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梁祝的传说在中国传了上千年,大家都耳熟能详,特别招人喜欢,被视为“独一无二”的文化宝贝,它的悲情程度和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得一拼。这里面讲的爱情观,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向往。不过,梁祝这两个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过,到现在还是个谜。
梁祝的传说在中国传了上千年,大家都耳熟能详,特别招人喜欢,被视为“独一无二”的文化宝贝,它的悲情程度和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得一拼。这里面讲的爱情观,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向往。不过,梁祝这两个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过,到现在还是个谜。
1997年,在浙江的一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庙旁边,人们发现了一座来自晋朝的合葬墓。专家们仔细研究后认为,这个墓的位置和古代史书上记载的梁山伯的墓位置一样,而且墓碑上的文字也和传说里的故事相匹配。这些线索都表明,这座古墓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梁山伯墓”。
在这之前啊,不少地方都发现了叫做“梁山伯墓”的坟墓,并且都有专家去考察验证过。那么问题来了,浙江那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庙里的合葬墓,真的是梁山伯的墓吗?梁祝的故事,在历史上是不是真的发生过呢?
【梁祝传说,诸多版本】
关于梁祝故事到底在哪儿发生,大家说法不一。有的人说是在河南,有的人说在宜兴,还有的说在济宁。为啥会有这么多说法呢?一来是史书上有不同的记载,二来是民间传说也各不相同,再加上这事儿过了好久好久,于是就有了好多不同版本的“梁祝故事”和“梁祝墓”。奇怪的是,每个被发现的“梁祝墓”看起来都挺真,就连1997年在浙江一座古庙里挖出来的那座合葬墓也是。
大家都说,祝英台其实是个女孩,家在越州上虞。她打小就爱翻书看,心里头总想着能和哥哥们一块儿去学堂学习。但那时候的封建规矩啊,觉得女孩子得守本分、讲妇道,还说女子没学问才是美德,就是不让女孩子去学堂。
祝英台心里舍不得放下读书的念头,于是她想出个主意,打扮成男孩冒充哥哥去了越州书院。路上,她碰到了梁山伯,两人聊了几句,发现梁山伯也是去越州,于是他们就决定做“异性兄弟”,一起上路。
到了学堂后,因为那儿规定每个学生都得两人合住一间房,祝英台怕自己女孩子的身份被发现,也怕遇到危险,就主动要求和梁山伯住一块儿。祝英台觉得,梁山伯这人有点憨憨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太会拐弯儿,只要自己装得像男的,就不用愁别的事儿了。再说,他们俩是拜过把子的兄弟,总比跟其他人一起住要放心多了。
于是,他们俩住在一起,吃饭也一起,关系越来越好。不过呢,梁山伯不知道祝英台是女娃,一直把她当哥们儿看待,只有朋友间的情谊。但祝英台呢,却悄悄地喜欢上了梁山伯。
一个人的单相思真是煎熬,祝英台为了让梁山伯知晓她的心思,好几次给他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可梁山伯这个书痴愣是一点都没察觉。祝英台没辙了,干脆直接跟梁山伯说了真话,他这时才如梦初醒,懂得了祝英台以前的那些表现。
到了这一步,两人算是彼此“吐露心声”了,按理说梁山伯该去提亲,然后两人喜结连理。可没想到半道上冒出个“拦路虎”,同在书院的马文才早就觉得祝英台不对劲,一直在背后“盯”着她。梁山伯发现祝英台是女儿身的同时,马文才也得到了这个消息。
