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北青社区传媒(北青社区传媒副中心版:BQSQfuzhongxin)推出读者投稿专栏,本期内容来自体育收藏家、北京祥体育博物馆馆长李祥,作为一名体育文化从业者,他总是对热门话题充满好奇,今天(8月29日)是传统节日——七夕节,当满城都是玫瑰、晚餐与电影
今年以来,北青社区传媒(北青社区传媒副中心版:BQSQfuzhongxin)推出读者投稿专栏,本期内容来自体育收藏家、北京祥体育博物馆馆长李祥,作为一名体育文化从业者,他总是对热门话题充满好奇,今天(8月29日)是传统节日——七夕节,当满城都是玫瑰、晚餐与电影时,他说,他决定与藏品们一起过,藏品是他的挚爱,是他的宝贝,更是他眼中的“西施”。
作者简介:
李祥 | 体育收藏家、北京祥体育博物馆馆长;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理事长、体育博览杂志理事会文化与传播专委会主任;47年体育文物收藏与研究经验,馆藏3万件珍品,含1896年首届奥运会邮票、历代奥运火炬等,曾策划“体育艺术作品特展”等国家级展览。
这个七夕,当满城都是玫瑰、晚餐与电影时,我决定与我的藏品们一起过。在我看来,藏品是我的挚爱,是我的宝贝,更是我眼中的“西施”。
三万件藏品,浩瀚如星辰。总有人好奇:“李馆长,您的镇馆之宝是哪个?”“您最心爱的藏品是什么?”答案或许出人意料:收藏就像谈恋爱,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只要你看对眼,你认为好,那就是宝贝!
几位小同事一直追着我说,情人节让我聊聊哪些藏品是我心中的“西施”。对我来说,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境下,我眼里的“西施”是不一样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收藏的世界里,这份偏爱尤为动人。打动我的,往往是那一瞬间的心动、一段独特的记忆、一份难以言喻的情感联结。既然小同事们这么热情,那我就在情人节当天随便聊聊。
不过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些被选中的藏品并非什么权威榜单或价值排行。事实上,在我收藏的3万件体育藏品中,每一件都是特定时期我心中的“西施”。
1.5000年左右的木质、石质、陶质陀螺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半坡、河姆渡、仰韶、良渚文化遗址中,先后出土了木质陀螺、陶制陀螺、石质陀螺。这说明了在四五千年前,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陀螺便成为了满足儿童游戏娱乐需求的玩具之一。陀螺的形状独特,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这种古老的娱乐工具曾经以木或铁制成,呈倒圆锥形。大家可以看到北京祥体育博物馆各种形状、各种材质的陀螺。
陀螺是目前考古发现中最早与体育活动相关联的特定文物之一,无论是抽转比赛、定点掷准还是掷打比赛,陀螺都以其多样性、灵活性、娱乐性和易于开展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陀螺,又叫打陀螺、冰嘎、老牛,是很多人童年的记忆。20世纪四十年代,老北京的孩子把抽陀螺叫做“抽汉奸”,因那时日本人侵占了北京城,不少汉奸助纣为虐,他们跟日本鬼子一样招人恨,老百姓就借抽陀螺时出气儿,一边抽一边说:“抽汉奸,打汉奸,打败日本,打汉奸。”“抽汉奸,打汉奸,棒子面涨一千。”以解心头之愤恨。
曾经我以为体育源自于战争、掠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透过陀螺,我对体育的来源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体育源自人的本能,成年人伸胳膊踢腿,儿童娱乐玩耍的天性。而且我觉得体育没有那么神秘,体育就是玩,顺便对各位做个邀请,欢迎来北京祥体育博物馆玩。
2.汉代健身彩绘陶俑
汉代为何盛行导引健身?汉初主张“无为而治”“养生治国”,导引作为修身养性之术,与道家“贵生”“全形”理念高度契合,成为社会上层流行的养生方式。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提出“形劳而不倦”的养生观,强调导引可“通经活络,调和气血”,被纳入官方医疗体系。汉武帝求仙问道,淮南王刘安招揽方士编撰《淮南子》,其中详细记载导引之法。导引,作为中国古代独特的养生健身方法,实现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的养生目标,承载着古人对健康与长寿的追求。
这些陶俑以细腻的陶土为材质,经过匠人精心捏制、烧制,并施以绚丽的彩绘,每个陶俑色彩鲜艳、身姿优雅,姿态各异。有的陶俑双臂高高扬起,五指微微张开,似在拥抱天空;有的则微微弯腰,单腿抬起,膝盖弯曲,另一条腿稳稳站立,身体微微前倾,尽显灵动之美;还有的双手合十,身体端正,双目轻闭,似在冥想;有的陶俑侧身而立,一条手臂向侧面伸展,另一条手臂弯曲上举,仿佛在拉伸筋骨,舒展经络。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尚知锻炼养生,与汉代的“健身达人”相比,我们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却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中忽略了自身的健康。
