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穉登《跋苏轼治平帖》:楷书里的雅韵与敬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9 18:09 2

摘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颇有意思的书法小品——明王穉登为苏轼《治平帖》所作的楷书跋语,纵仅29.2厘米的尺幅间,藏着这位明代文人对苏轼的敬慕,也藏着他楷书特有的雅逸气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颇有意思的书法小品——明王穉登为苏轼《治平帖》所作的楷书跋语,纵仅29.2厘米的尺幅间,藏着这位明代文人对苏轼的敬慕,也藏着他楷书特有的雅逸气质。

王穉登是明中后期文坛名家,诗文书画皆通,尤其擅长以楷书题跋。这件跋语虽为短幅,却能见其笔法功底:笔画起收干净利落,没有刻意的顿挫张扬,横画平稳如案,竖画挺直似竹,转折处略作圆转,少了唐楷的森严,多了几分书卷气的柔和。他写楷书不追求“铁画银钩”的刚硬,反而带着些行楷的灵动,比如“轼”“帖”等字的收笔,轻顿后顺势带出细锋,像春日柳丝轻拂,透着自然的活气。

章法上更见巧思。字距疏朗、行距分明,整行看如串串珍珠有序排列,既不拥挤也不松散。钤印“王穉登印”与“青羊君”两枚白文印落在文末,朱红印泥与墨色字迹相衬,添了几分雅致,也让短幅跋语有了完整的章法节奏。

细品此作,最动人的是笔墨里的态度。王穉登跋苏轼法帖,笔下没有狂放的挥洒,反而透着小心翼翼的敬意——笔画稳当不逾矩,结字端正不张扬,像是对着前辈的手迹轻声絮语。这种“敬”不是拘谨,而是将仰慕藏在笔锋里,让后人观之,既能见书法之美,也能感文人相惜之情。

如今展卷细观,这短短一跋虽非王穉登扛鼎之作,却像一扇小窗,让我们看见明代文人题跋书法的雅致风貌,也看见千年前的苏轼,如何以笔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心。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