祝英台男装扮相帅气逼人,要是换上女装,也是个绝色佳人。大家都知道,爱美是每个人的天性,梁山伯和马文才也不例外,他俩都被祝英台迷得神魂颠倒,都梦想着能娶她进门。
当书院的学习快要结束时,祝家传来了消息,催祝英台赶紧回家。祝英台没办法违抗,只好写了一封信留下,然后动身回了上虞。
在信里头,祝英台跟梁山伯说“二八过后三七天,再等四六就定缘”,意思是想让梁山伯在十天后去她家提亲。因为女孩子嘛,总是有点害羞,祝英台就用了这种拐弯抹角的方式告诉梁山伯,她相信梁山伯能明白他们之间的那点“小秘密”。
祝英台没想到这次梁山伯竟然变笨了,他虽然猜到祝英台是想让他去提亲,但时间却搞错了。等梁山伯满心欢喜地过了一个月去祝家时,才发现祝英台已经嫁给了马文才。梁山伯伤心极了,害上了相思病,很快就变得憔悴不堪,心里盼着祝英台能来看看他。
在封建规矩的束缚下,就连勇敢表白的祝英台也心里打鼓,只好对梁山伯说咱俩这辈子没缘分了,但愿死后能在南山合葬。
梁山伯去世后,祝英台心里特别难过,她告诉马文才,要想娶她就得经过南山,不然她就不嫁。结婚那天,祝英台悄悄在红嫁衣里套了件白丧服,等迎亲的队伍一到南山,她就直奔梁山伯的坟头去了。
祝英台伤心大哭,哭得连天地都好像变了样,梁山伯的坟墓突然裂开了一条缝。祝英台不顾一切地跳了进去,坟墓随即又合上了。不一会儿,两只漂亮的蝴蝶从坟里翩翩飞了出来。
这个故事非常感人,被人们誉为“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在老百姓中间传得很广。不过,因为各地文化和不同朝代的风俗有差别,梁祝的故事在传的过程中也不断在变,内容比原来的版本更加丰富,像那个“化成蝴蝶”的结局就是后来才加上的。
传说在唐朝张读写的《宣志室》里,最早讲了梁祝的完整故事:英台是上虞祝家的姑娘,她女扮男装去上学,和会稽的梁山伯成了同学。梁山伯,人们叫他处仁。英台先回了家,两年后山伯去找她,才知道英台是女孩,心里失落极了。他想请父母去提亲,可祝家已经把英台许给了马家的公子。后来,山伯做了郭县的县令,病死后葬在了城西。英台嫁给马家时,船经过山伯的墓,风浪大得走不了。一问才知道那是山伯的墓,英台大哭起来,突然地就裂开了,英台也跟着被埋了进去。
这段话里,梁祝故事的“女扮男装、共读书、合葬”三个重要环节都讲得很清楚,还明确指出了祝英台和梁山伯的老家在哪里,被大家认为是到现在为止,记录梁祝故事最完整的一篇文学作品。
在这之前,唐朝早期的梁载言在他的《十道四藩志》里也提到过:“祝英台是个忠贞的娘子,她和梁山伯死后埋在了同一个坟里,讲的就是这事儿。”
北宋大观元年,明州的李茂诚知府写了本《义忠王庙记》,里面讲的梁祝故事更详细了。书里不光说了梁山伯、祝英台和马文才的出生和去世时间,还讲明了他们读书的地方是钱塘,坟墓在鄮城西边的清道源九龙墟那儿,而且马文才是鄮城里廊头人。
到了清朝时候,关于梁祝的小说就慢慢多了起来。梁祝的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有了一些变化。比如清代绍金彪写的《祝英台小传》里,就讲了“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梁祝一起读书住宿三年”还有“祭坟后化为蝴蝶”这些情节。
而且,从文学变成戏曲在老百姓中很常见,各种戏曲因为观众喜好和表演方式不一样,像闽剧里的《裙边蝶》、滩簧戏中的《梁山伯祝英台》,都有祝英台和嫂子打赌的情节。
说到马家提亲这事儿,在川剧里的《柳荫记》和《英台骂媒》,还有京剧的《柳荫记》,都会看到那些难看的媒婆出来捣乱,但越剧里头就没这角色。再说到梁祝两人殉情,故事也不一样,有的说他俩变成了蝴蝶,有的变成了鸟儿,还有的成了神仙,各有各的说法。
随着各种版本的故事和文学作品流传开来,各地都冒出了“梁祝墓”。按理说,梁祝合葬墓应该只有一座,但现实中却出现了这么多。这就让人纳闷了,梁祝故事到底是从哪儿起源的呢?哪一个“梁祝墓穴”才是真的呢?
