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茶经》之略——历代咏茶名篇集(9)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3 17:21 3

摘要:《茶经》是唐代陆羽编著,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有不少与茶事有关的记载,但都是各书中的零散片段,直到《茶经》的出现,才有了完整而系统的茶学专著。

山中作

唐 · 吕从庆

人生自古少百年,弹琴饮酒须欢然。

老子于今得此趣,纵有尘事难纠缠。

左安药炉右茶具,失记朝来与朝去。

偶因送客出前溪,便过溪桥拾诗句。

茶经简介:

《茶经》是唐代陆羽编著,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有不少与茶事有关的记载,但都是各书中的零散片段,直到《茶经》的出现,才有了完整而系统的茶学专著。

《茶经》也引领了茶书写作的风潮,此后出现了大量有关茶和饮茶知识的专书,而《茶经》本身又成为后世茶书的范本。将饮茶提升为茶文化和茶道,给饮茶的程式灌注进了美学的意境和儒、释、道的思想。

《茶经》第九篇:略

作者 / 陆羽

其造具,若方春禁火之时,于野寺山园丛手而掇,乃蒸,乃舂,乃以火乾之,则又棨、朴、焙、贯、相、穿、育等七事皆废。

其煮器,若松间石上可坐,则具列,废用槁薪鼎枥之属,则风炉、灰承、炭挝、火筴、交 床 等废;若瞰泉临涧,则水方、涤方、漉水囊废。

若五人已下,茶可末而精者,则罗废;若援藟跻嵒,引絙入洞,于山口灸而末之,或纸包合贮,则碾、拂末等废;既瓢碗、筴、札、熟盂、醝簋悉以一筥盛之,则都篮废。

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

翻译(白话文)九、茶具的省略

关于制造和工具,如果正当春季寒食前后,在野外寺院或山林茶园,大家一齐动手采摘,当即蒸熟,捣碎,用火烘烤干燥(然后饮用),那末,棨(锥刀)、扑(竹鞭)、焙(焙坑)、贯(细竹条)、棚(置焙坑上的棚架)、穿(细绳索)、育(贮藏工具)等七种工具以及制茶的这七道工序都可以不要了。

关于煮茶用具,如果在松间,有石可坐,那末具列(陈列床 或陈列架)可以不要。如果用干柴鼎锅之类烧水,那末,风炉、炭挝、火夹、交 床 等等都可不用。若是在泉上溪边(用水方便),则水方、涤方、漉水囊也可以不要。

如果是五人以下出游,茶又可碾得精细,就不必用罗筛了。

倘若要攀藤附葛,登上险岩,或沿着粗大绳索进入山洞,便先在山口把茶烤好捣细,或用纸包,或用盒装,那么,碾、拂末也可以不用。

要是瓢、碗、夹、札、孰盂、盐都用筥装,都篮也可以省去。

但是,在城市之中,贵族之家,如果二十四种器皿中缺少一样,就失去了饮茶的雅兴了。

陆羽生平

陆羽十分嗜茶,精于茶道,唐朝上元初,陆羽隐居苕溪,撰《茶经》,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皆有论述。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他一生坎坷,本是个弃儿,被善于考察茶事的智积禅师捡回,幼年寄养在李儒师家,与儒师之女李季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九岁回寺院,智积禅师授予茶艺。十三在戏班子学艺,后被太守李齐物收留,送书院攻读经书,其时与李季兰同窗共读,萌生爱情。

李季兰应诏入宫为才女,改名李冶,与陆羽中断音讯。陆羽因李齐物朝廷被害,断绝仕途之念,开始考察茶事,同时寻访李季兰。安禄山反唐,在杭州寻茶与李冶不期而遇。陆羽经余杭镇到达双溪乡将军山,开始写作《茶经》,后到湖州寄宿妙喜寺,与李冶重燃爱火,再定终身。

陆羽因茶出名,进宫为代宗帝煮茶,建中元年,李冶因触怒德宗帝,被杖死。陆羽伤心欲绝。晚年浪迹东南各省,七十二岁死于湖州。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