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穉登《跋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卷》:墨里识真迹,笔间见风神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9 18:09 2

摘要:作为明代书家,王穉登的字自带一股潇洒气。此行书跋文里,笔画流转间见利落,没有刻意的缠绕,却在提按转折里藏着劲挺——就像他说李公麟白描"如屈铁丝",他自己的笔也带着这份不软塌的力道。墨色浓淡随情绪走,评真迹时厚重笃定,写"飘然有天人相"时又渐见轻盈,字与文的气韵

王穉登这篇行书跋文,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纵34.6厘米的尺幅间,不只是对李公麟《维摩演教图》的评点,更藏着他对书画的通透见识。

作为明代书家,王穉登的字自带一股潇洒气。此行书跋文里,笔画流转间见利落,没有刻意的缠绕,却在提按转折里藏着劲挺——就像他说李公麟白描"如屈铁丝",他自己的笔也带着这份不软塌的力道。墨色浓淡随情绪走,评真迹时厚重笃定,写"飘然有天人相"时又渐见轻盈,字与文的气韵竟融在了一起。

最难得是他的鉴藏眼光。跋里直言李公麟名气太盛,仿作"鱼目混珠",却细数自己见过的七件真迹,《维摩演教图》正是其一。他盯得细:摩诘、文殊像"细入微茫"却有"天人相",听经者"群石点头"般皈心,寥寥数语就点出李公麟白描的妙处——不单是线条工,更能借笔墨传精神,把"尘凡面目"画出"高士超越"气。

他还点透了白描的难处:"易纤弱柔媚,最难遒劲高逸"。说李公麟能与唐之阎立本、元之赵孟頫"称鼎足",这话够分量,却不浮夸——毕竟他见过太多赝本,更懂真迹里那股"神宋之笔"的骨力。末了提沈学士书法"如程不识用兵",一刚一柔相衬,倒让这跋文更像场老友间的品画闲谈。

读这跋文,像跟着老鉴藏家看画。字是好字,识见更是真识见——难怪能在书画史上,为李公麟的真迹添上这么段可信又可读的注脚。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