3.1917年刊有毛泽东《体育之研究》论文的《新青年》原版杂志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深陷于内忧外患的漩涡之中,外部列强虎视眈眈,内部军阀割据混战,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面对“国力衰弱,武风不振,民族体质日渐衰微”的严峻形势,青年毛泽东在追寻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中,他深刻洞察到体育对于强健民族体魄、弘扬尚武精神、拯救民族于危难之际的重大意义。
1917年4月1日,年仅24岁的毛泽东以笔名“二十八画生”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提出了著名的“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的思想。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够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章士钊、刘半农等当时的“顶流人物”同期发文,可见这篇体育论文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当时这篇论文发表时有一个小插曲,编辑部认为是一篇体育性质的论文,达不到在《新青年》发布的水准,但李大钊看后说“非体育也”,最终发布。确实深入研读这篇论文,虽然名字是体育之研究,但探讨的是民族危亡之际,体育对于个人成长、民族觉醒、国家强盛的重要性,提倡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磨练意志,挽救危亡。
在《体育之研究》中,毛泽东阐述了体育“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四大作用,同时提出了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占第一位置”的思想。这对于他今后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主的“新体育”精神,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
4.1948年中国奥运代表团篮球队义赛赈灾锦旗
这面锦旗的发现纯属偶然,能够留存至今实属不易,堪称是从废物堆中抢救出的珍贵文物。锦旗右侧抬头尚属完整,上有“我国出席世运篮球赛”的字样,而“世运”正是当时对奥运会的称呼。紧接抬头的是“筹赈六一八水灾义赛纪念”,旗帜中央的主题口号原文应为“为祖国争光,为灾黎请命”,但是“为灾”两字已经散失。落款的锦旗赠送方为“新加坡福州会馆敬赠”,时间则是1948年7月10日。
这面锦旗是1948年中国奥运代表团篮球队赴新加坡等地义赛筹集经费,捐款赈灾后由新加坡福建会馆赠送的。为参加这届奥运会,足球、篮球队沿途打比赛靠门票收入筹集路费。6月18日,福州遭逢百年来最大的水灾,在新加坡的福州会馆特别设立了“六一八水灾委员会”,筹募赈济。虽然当时尚未筹足赴伦敦参加奥运会的路费,但中国篮球队毫不犹豫地将与新加坡联队比赛所得的全部6万余元收入捐给新加坡福州会馆。为了感谢中国篮球队的善举,新加坡福州会馆特意赠送给球队一面锦旗,上书“为祖国争光,为灾黎请命”10个大字。
2024年的2月4日,中国篮球名人堂入堂仪式在陕西延安举行。在中国篮球珍藏品展览中,北京祥体育博物馆收藏的这面“1948年中国奥运代表团篮球队义赛赈灾锦旗”在现场进行了展览展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民国时期运动员们肩负着国家的荣誉与期待,为了抵达遥远的比赛现场,他们不得不乘坐数月之久的轮船,历经风浪、饱受旅途的艰辛。然而,正是这种艰难不易,更加凸显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与坚定信念。如今,我们的运动员生活在一个交通便利的时代,飞机、高铁让出行变得轻松快捷,各种食宿安排也都有了更好的保障。然而,我们不应忘记民国时期运动员们的付出与坚持,而体育文物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铭记历史、致敬前辈、奋发图强。或许这就是体育文物的价值,也是体育收藏的意义。
5.中华篮球队参加世界杯篮球赛纪念“为国争光”金质徽章
近期结束的男篮亚洲杯,大家都看了吧。一分惜败澳大利亚,但收获一众好评,一帮年轻人打出了中国篮球的特色,亚军也是中国男篮近十年亚洲杯的最好成绩。那中国篮球的最好成绩是第几名呢,大家可以在直播间互动一下。在探讨中国男篮在世界大赛上的最佳成绩时,传统观点普遍认为奥运会上的三次第8名(1996年亚特兰大、2004年雅典和2008年北京)以及在1994年加拿大世锦赛进入前八名是最好的成绩。
