有多次反复的病程,疾病复发与药物缓解期(数月或数年)交替。sJIA 患者主要死因包括 MAS 和感染,其它如间质性肺病、肺泡蛋白沉积症、肺动脉高压、心肌炎、心律失常和心脏压塞等并发症也严重影响 sJIA 患者预后。因此,sJIA 要早诊早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图1 诊疗流程

参考文献

[1] 李彩凤, 李士朋.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精准诊断及精准治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1,36(1):1-5.

[2] 李彩凤, 黄新翔, 王永福, 等.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诊疗规范. 中华内科杂志,2022,61(2):142-156.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病学等.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及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诊疗专家共识.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37(20):1539-1548.

[4] MARTINI A, RAVELLI A, AVCIN T, et al. Toward new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first steps, pediatric 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 trials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J Rheumatol, 2019,46(2):190-197.

[5] BADER-MEUNIER B, HADCHOUEL A, BERTELOOT L, et al.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ruxolitinib for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systemic idiopathic juvenile arthritis like associated with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 case report. Ann Rheum Dis, 2022,81(2):e20.

[6] BARUT K, ADROVIC A, SAHIN S, et al. Prognosis, 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 response in systemic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patients: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Int J Rheum Dis, 2019,22(9):1661-1669.

内容来源:国家卫健委:86个罕见病病种诊疗指南(2025年版)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风湿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