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2026财年第一财季报告解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9 20:11 2

摘要:阿里巴巴(NYSE: BABA;HKEX: 9988)今日发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6财年第一财季财报,实现营收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若剔除高鑫零售和银泰等已处置业务的影响,同口径收入同比增长达到10%,显示出核心业务的稳健增长态势。本

8月29日下午消息,阿里巴巴(NYSE: BABA;HKEX: 9988)今日发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6财年第一财季财报,实现营收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若剔除高鑫零售和银泰等已处置业务的影响,同口径收入同比增长达到10%,显示出核心业务的稳健增长态势。本季度净利润表现亮眼,达到423.8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6%,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其所持有的股权投资按市值计价的变动,以及处置Trendyol本地生活服务业务所产生的收益。然而,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335.1亿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18%,反映出公司在战略投入上的持续加码,彰显了阿里巴巴面向未来的坚定投入决心。

从盈利能力指标看,调整后EBITDA为457.4亿元,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保持健康水平。每股收益方面,非公认会计准则摊薄每股美国存托股收益为14.75元,同比下降10%。这一财务表现体现了阿里巴巴在收入增长与利润平衡上的战略取舍:一方面通过战略性投入巩固市场地位,另一方面通过资产优化实现净利润的显著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本季度阿里巴巴在AI和云计算领域的资本支出(Capex)达到386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20%。这一巨额投入为公司未来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解释了为何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会出现同比下降。

阿里巴巴于今年8月完成了重大的业务架构调整,从此前的"1+6+N"模式整合为四大业务部门: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整合了淘天、饿了么、飞猪)、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以及"所有其他"业务。这一调整旨在减少重复投入,增强业务协同,从而更好地聚焦于"大消费"和"AI+云"两大核心战略。例如,淘宝APP通过整合饿了么和飞猪的会员权益,推出了"大会员体系",其88VIP会员数已超过5300万,这有助于提升用户粘性和跨平台消费体验。组织架构的优化为各业务线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云计算与AI业务成为本季度最大亮点。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创三年新高,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这一强劲表现得益于公司在AI基础设施和产品研发上的持续投入。本季度,阿里巴巴通义AI大模型实现"N连发",接连开源新版本的千问3系列模型,包括基础模型、推理模型、AI编程模型Qwen3-Coder以及视频生成模型Wan2.2,这些模型在多个领域获得全球开源冠军。

中国电商集团表现稳健,客户管理收入达892.52亿元,同比增长10%,超过市场预期。淘宝闪购服务的推出显著提升了平台活跃度,8月前三周带动淘宝app月度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5%,日订单量持续创新高。即时零售业务整合效果显现,淘宝闪购和饿了么的日订单量已超过9000万,每天服务超过2亿用户。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9%,达到348亿元,但调整后EBITA margin为-8%,反映出海外市场拓展仍处于投入期。速卖通、Lazada等平台在全球化布局中持续发力,但盈利能力的提升仍需时间。

本地生活服务在淘宝闪购500亿补贴计划的推动下实现爆发式增长,但这一战略投入也导致该业务利润显著承压。与饿了么的战略整合产生了协同效应,但短期内对利润率造成压力。

在中国电商领域,公司完成了淘天集团、饿了么与飞猪的战略整合,组建了统一的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这一整合不仅简化了财务报告结构,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流量资源的优化配置。淘宝app现在集成了即时零售功能,用户可以在同一平台享受从传统电商到即时配送的全方位服务体验。

在技术投入方面,阿里巴巴全方位践行AI战略承诺,正在转型为一家拥有从AI算力、AI云平台、AI模型、开源生态到AI应用的全栈AI技术公司。本季度在全球范围内新启用了8个AI和云数据中心,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及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迪拜和墨西哥等地。预计到2025年下半年,阿里云的全球基础设施将扩展至30个地域、95个可用区。

值得关注的战略合作包括与SAP达成的云和AI领域战略合作。作为SAP全球云计算合作伙伴,阿里云将支持SAP的客户在阿里云上部署SAP核心软件系统,同时SAP将与通义千问模型合作,为企业级客户提供AI升级服务。

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阿里巴巴2026财年第一财季的营收增速相对平缓。腾讯同期营收1800亿元,同比增长13%;京东营收3011亿元,同比增长15.8%;拼多多营收956.7亿元,同比增长10%。从增速看,京东表现最为突出,而阿里巴巴的2%营收增长(同口径10%)处于行业中游水平。

然而,阿里巴巴的利润表现优于多数竞争对手。423.82亿元的净利润远超腾讯的556.28亿元(半年数据)和京东的108.9亿元(季度数据)。拼多多则出现净利润同比暴跌47%的情况,反映出电商行业竞争加剧对利润率的挤压。

在云计算领域,阿里云26%的收入增速领先行业,而腾讯云的具体增速未在财报中单独披露。京东则通过1.4万个智能体在内部运行,覆盖从仓储调度到客服应答的全链条,展现出在AI应用方面的特色优势。

即时零售成为新的竞争焦点。阿里巴巴通过淘宝闪购和饿了么的整合,日订单量达9000万;京东外卖上线3个月日单破2000万;拼多多则通过"百亿补贴"加码竞争。这一领域的激烈竞争导致各平台营销费用大幅增加,对短期利润率造成压力。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明确表示,未来将围绕"大消费"和"AI+云"两大战略重心继续坚定投入。在AI方面,公司不仅发布了通义千问系列开源模型,还推出了AI编程平台Qoder以及视频生成模型等产品,旨在通过开源生态和行业合作(如与SAP的战略合作)扩大其AI影响力。在消费领域,公司宣布投入500亿元用于提升用户体验和市场拓展。尽管短期利润因高强度投入承压,但阿里巴巴在核心业务增速、AI技术突破及全球化基础设施布局方面展现了强大的长期增长潜力。其截至2025年6月30日仍拥有的193亿美元股份回购额度,也体现了公司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信心和财务实力的稳健。

风险方面,主要来自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的利润率压力,以及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分析师普遍认为,虽然短期利润承压,但阿里巴巴在AI和云计算领域的长期布局将为其赢得未来竞争优势。

总体而言,阿里巴巴2026财年第一财季的表现体现了转型期的典型特征:收入平稳增长,利润因战略投入而波动,但新兴业务展现出强劲潜力。随着战略调整的深入和AI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公司有望在未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

来源:品牌观察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