但如果将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史继续放大会发现,中国篮球曾经的最好成绩不是第八,而是第四。 在我看来,将大陆篮球简单等同于中国篮球的全部并不准确。台湾篮球不属于中国篮球吗?而根据国际篮联官网所记录的早期世界篮球锦标赛的成绩,在1959年的智利世锦赛上,中华台北队取得了世锦赛第四名,可以说是中国篮球历史上最好成绩。
北京祥体育博物馆收藏的中华篮球队参加世界杯篮球赛纪念“为国争光”金质徽章可作为不可多得的历史物证。这枚金质盾形纪念章,正面中部浮雕有正在投篮的运动员形象,上部刻有“为国争光”的口号,右侧为“中华篮球队”、“参加世界杯篮球赛纪念”等字样,左侧则是“参谋总长、空军一级上将王叔铭赠”。此徽章的“主人公”钱大钧、王叔铭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钱大钧在台湾多个体育组织任职,并多次带队参加国际赛事,王叔铭曾担任“体育总会会长”。该纪念章是二人对出征第三届男篮世锦赛的中华台北队获得世界第四的好成绩的褒奖。我们讲究以物证史、以物叙史,而体育收藏品有时候真的能够揭开历史的真相。
6.1905年皇家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第一次运动会奖牌
这枚奖牌正面图案有橄榄枝,寓意着这届运动会追求的和平、胜利、希望、友谊和长寿等,中间有一只燕子,燕京代表着北京,也寓意着和平。背面文字为“光绪三十一年 第一次运动会奖牌”。中间为灵芝,灵芝自古以来被视为延年益寿的仙草,寓意着长寿不老、永葆青春和健康。一方面寓意着学生要通过体育运动追求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寓意着慈禧太后追求的万寿无疆。 运动会期间,校方特别强调开运动会的目的是培养青年“临事不辞难,事君不惜死”的精神,高呼过“皇太后圣寿无疆,皇上圣寿无疆,京师大学堂长久”的口号之后,比赛开始了。掷槌是第一个项目,随后进行的24个项目中,不同类型的赛跑成为运动会的重点。
关于这次运动会举行的目的,正如1905年4月发布的《总监督为大学堂召开第一次运动会敬告来宾文》中指出的,为了表明其“盖学堂教育之宗旨,必以造就人才为指归,而造就人才之方,必兼德育、体育而后为完备”,也为了使士大夫和学者们在西方武力的冲击下,懂得“非重体育不足以挽积弱而图自存”的真理,让所有的学生们都能“渐知尚武,渐能耐劳”。
该纪念章是见证北京大学最早举办运动会的实物,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后,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并将体育排在德育、智育与美育之前,进一步推动了北大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说1905年北京大学举办的运动会,推动了近代高校体育的发展,拉开了近代学校追求民族自由、争取民族独立的序幕,为后续的体育救国思潮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7.1933年第五届全国运动大会纪念章(苏武牧羊 勿忘国耻)
以“苏武牧羊”历史典故为核心图案,刻画苏武手持节杖、身着古装,在北海(今贝加尔湖)畔牧羊的场景。画面中一簇小草、两枝枯树、三只温顺的小羊旁面容惆怅的拄杖长须牧羊老人驻足南望,远处几行南归的大雁从空旷的天空掠过。寥寥数笔勾勒出了“苏武牧羊,勿忘国耻”的历史故事。苏武是汉朝的使者,被匈奴扣留并流放去牧羊。匈奴威胁他,只有公羊生仔才放他回国。但苏武坚守忠诚,不抛弃不放弃,掘鼠粮、食野果,与羊群为伴,度过19年的苦难成功返回汉朝。
原计划于1931年10月举办的近代第五届全国运动会,由于受到“九一八”事变的突然爆发以及全国十七个省发生水灾的双重影响,被迫延期至1933年10月,在南京中央大运动场举行。当时,“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已达两年之久,全国人民正处于悲愤与抗争之中。东北代表团身着黑衣、手举黑白两色旗表达了对沦陷故土的深切哀悼和对侵略者的强烈控诉,同时也寄托了对收复失地、恢复国家主权的热切期望。
对这届运动会,时任教育部部长的王正廷在《第五届全国运动大会总报告》中这样评价道:“然则吾人倘谓此次运动大会将为中华民族复兴运动之始点,识者或不指为夸大。”(意思是,如果将本届全运会视为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有识之士也不会认为这是夸大的言论。)本届全运会于“九一八事变”后举办,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抵抗外侮、抗日救国的民族精神。 这枚饱经岁月沧桑的纪念铜章,试图以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唤醒国人的奋进意识,生动体现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8.北京2008年奥运纪念银盘(李祥创意设计)
