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三北”工程总体规划》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加快实施 “‘人工智能+’治理能力”重点行动英国政府科学办公室发布《净零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三北”工程总体规划》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加快实施 “‘人工智能+’治理能力”重点行动
英国政府科学办公室发布《净零碳技术展望》
欧盟投资1.16亿欧元用于13个项目恢复海洋和水域生态
绿色价格认证中心联合北京ESG研究院开展绿色发展案例征集活动
联合国发布《202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发布减排合同成果报告,成效显著
德勤发布《2025年可持续发展信号报告》,关注可持续发展对个体的影响
1.
国内政策
0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公布。《意见》指出,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为实现这一目标,意见从五个方面明确发展方向。一是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覆盖范围,完善配额管理制度,对试点市场加强指导和监管。二是积极发展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加快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推动核证自愿减排量应用。三是着力提升碳市场活力:丰富交易产品,扩展交易主体,加强市场交易监管。四是全面加强碳市场能力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披露制度,加强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管理,严格规范核查,加强数据和服务机构监管。五是加强组织保障: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法规支撑,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02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三北”工程总体规划》
8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三北”工程总体规划》。会议指出,新时期,“三北”工程科学治沙理念实现了从单一植被建设转变为全域生态修复的转变。近年来,依托“三北”工程建设形成的生态资源,各地积极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对于进一步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规划统筹衔接,更好实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落实财税、土地等支持政策,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03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加快实施 “‘人工智能+’治理能力”重点行动
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提出意见。
其中,《意见》强调,“‘人工智能+’治理能力”要从三个方向进行重点行动,一是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推动市政设施智能化,城乡智能普惠以及人工智能在智慧领域应用。二是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推动构建面向自然人、数字人、智能机器人等多元一体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加强人工智能在安全生产监管、防灾减灾救灾、公共安全预警、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三是共绘美丽中国生态治理新画卷,提高动态感知和国土空间规划水平,强化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围绕生态环境系统和全国碳市场建设等,提升人工智能驱动的监测预测、模拟推演、问题处置等能力,推动构建智能协同的精准治理模式。
2.
国外政策
04
英国政府科学办公室发布《净零碳技术展望》
8月21日,英国政府科学办公室发布《净零技术展望》,对主要排放行业到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所需的技术组合进行了“最佳估计”,包括工业、运输业、供热和建筑、农业,土地使用和废弃物,能源等五大领域,并确定了实现该目标所需的研发工作。报告还列出了三大交叉技术领域的研发挑战:温室气体去除与碳捕获和封存、氢能和生物质能。
为支持英国政府的“清洁能源超级大国使命”,本展望报告基于对研究界约45位专家的20多次访谈和同行评审,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意见,对英国在2050年前必须优先发展的技术进行了全面独立分析,以兑现其净零排放承诺。
05
欧盟投资1.16亿欧元用于13个项目恢复海洋和水域生态
8月22日,欧盟通过决定投资1.16亿欧元用于13个项目恢复海洋和水域生态。这13个入选项目的总预算为1.16亿欧元,将为欧盟及其他地区的海洋和水域以及依赖这些资源的社区带来广泛益处。这些项目将在多个海域实施,包括黑海、多瑙河、波罗的海和北海、地中海以及大西洋和北极地区。
这些项目旨在保护近海海洋保护区、保护和恢复多瑙河地区洄游鱼类的栖息地、减少渔业对海洋物种和栖息地的环境影响、加强海洋领域的公民科学、动员社区为我们的海洋和水域采取行动。通过这项重大投资,欧盟朝着恢复海洋和水域健康迈出了重要一步,并确保下一代拥有可持续的海洋和水域生态环境。
3.
行业资讯
06
绿色价格认证中心联合北京ESG研究院启动绿色发展案例征集活动
8月18日,绿色价格认证中心联合北京ESG研究院启动绿色发展案例征集活动,旨在深度挖掘全国企业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助推企业社会贡献与价值核算形成机制研究工作,让绿色价格成为连接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的桥梁,更好激励产业和企业绿色转型,让“绿色价值”真正成为推动企业转型的动力。
本次征集活动将融合企业绿色发展社会贡献评价体系、绿色成本与价格机制的相关理论及方法,深度挖掘企业绿色发展实践过程中的环境社会效益及应用推广价值。案例申报单位需于2025年9月19日前完成申报。绿色发展案例成果发布会预计在10月举行,届时将定向邀请代表性案例企业参与绿色发展案例征集发布会。代表性案例将汇编入《2025绿色发展案例征集成果集》。
07
联合国发布《202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近日,联合国发布《202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旨在总结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情况。联合国在报告中指出,2019年以来,可持续发展目标总体上取得了进展,但在关键领域仍然存在差距。过去十年中,可持续发展仍然存在困难,仅有35%的目标正在推进,48%进展缓慢或停止,18%的目标正在倒退。
报告表明,在联合国提出的不同目标中,推进情况差异显著。在良好的健康与福祉、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可负担的清洁能源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而在性别平等、气候行动、水下生物保护、和平公正等方面则有所滞后。
08
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发布减排合同成果报告,成效显著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了其最新的生物碳基金(BioCarbon Fund)进展报告,强调该基金在签订减排合同和推动气候智慧型土地利用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报告显示,基金已成功签订了数百万吨二氧化碳当量(tCO₂e)的减排合同,基金在自然系统碳汇的市场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证明通过自然方式吸收碳排放可以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可行路径。除碳信用之外,基金还强调项目的“协同效益”。许多参与项目的社区通过农林复合经营、可持续木材生产和生态旅游等方式获得新的收入来源。报告指出,这些协同效益对于长期可持续性至关重要,项目通过将气候行动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在资助期结束后继续保持积极成果。
09
德勤发布《2025年可持续发展信号报告》,关注可持续发展对个体的影响
德勤发布《2025年可持续发展信号报告》,旨在分析可持续发展问题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本次调查涉及20个辖区约2万人,包括个人对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可持续发展对工作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对日常决策的影响三个部分。
报告表明,世界各地的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正在经历极端天气的变化,有59%的受访者认为会改变个人习惯来应对这一气候危机。同时,38%的受访者愿意为了具有可持续属性的商品付出更多。在全球已就业的受访者中,约有四分之一的人考虑过转而加入一家更具可持续性的公司。在求职者中,也有接近三成会在接受工作之前考虑潜在雇主对可持续性的立场。
https://www.deloitte.com/us/en/insights/topics/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deloitte-global-sustainable-behaviors-survey.html#workplace-engagement
来源:雷霆战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