【千年古庙“梁山伯墓”】
专家们为了找出梁祝传说的起源和“梁祝墓”的确切地点,实地考察了传说中的“梁祝墓”和相关遗迹。
根据清朝康熙十一年时的《邹县志》所说:“在城西六十里远的吴桥那地方,有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坟墓,旁边立着块碑。”经过研究确认,2003年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发现了《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的石碑,这碑上写得清清楚楚,讲了微山县流传的梁祝故事,还有他们坟墓重新修缮的事儿。
清康熙年间以后,《清水县志》里有这么段故事:“有个叫祝英台的女子,她是五代十国时梁朝的人。从小志向远大,爱学儒家学问,还常常打扮成男孩模样。她和同乡梁山伯一起上学,同窗共读了三年,梁山伯一直没发现她是女孩。祝英台心里喜欢上了梁山伯,梁山伯也没想过娶别人。等到学业有成该回家时,祝英台发现父母已经给她订了马家的亲事。祝英台心里只有梁山伯,梁山伯听说后就去寻找她,可没找到,结果气死了,被葬在了邽山脚下。祝英台出嫁那天,路过梁山伯的墓,就借口祭拜,悄悄在心里许愿。没想到墓门突然开了,祝英台就跳了进去,墓门又合上了。这真是千古奇闻,当地人一直传颂这个故事,路过的人还常常写诗纪念呢。”
据史书记载,专家在清水县实地查看了“梁祝坟”,确认那里真的有“梁祝坟”。不止如此,河南汝南、安徽舒城、河北河间、四川合川、山东曲阜、江苏江都等地的“梁祝坟”也都经过了专家的考察,每个地方的“梁祝坟”都有相应的证据来证明它们不是虚构的。
在这种情况下,说哪儿是“梁祝墓”好像都行,但这又不合逻辑。专家觉得,梁祝的故事可能不是真的,而是古人编造出来的美丽爱情传说,所以“梁祝墓”的位置才不确定。
它的存在就像是一束光,代表着人们对封建枷锁松动的渴望,对恋爱自由的向往。只要心中有期待,梁祝的故事就会在哪里传唱,也就会有更多的“梁祝坟”出现。
说实话,专家的想法还是挺有道理的。在寻找“梁祝墓”的过程中,他们意外找到了几座单独的“祝英台墓”。按传说和史书的说法,梁山伯和祝英台应该是合葬在一起的,不应该有单独的墓。这一点,似乎从侧面说明了梁祝故事可能不是真的。
到了1997年7月份,一支考古队在修缮浙江的一座古庙时,意外地捣鼓出了一个深坑。他们往坑里一瞧,嘿,坑底全长满了青苔。凭借着多年的考古直觉,考古队员们心里琢磨着,这底下八成埋着一座古墓呢。
没想到,挖了几天后,我们真的发现了一座挺完整的古墓。把里里外外打扫干净,专家们满心欢喜地开始研究。一眼望去,就看到一块挺清楚的墓碑文,上面写的竟然是“梁山伯”的名字。这下大家好奇了,这个“梁山伯”会不会就是和祝英台一对的那个“梁山伯”呢?
经过一番初步查看,专家们断定这座古墓来自晋代,墓里埋的是鄞州当时的县令。
根据明朝徐树丕写的《识小录》里头说:“梁山伯和祝英台都是东晋时候的人,在《金楼子》还有《会稽异文》这两本书里都提到了。”大家都知道,《金楼子》是梁元帝萧绎写的书,会稽这个地方呢,从秦始皇那时候就开始叫了,到了东晋,会稽包括了绍兴、宁波这些地方。所以这么看来,梁山伯确实是东晋时候的人物。
南宋乾道年间的《四明图经》里写了这么一件事:有个地方叫义妇家,是梁山伯和祝英台一起埋葬的地方,就在县城西边十里外的接待院后面,那儿还有座庙呢。老早以前就说,这俩人小时候一起上学,同窗共读了三年,梁山伯愣是没看出来祝英台是个女孩子,可真是憨厚实诚。再根据《十道四蕃志》的说法,祝英台和梁山伯就是一家人,说的就是这回事。
这段话把地方、坟墓的主人还有多远都说得很明白,它提到的宋代鄞县,就是现在的宁波市中心那块地方,往西走十里路,就能找到高桥古庙。
从时间和地点这两个方面考虑,挖出来的“梁山伯墓”和史书里的记载完全吻合。随着调查越来越深入,专家们发现这座墓是用砖砌成的,顶部是拱形的,而且只有一个墓室。梁山伯去世时还没结婚,所以他的墓可能只有一个墓室。另外,在唐朝以前,按照宁波当地的丧葬风俗,即使是夫妻合葬,一般也只用一个墓室。
从魏晋那时候开始,封建制度管得很严,连坟墓怎么建都有规定。这座古墓里的陪葬东西,都是低级官员用的,这就告诉我们墓主人身份不高。这正好跟梁祝故事里说的“家里穷”还有那个“当县令的”身份对上号了。
好多线索都表明,这座古墓其实就是“梁山伯真正的坟墓”。可专家们纳闷的是,古墓里的墓碑上讲了梁山伯的一辈子,说他是东晋时候的人,但就是没提到祝英台的事儿。
另外,墓碑上面写着梁山伯做官时很清廉,中年时老婆去世,没有留下孩子,最后因为老是担心水灾而生病死了。但这跟书上写的和传说里讲的差得挺远。这会不会意味着这个古墓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梁祝合葬墓”呢?还是说这只是凑巧有个跟梁山伯同名的人?又或者,梁祝的故事从头到尾都是假的?