此金银盘为我创意、内容研发及设计,灵感来自于对中国古代体育的理解,这个银盘算是我设计最成功的文创产品,当时也为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而且该银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国外领导人。金银盘正面图案分为九个部分,中间以七龙飞翔图案环绕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周边图案分为八个区,顶部图案为中国古代体育综合项目集萃,涉及了射箭、舞蹈、投掷、技击和技巧等活动形式;其余七区为中国古代的武术、拳术、器械操练、棋类、水上、冰上运动、球类、摔跤、技巧、马术、举重、射箭、保健养生等体育项目的文物图案。
整个银盘正面图案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内容,是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真实反映,深刻地揭示中国古代体育运动与西方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共存与呼应。这款文创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被多位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给联合国秘书长、国际奥委会主席等国际政要和友人,同时也被国际奥委会博物馆收藏及巡展。
我们举办了两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北京2008夏奥和2022冬奥,从赛事组织运营到弘扬民族精神等等多方面的成功不再赘述,但作为体育文博从业人员的笔者一直认为,在这两届盛会举行之际,没有一家国家级的奥运体育博物馆借此良机和大好平台,展示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中国体育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实在是大大的遗憾!而笔者设计的这一小小银盘,也算是一份时代的记忆。
9.1932年纪念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欧林匹克”瓷碗
该彩瓷碗采用了传统的中国瓷器制作工艺,碗身以绿色和红色为主色调,瓷碗上刻有“欧林匹克”字样,瓷碗四周有桃花环绕,寓意桃花朵朵开,好运远方来,桃花也是希望的象征,鼓励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瓷碗底部刻有“泰和公出品”字样,该纪念瓷碗出于江西泰和县。
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对中国来说是一届特别的奥运会,刘长春独自一人代表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当时报纸这样写道: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况国运艰难,望君奋勇向前,让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刘长春的参赛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在国际社会上炮制伪满洲国的阴谋,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刘长春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实则是中华民族四万万同胞不屈的写照。
这个瓷碗不仅记录了中国首次参与奥运会这一关键历史节点,更见证了刘长春孤身一人代表国家参赛所承载的民族期望。刘长春成绩那么差,复赛进不去,集国人之希望,换成现在妥妥的要挨骂,热搜好几天挨骂那种。但为什么那么多人不但不骂还那么敬仰。这是有深层次原因的。竞技不是唯一、民族才是大义、历史铭记第一(唯一)。
10.“体育救国”湖南第十三届全省运动会女子掷铁饼第一纪念墨盒
墨盒为金属质地,表面呈古铜色,因岁月氧化形成斑驳质感,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墨盒上“体育救国”四个大字铿锵有力,右侧文字为:湖南第十三届全省运动会女子掷铁饼第一纪念,举办时间为1933年。左侧文字为:张开琏敬赠。张开琏为当时湖南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一生廉洁,重视体育,国共合作期间,私下保护共产党人士。1951年,作为福建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特邀代表,并被选为福建省第一届政协委员。1954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该墨盒浓缩了民国时期“体育救国”的理想与女性体育的突破。回望历史,体育与国家民族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将其视为救国图存的重要途径,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近代中国都堪称一个独特的范例。 北京祥体育博物馆收藏了众多与“体育救国”相关的体育藏品,如刻有“强国强种”、“体育救国”、“健身救国”、“自强不息”、“抵御外侮”等字样的奖牌、奖杯、墨盒等,它们生动地讲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体育救国理念的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这些展品不仅见证了当时人们将体育作为振兴国家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增强意志,进而抵抗外侮、拯救国家的坚定信念。
