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耀济宁丨15岁穿军装打鬼子,心里像揣了团火!——访97岁抗战老兵李法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17:36 3

摘要:下午1时许,记者走进邹城市西颜庄村,97岁的李法真老人早已在家中等候。他身着八路军老式军装,胸前的勋章擦得锃亮。见我们进门,老人热情起身握手,精神很好。

下午1时许,记者走进邹城市西颜庄村,97岁的李法真老人早已在家中等候。他身着八路军老式军装,胸前的勋章擦得锃亮。见我们进门,老人热情起身握手,精神很好。

得知记者一行是来听他讲述当年打日本鬼子的故事时,李法真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目光凝聚之处,老人仿佛穿越了漫长的历史时空。“从小我爹娘都不在了,日本鬼子大扫荡开始后,连饭都吃不上,我就一路要饭要到胶东,无依无靠,再苦也得自己撑着……”那段历史,留给一个十几岁孩子的不只是悲伤,更多的是孤苦无援。

“就这样,1943年2月,我要饭要到了八路军115师‘老三团’,鼓起勇气给首长说‘我给你们当兵行不?’首长问‘当兵你敢放枪?’‘我敢!’首长一看我怪可怜,就说‘也是个苦孩子,收下吧!’”李法真老人说到这里,指了指墙上相框里的一张照片,“这是我刚入伍12天时拍的,那年我15岁,头回穿军装,心里像揣了团火。”他仔细端详着82年前的自己,眼里依然闪烁着和当年一样的勇气,就是靠着这种坚定信仰和无畏勇气,在战争中经历、在战争中成长。

“一开始当兵的时候,一支枪发给我15发子弹,我心想15发子弹,打鬼子打完了怎么办呢?营长告诉我,子弹很珍贵,要想消灭敌人,就得百发百中,可不能浪费子弹!”时隔80多年,营长说的这些依然牢牢地记在李法真老人的心中。“开枪先把身子卧平,左眼闭、右眼睁,标尺缺口对准星,三线合一,停止呼吸,再摁扳机……”打鬼子的要领,李法真至今都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当年,他白天对着靶场反复练习,晚上睡觉还在喃喃自语,连做梦都在比划握枪姿势。李法真刻苦练习,进步飞快。

刚入伍不久,李法真所在部队接到了前往潍县(今潍坊)的作战指令。“攻打潍县是我参与的第一场大规模战斗,上战场之前我还有点紧张,开始战斗以后我反而不紧张了。”老人说,因为弹药匮乏,部队要求不能打空枪,战士们都冒着危险等敌人靠近后才开枪。“敌人上来包围我们那个小山,后来有个鬼子离我只有三四十米,端着枪向我冲过来,我一枪打在他肚子上,把他肚子打了个窟窿,那是我打死的第一个敌人……”李法真清楚地记得,那场战斗中他一共打死了3个日本兵。慢慢地,八路军里有个有胆有谋的“小白毛”的消息不胫而走。

随后,李法真跟随队伍辗转于潍县、泗水、枣庄、济宁等地,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1945年上半年,我们在20多个县的据点实行麻雀战、游击战等,也打了很多的主动战。有一次战斗打得很激烈,我所在的队伍170多人最后只剩了一半……”说到这里,李法真老人想到牺牲的战友,目光暗淡了下去。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李法真先后参与了120余次战斗,在战斗中多次负伤,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今天的幸福来得不容易,是战士们拿着生命鲜血换来的。要是战友们也能看到国家的发展成就,该有多好!”说到这里,李法真老人无比珍视地抚摸着自己那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眼睛里泛着光。

老兵寄语

今天的好日子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倍加珍惜今天的和平,明白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你们要听党的话、跟党走,勤奋学习知识,磨练坚强意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记者手记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97岁的李法真老人将自己的烽火岁月娓娓道来,中间几乎没有停顿,“上战场打鬼子”的自豪感让人感动也令人钦佩。是啊,那些浸着血与火的岁月,他怎么可能遗忘?

经历过战争的残酷,才让那个年代的人更加渴望和平。

经历过烽火的淬炼,才让那份滚烫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心更加历久弥坚。

李法真老人说,如果没有党的正确领导、广大人民的支持、同志们的努力,就不可能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去。当兵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得到幸福,必须得有牺牲,必须得付出代价。死了怕什么?死了也光荣!

战火早熄,硝烟已尽。但那段历史慢慢刻进了老人脸上的皱纹里,更镶嵌在了他胸前的纪念章里。

重温历史,拒绝遗忘。和老人的对话,不仅是一次精神洗礼,也给予我们更多的奋进力量。(搜狐城市济宁)

来源:山东商报济宁记者站

相关推荐