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尤其这4种水,很多人天天喝、年年喝,喝出了转氨酶升高(肝功能负担加重的一种表现),喝出了肌酐异常(肾小球受损的信号),等到体检红字扎堆,才开始后悔。
有些水,看起来清澈干净,喝下去没什么味道,但对身体的影响,却是“闷声作大死”。每天嘴里灌下去的水,可能是你肝肾出问题的幕后推手。
尤其这4种水,很多人天天喝、年年喝,喝出了转氨酶升高(肝功能负担加重的一种表现),喝出了肌酐异常(肾小球受损的信号),等到体检红字扎堆,才开始后悔。
今天不讲大道理,也不吓唬你,我们一个个来拆开看,看看你是不是也在不知不觉中,喝进了“慢性器官杀手”。
第一种水:反复烧开的水
家里电水壶里剩点水,第二天再烧;保温壶里的水没喝完,再加点水继续煮……说实话,这种习惯,十个家庭有八个都在做。
可你不知道,水反复烧开后,里面的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升高。亚硝酸盐本身没毒,但它进到胃里,很容易与蛋白质分解物结合,生成亚硝胺类致癌物。这类物质不仅伤胃,更对肝脏代谢构成负担,长期摄入,会引发肝细胞慢性炎症反应。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曾做过一项实验,发现反复烧开的水中,亚硝酸盐浓度比一次烧开的水高出近5倍。对于经常喝这种水的人来说,肝脏代谢压力相当于每天多喝一瓶“看不见的毒药”。
建议很简单:水烧一次就够了,别反复加热;保温壶的水,最好每天倒空清洗一次。不图省事,图个安心。
第二种水:隔夜的凉白开
有人说:“我家烧的水干净,放一晚也没坏,怎么就不能喝?”问题就出在“过夜”两个字。
水在空气中放置超过8小时,哪怕盖着盖子,也会吸附空气中的尘埃、细菌、霉菌孢子,特别是南方回潮天,水面还容易滋生生物膜,这种看不见的薄膜,可能包含铜绿假单胞菌,它对肾脏尤其不友好。
水中的矿物离子也会随时间变化,形成微量沉淀,这些沉淀对肾小管细胞有轻微毒性,若天天喝、常年喝,就变成了慢性肾功能减退的温床。
有数据显示,慢性肾病的早期患者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存在“饮水不洁或存储不当”的生活习惯。肾脏不像心脏那样会“喊疼”,它坏得悄无声息,只在尿常规里露个面。
凉白开别隔夜喝,尤其是夏天,哪怕是早上烧的,晚上也别继续喝了。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细菌的温床,别拿自己身体当过滤器。
第三种水:长期放置的瓶装水
办公室常见的一幕:某人桌上一个大瓶矿泉水,喝了几口,剩下的放三天继续喝,瓶盖也不紧,搁在电脑边,灰尘粘了一圈。
问题来了,开封后的瓶装水,保质期只有24小时,哪怕你没喝完,也别指望它“永葆青春”。水一旦接触空气,细菌就开始入侵,而塑料瓶本身在光照和高温下会缓慢释放锑、邻苯二甲酸酯等化学物质,这些成分在体内代谢主要靠肝脏。
尤其是锑,它在体内过量蓄积时,会影响肝脏酶系活性,造成转氨酶升高,甚至诱发脂肪肝相关炎症反应。而邻苯类物质则被证实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密切相关。
中国疾控中心一项针对市售瓶装水的研究指出,开封3天以上的瓶装水中,细菌总数可超过国家标准上限的40倍。
瓶装水开封后24小时内喝完,没喝完就倒掉,别心疼那几毛钱,心疼你的肝和肾才是真的。
第四种水:甜味水、酸味水、果味水
年轻人爱喝“有味道的水”,什么“柠檬水”“蜜桃味”“气泡水”,看起来像水,喝起来像饮料,实则是高渗透压饮品。
这种水含有大量人工合成的甜味剂、酸调剂、色素和防腐剂,喝着“清爽”,但这些成分进入身体后,需要肝脏进行二相代谢反应,同时需要肾脏负责排出代谢产物。
问题是,这种代谢是有代价的。甜味剂中的阿斯巴甜、安赛蜜等物质,对肝细胞有轻微毒性,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引起肝细胞线粒体功能紊乱,表现为易疲劳、转氨酶升高、脂肪沉积。
而酸味剂如柠檬酸钠,会增加尿液中钙的排泄,形成高尿钙环境,长期下来容易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导致肾结石风险升高。
有研究统计,每周饮用3次以上的调味水人群,肝酶异常率比普通饮水者高出1.9倍,肾功能指标轻度异常率也显著上升。别把“有味道的水”当水喝,它不是解渴,是在给肝肾加班。写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那我到底能喝什么水?
答案不是复杂到让你焦虑,而是简单到你忽略——新鲜烧开的温水、24小时内饮用完的凉白开、玻璃壶煮的矿泉水,这些是身体真正需要的水。别追求口感,别图方便,喝水这件事,越“无聊”,越健康。
喝错水,不是立刻让你吐血昏迷,而是像细雨穿石,一点点耗掉你的肝肾储备。等到体检红字成串,肝肾一起报警,你才会明白,原来最不起眼的水,才最需要敬畏。
我们做医生的,最怕你说:“我平常也没干啥坏事,怎么就肝肾出问题了?”真正的“坏事”,藏在你看不见的日常。这世界上最温柔的慢性伤害,不是酒,不是药,是你以为最安全的那一口水。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志强.反复烧开的饮用水中亚硝酸盐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0,32(6):602-605.
[2]李静,刘莎.瓶装水细菌污染情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21,38(3):250-253.
[3]程浩,赵玉.甜味剂摄入对肝肾功能的潜在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2,32(19):35-39.
来源:王医生健康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