近代中国看湖南,近代中国体育同样看湖南。新中国成立前,湖南举办了十七届全省运动会。早在1905年,湖南就举办了第一届体育运动会,成为全国最早举办省级运动会的省份之一。1917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于《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名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提出了著名的体育思想“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爱国精神是湖湘体育文化最为本质的内涵,强调通过体育教育和体育运动来强健国民体魄。令人遗憾的是,湖南尚未建立一座省级体育博物馆,实属遗憾。我馆珍藏有上千件湖南省体育藏品,愿意寻求与湖南的合作。
11.1900年巴黎世博会(奥运会)官方多款识红陶雕塑
我一直称她为女神形象,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女神。这件藏品,是我在巴黎古玩市场看到的,当时进了巴黎一家店,有很多雕塑,很唯美、很浪漫,逛市场迅速浏览,看有没有体育元素,是新店还是老店。第一眼看不知道是奥运会,在交谈中慢慢理解到这是第二届奥运会的官方雕塑。仔细观察,可见这个雕塑上有多个印章,足以证明为官方活动纪念雕塑,刻有“1900”字样,雕塑呈现长发人物半身像,头部微抬,目光沉静悠远,面部线条简洁而富有神韵,人物肩部以布料垂落与褶皱表现,突出身体线条的流畅感,兼具古典雕塑的庄重与现代艺术的抽象化处理。法文字母清晰可见,基本判定是1900年的官方活动。
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和第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有着说不清的关系。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1900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为奥运会的延续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此次奥运会作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一部分,大会组织者别出心裁,将比赛场地和项目按照博览会的工业类别,分在16个区域进行。例如,击剑被安排在刀剑制造工业区,划船安排在救生系统展览区等。实际上,运动会成了博览会的一部分,成了展览会招揽观众的体育表演,整个赛事持续了6个月8天之久,被称为“马拉松式的运动会”,有的选手甚至终身都不知自己曾经参加过奥运会。
玛丽安娜女神的形象在法国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渊源。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神话中的自由女神,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玛丽亚娜女神的形象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象征。2024年巴黎奥运会会徽中的女性形象是玛丽亚娜女神,她的设计灵感正是来源于这位法国的国家象征。她的形象在法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出现在政府机关的印章、奖章、总统选票及邮票上,还被铸在法国的欧元硬币背面,甚至在已退出流通的法郎上也有她的身影。
12.1953年全国冰上运动大会奖杯(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
这座奖杯设计独特且富有深意,流线造型,线条优美,既体现了体育运动的动感与活力,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奖杯杯身上侧刻有卷曲纹,双耳饰有变体的夔龙纹和祥云,杯体和底座连接处为竹节式设计,寓意节节高升。奖杯正面刻有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字体奔放苍劲。侧面镌刻着“全国冰上运动大会女子组接力比赛”、“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赠”的字样,写明了此次活动的组织单位。