专家们对着史书反复核对,发现历史上还真有个叫梁山伯的人。在宁波、鄞县的地方志里有个《吴、晋、南朝时县令表》,上面写着:“晋朝时,有个县令叫郭令,真名叫梁处仁,字山伯。后来的人们根据他的事迹,编出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
换句话说,这座古墓其实只是个晋朝小官的坟,不是真正的“梁祝合葬墓”,但它和“梁祝墓”有着不少牵连,算是梁祝故事的起点。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梁山伯去世后,本来选好的墓地却发现祝英台已经埋在那里了。左右为难之下,人们只好把梁山伯葬在祝英台旁边,这样一来就成了“合葬墓”。所以专家在考察时,才会发现只有梁山伯一个人的墓穴部分。
谢安在晋朝时候听说了梁山伯为老百姓做的好事,心里特别佩服他,也很感谢祝英台愿意让出一半的墓地。他就把这事儿报给了皇上,想让皇上封祝英台的墓为“义妇坟”。后来也不知道为啥,这事儿就在老百姓中间传开了,慢慢就变成了梁祝的传说。
古墓的谜团被揭晓,梁祝的坟墓此刻终于露出了真相。但专家们又有了一个新疑惑:梁山伯和祝英台确实存在,但他们流传下来的故事并非真实模样,为啥编出来的故事不讲友情或其他,偏偏是爱情呢?难道这只是编造的吗?还是说,这背后有啥不为人知的秘密?
【幕后秘密,故事真相】
经过研究,学者王宁邦觉得,梁祝的故事并非完全捏造,而是有一定真实依据的改编。从当时的背景和史书上的记载来看,梁山伯这个角色,有可能是以梁武帝为原型的。
另一边呢,梁武帝萧衍,也叫叔达,小名叫练儿,他被封为梁王后,就建了个梁王祠。你知道吗?这个梁王祠啊,据说就是以前“祝英台的老家”那块地儿。不过王宁邦他查了查,发现祝英台其实不是个人名,而是一个地名,后来那里荒了,还变成了坟地,大家叫它“义妇冢”。
另外,萧衍从小就爱看书,现在留下了好多他以前读书的地方,这些地儿刚好和“梁山伯”读书的那地方对上号了。后来,大家就说这里是“梁山伯和祝英台一起读书”的地方,也因此有了他们是同窗的说法。
另外,梁武帝萧衍是南京江宁人,以前那里属于会稽地界,跟史书上说的梁祝故事的起源地是同一个地方。从三个角度来看,梁武帝萧衍很可能就是“梁山伯”,这样的话,他的妃子阮修容,她来自上虞,应该就是“祝英台”,跟传说里对上号了。
听说,阮修容从小就很机灵,在那个女子不需要太有学问的年代,她却对五经有着很深的了解。她是梁武帝的妃子,活着时很受宠爱,生下了梁元帝。去世后,她被追封为“文宣太后”,和梁元帝一起被安葬在了老家。
说不定马文才的原型就是陈庆之。陈庆之是梁武帝的随身保镖,常去朝廷和后宫,并且因为他打仗特别厉害,梁武帝很器重他,在历史上也很有名气。
故事一传十,十传百,日子也一天天过去,陈庆之就这么加入了“梁祝传说”,和梁武帝、阮修容一起,留下了这段流传千年的佳话。
这么说吧,王宁邦的说法挺有道理,说不定梁武帝就是梁山伯故事里那个人物原型。但梁祝的传说都传了上千年了,从它出现开始,研究它的人就没少过。版本多样的故事,加上各地的“梁祝坟”,专家们各有各的看法,哪个才是真的,咱们也分不清。
过了好多年,可能大家会有新的想法,用不一样的方法来发现梁祝故事的真面目。也可能在原来的故事里,多加上一些细节,好把这个文化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但梁祝那份爱情的精神,是永远不变的,也是这个故事最打动人的地方。
来源:正大光明圆月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