这个奖杯不简单,是各类冰雪活动展览中的常客,在2022年冬奥会展览的时候,咱们国家最高领导人都看过,对奖杯的造型和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虽然我国的冰雪运动发展的如火如荼,但真正拉开中国冰雪序幕的的是1953年首届全国冰上运动大会。2月15日至19日,首届全国冰上运动大会在黑龙江哈尔滨人民体育场举行,来自东北区、华北区、西北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及中国火车头体育协会的196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设速滑、花滑、冰球三个项目。赛事不仅诞生了首批全国冰上项目纪录,更推动了冰上运动在北方中小学的普及,哈尔滨、长春等地冬季浇冰场成常态,工厂与机关纷纷组建冰球队,奠定了中国冰上运动发展的基础。
13.汉代仙人六博东王公 西王母车马出行铜镜
此铜镜为东汉时期典型圆形镜,镜体厚重,直径约20-25厘米,镜面平整,背面采用高浮雕工艺,人物与神兽形象立体感强,展现出汉代铜镜铸造的精湛技艺。汉代“东王公西王母车马出行仙人下六博棋铜镜”是一件融合了神话传说与日常生活趣味的文物。东王公头戴冠冕,身着宽袍大袖,端坐于龙纹座上,手持象征权力的圭板;西王母头戴胜饰,身披飘逸长袍,身旁伴有玉兔持杵捣药、三青鸟环绕,二人构成汉代神话中“阴阳调和”的核心意象。其形象源于《山海经》与《神异经》,东王公代表“阳”,西王母代表“阴”,共同主宰仙界,反映汉代对长生不老与仙境的向往。
六博棋被视为现代象棋、国际象棋、日本将棋的源头。汉语“博弈”一词中,“博”即指六博,“弈”指围棋,先有“博”,后有“弈”,沿用至今。六博棋的起源可追溯至夏代,但明确文献记载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楚辞·招魂》中“菎蔽(kuibi)象棋,有六博些”的记载,证实了战国时期荆楚一带已流行此戏。考古发现亦支持这一观点,如南越王墓出土的六博棋具(青玉、水晶棋子)及博局装饰物,证明其至少在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已形成完整形态。东汉后期,六博逐渐演变为赌博工具,胜负依赖掷箸运气,加速了其衰落,围棋日益流行,六博因规则简单被取代,玩法逐渐失传。
14.1929年4月南开学校师生敬赠“为国争光”盾牌 董守义先生惠存
这一件银制盾牌,高17.6厘米、宽13厘米,形状如桃,左右上部对称镂空3厘米。银盾上方用浅浮雕刻着一朵盛开的月季花,花的下面用楷体字刻着“董守义先生惠存,南开学校师生敬赠”的字样。银盾正中用隶书刻着“为国争光”4个大字,下方竖排着“十八年四月率领本校篮球队南征战胜沪江、西青、匹兹堡及菲大纪念”共28个楷体字。
这件盾牌的由来是什么呢?经研究,1929年,南开篮球队赴上海进行友谊赛,先后战胜上海劲旅青年会西国队、沪江大学队、美国海军队、美国匹兹堡队以及当时号称“远东霸主”的菲律宾篮球队。归校后,南开师生为教练董守义赠送“为国争光”盾牌。
这件文物的历史价值毋庸多言,而对于它的收藏价值,中国体育博物馆原馆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体育纪念品收藏委员会原主任谷丙夫曾经如此评价:董守义是中国体育的重要历史人物,这件银盾又记载着如此重大的体育事件。更为重要的是,这是奖给董守义个人的,是唯一的,肯定是孤品! 这件文物太珍贵了!在中国篮球名人堂入堂仪式以及篮球主题展览上,这枚盾牌是常客,是压轴的。
南开学校任教期间,董守义培养出了闻名全国的“南开五虎”,一时间,天津篮球运动享誉海内外。董守义还曾多次以运动员、教练员身份参加远东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大型国际体育活动,后被推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董守义当选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中国篮球协会主席,被誉为“中国篮球之父”。中国篮协名人堂中,15位中国篮球前辈将以“特别致敬”方式直接入堂,董守义便是其一。
15.新青年文创笔记本
我们博物馆收藏了一册1917年的原版《新青年》杂志,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复刻版文创产品。这是我们北京祥体育博物馆首个文创项目,目前也是唯一持续推出的系列。该产品不仅承载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它既是博物馆发展历程的见证者,也标志着我们在文物活化利用上的创新突破。这款文创的诞生,本质是我们对"体育历史文物现代化分享"的探索实践——它既非简单的文物复制,也不是商业化的衍生品,而是搭建了一座桥梁:让封存于展柜中的历史记忆,通过现代设计语言重新获得生命力,最终实现文化传承与公众教育的双重目标。
16.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
这对冰墩墩,是在北京冬奥会落幕之后、也是冰墩墩热潮退去之后,我的一位亲属送给我们的。它不仅仅是一件纪念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心意——是亲人对我们全家默默的关怀,也是一种对我们支持体育、热爱奥运的认可与鼓励。它所承载的,早已远超一个吉祥物的含义,更是那份被人记得、被人牵挂、被人认可、被人鼓励的温暖与感动。
来源:走近各大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